二哥回府一个多月,她硬是一句话都不敢跟二哥说,看着二哥腿肚子都有些打颤,不晓得二哥明明是个读书人怎么气质那么吓人。
“我听说二哥原来在金州住在一个文官家里呢,他不会是从那时候就受欺负了吧。”小五问道。
杨三娘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当即道:“我听说不是这样的呢,听说金州那个文官家有个小娘子,生的还挺好看的,与咱们二哥据说是青梅竹马呢。”
此话一出,刚才还各说各的姐妹们,集体放下了自己的话茬,不约而同的拿起了瓜子点心,往三娘和小五身边凑。
“快与我们说说!”
“怎么还有个小娘子了,我们可都不知道呢。”
“你肯定不知道呀,二哥回来也就一个多月,除了前面几天,后面几乎都见不到二哥的人。难道你敢自己去主动找二哥说话啊。”
众人沉默了一阵,杨四娘率先道:“不敢”
杨小五:“不敢”
杨小六:“不敢”
杨三娘:“一帮没骨气的!”
“难道三姐敢了?”杨小五问道。
杨三娘:“我……自然也是不敢的。”
众姐妹:“切。”
杨三娘:“但是齐烨哥哥敢啊!”
众姐妹:“……”有外援了不起啊。
对啊,就是了不起!杨三娘低声道:“听齐烨哥哥说,那个小娘子是人美心善,见二哥可怜就收留了他住在家里。”
杨四娘:“哇~~~好大胆!她家里人都不说她吗?”
杨小五:“想想就好刺激哟。”
杨小六:“刺激!”
“你们别打岔!”杨三娘道,“后来二哥去了书院,每十日一休,那小娘子每次都是陪着二哥去书院,等二哥放课后,就在书院处等着与他一道回府呢。”
杨三娘说完,众姐妹齐齐朝着杨明昭那边瞧了一眼,又赶紧缩了回来。
杨明昭被她们集体瞪了一眼,一头雾水,遂微微歪了歪头。
一向冷情的人突然卖萌,众姐妹:“!!!”
杨小五:“摸着良心讲,我觉得二哥比大哥更好看!”
“撇开二哥的性格,能与这样模样的小郎君一同上学放学……”杨四娘捂着胸口畅想了一下那副场景,“为什么我们洛州书院里的都是些歪瓜裂枣?!”
杨小六捧着脸:“我什么时候能够和自己喜欢的小郎君一同上学放学呢。”
“而且啊!”杨三娘的继续爆料,“二人在冬天的时候还一起施粥呢。那个小娘子本就是个心善的,你们想啊,她都能收留咱们二哥了,自然也不愿见到其他人受苦。所以每年冬天的时候呢,就在城门口施粥。咱们二哥心疼人啊,就跟着一起去了。”
杨四娘:“你刚才说的什么,我没听清。”
杨小五:“三姐说二哥心疼人。”
杨小六:“……”
身后的老妈妈们突然咳嗽了一声,众姐妹们连忙收了话,此时忠勇侯扶着老夫人来了。
忠勇侯刚刚四十,相貌堂堂,至今府里想要爬床的丫鬟还是不少。偏他生性风流,余氏气的牙痒也没辙,还要维持自己正室的体面。
众人起身,见过侯爷与老夫人。老夫人安氏看着这一大家子,虚点着一圈笑道:“果然还是过年热闹些,往日里这些个小辈们念书的念书,走亲戚的走亲戚,还真聚不到这么齐全。”
杨明诚赶紧道:“祖母不嫌我们闹腾,我们天天给您请安去。”
老夫人笑了笑,没说话。余氏和蔼道:“你们一个个都好好念书,不惹侯爷生气,这就是最好的孝敬了。”
老夫人抬起眼皮子:“你说得对。”
孟氏尴尬的站在一旁,她儿子闹了个笑话,她却没法站出来说一句,毕竟她现在只是一个妾。
“都听到夫人的话了吗。来年你们几个,要是还敢在学业上不精心,当心家法伺候!”忠勇侯在必要的场合还是很给妻子面子的,对上一旁的女儿们话就轻多了:“多帮着你们母亲照顾好自己和家里。”
众子女齐齐称是。
团圆饭分男桌女桌,男桌在大堂,女桌则在花厅,中间隔着数道屏风,只能隐隐约约听到对面的话语,热闹又不失规矩。
忠勇侯看着二儿子还是这般沉默,说道:“你在金州已考上秀才,虽然咱们府里也不在乎几个功名,但若你还想你念书,也可以去洛州书院继续读。”
杨明昭心里苦笑。要不是他考了个小三元,忠勇侯府还不一定这么快知道他。如今考卷都是不糊名的,他这名字放在别的地方没什么特别,但忠勇侯府这一代人都是明字辈,他又姓杨,考了个小三元后自然引起一些关注,余氏也借此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