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计可施,只能去回禀了大人。
京兆府尹是个麻烦的差事,说是管京中断案,可这满京上下的官宦人家没几个得罪得起的,一旦涉及难免畏手畏脚,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得知竟有人要状告平侯世子,还怎么都吓不回去,郭大人沉默了好一会儿,吩咐道:“先将她压入牢中关押,过几日再问。”
这状书郭启斌不想接。
赵铎的风评他有所耳闻,也知道这位世子没少干上不得台面的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压根禁不住查。
可就算证据确凿,他也得罪不起平侯,到时候没法收场,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接这状书。
官差正准备照吩咐去办,却又有一衙役急匆匆地进来,说是傅小将军造访。
傅余虽崭露头角没太久,但他是蒋老将军嫡系,又得圣上器重,郭启斌自是不敢怠慢,急急忙忙迎了出去。
原以为他特地过来是有什么要事,却不防一出门,就见着他正在与那白衣女子交谈。
“这是……”郭启斌迟疑道。
傅余看向他,若无其事地笑道:“这位霜华姑娘与我是旧相识,还曾帮过我。”
这话一出,便没办法依着先前的打算,将人给压进牢中。郭启斌觉出些不对劲来,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傅余大大咧咧地将手搭在郭大人肩上,揽着他往里间走:“既是赶巧遇上,就让我旁听一回吧。”
郭启斌抹了把汗,却又无计可施,只能硬着头皮按规矩行事。
也不知事情究竟是如何泄露的,京兆府这边尚未审完,附近的酒肆茶楼中便传开了。
说是一弱质女子咬牙受了十棍,状告平侯世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人向来对这种事情喜闻乐见,嗑着瓜子喝着茶,纷纷议论起自己听过的赵铎的恶行。
半真半假的事迹传得仿佛比风还快。
不过半晌的功夫,已经有书生出于义愤,在茶楼墙上题诗一首,来斥责侯府仗势欺人、称赞霜华这么个弱女子能挺身而出。
甚至还有人围到了京兆府附近,想要看看结果如何。
裴承思从侍从口中得知这消息时,正在同陈景议事。
“她这是要让赵铎身败名裂,遭万人唾骂……”
裴承思算是明白过来,为何云乔当初回绝了他清算赵铎的提议,执意要自己来做。
陈景在傅余详查赵家之时,就隐约猜到了云乔的打算,但还是适时露出些惊讶的神色。
“那就随她去吧。”裴承思不大利落地端起茶盏,向陈景道,“至于平侯的事,就请太傅多费心了。”
他手上被琴弦割破的几道伤口尚未痊愈,偶尔牵动,仍旧会隐隐犯疼。
陈景不着痕迹地看了眼,随后颔首应下:“臣会办好分内之事。”
第54章
傅余大马金刀地往簿员身后一坐,打定了主意要掺和这件事,郭启斌从最初的惊慌中回过味来,意识到这八成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早有准备。
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这位傅将军做什么要同平侯府过不去?
过不去也就算了,还偏要借他的手。
无论哪边,都不是个他一个京兆府尹能得罪的。郭启斌为难得出了一层汗,当下审时度势,只能先依着傅余的意思来。
接下状书、问过来龙去脉后,郭启斌心中就已经有了定论。
他迟疑片刻,顶着傅余那凝重的目光,只好按着办案流程,硬着头皮叫衙役去传赵铎来,当堂对质。
衙役们从没办过这样为难的差事,皆是战战兢兢,而赵铎也的确没将这传唤放在眼里,甚至压根没露面,直接叫门房将人给撵了。
衙役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强行闯入侯府,只能无功而返。
郭启斌就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很是为难地看向傅余:“傅将军,你看这……”
“赵世子竟连律法条令都不放在眼里了,可真是叫人开眼。”傅余嘴上这么说,但脸上看不出分毫意外的神色,“明日早朝我会上奏,请圣上问问平侯,他是如何教子的。”
赵铎怕是没想到,不过这么会儿功夫,他的罪名就又添了一条。
郭启斌彻底明白过来,傅余这是铁了心要揭平侯的短,他乐得将这烫手山芋甩出去,当即道:“那就有劳傅将军了。”
傅余却又道:“这事总归是要呈到圣上面前去的,郭大人可务必要秉公处理,以免被责问失职。”
郭启斌立时又头疼起来。
京兆府衙役去侯府传赵世子,却没能将人给带来的事,很快就又传开来。
虽说平民百姓大都心知肚明,所谓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拿来哄人的,可真到见着这差别待遇,还是难免忿忿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