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福晋有点萌(1150)+番外
今年宫里的灯会和民间的灯会一同取消,兰慧还颇有些不习惯。就连府里,红灯笼也是不能挂了。
每年这个时候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兰慧总会让小太监给孩子们一人做个灯笼,让他们自己拿在手里玩。可今年也是不能了。
看着孩子们失望的脸庞,兰慧也很无奈。对于这位太子二伯,除了弘晖印象深刻,其余的孩子们都没什么印象,就别说伤心难过了。只是朦胧的知道这位二伯身份高贵,因皇玛法伤心才取消了这些灯会。
好在孩子们都懂事。没有灯会玩,但有好吃的元宵,到也满足。
今年兰慧特意跟金胖子研究,如何做出花样更多的元宵来。以前都是几样老口味,什么黑芝麻的,桂花的,还有咸口的。吃了十几年,兰慧也有些腻味了。
本来她对元宵就不算太喜欢,可今年情况特殊,她想让孩子们有惊喜,就动了脑筋。于是被她又开发出水果味的,彩色的,到是很受孩子们欢迎。就连四爷也挺喜欢水果味的,竟比往年多吃了一碗,看的兰慧都惊讶了。
元宵节过后,康熙就开笔了。
经过一个年节的休养,康熙已经能拿笔写字了。只是不能时间太长,不然就会出现无力和手抖的情况。太医说还需要继续锻炼,大概还得半年左右的时间恢复。所以四爷这监国的差事一时半会还推脱不了。
可四爷知道,如果他一直这么代康熙批阅奏折下去,朝臣们的心里都会有想法。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代批奏折的。
康熙不是试探他么,他也决定试探一下康熙。
于是,这天批完最后一本奏折,四爷没有向往日那样跟康熙告辞,而是突然跪在了康熙面前。
“有事?”康熙一愣,然后问道。
“皇阿玛,儿臣有一事相求。”四爷道。
“哦?”康熙语气淡淡的,道:“说来朕听听。”
四爷便道:“这监国之事本是大哥和儿臣一起。现在虽说是儿臣在批阅奏折,可实际上不过是给皇阿玛代笔。所以,儿臣想说,是不是可以和大哥换着来。”
“你觉得累了?”康熙问道。
“为皇阿玛分忧是儿臣的本分。不过是写奏折而已,并不辛苦。儿臣是担忧这样下去,朝臣们会有想法。”四爷干脆就明说了。
康熙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四爷,眼里闪过一丝莫名的光,道:“能有什么想法?老大热衷于军事,你让他来批阅奏折,怕是分类都要比你慢一倍的时间,朕可耽搁不起!”
☆、905.第905章 搅浑水
“那也可以让三哥或者八弟来。”四爷又道。
“老四,你在怕什么?”康熙的声音突然严厉起来。
四爷的身子俯的更低了,忙道:“皇阿玛,儿臣从未肖想过太子之位!儿臣,儿臣只愿做贤臣!”
“有谁说了什么?”康熙的脸一下就沉了下去。
作为帝王,他自然知道太子死后,朝臣们肯定会提出再立太子。只是他现在的身子还没完全康复,大家暂时都按兵不动,看谁先出这个头。老四今儿突然说这话,显然是听到了什么风声,这是来表决心的!
四爷这次却没回答,只是把头低低的埋着。
“是有人心急,还是你想的太多?”康熙道:“如今太子没了,朕迟早是要再立太子的,以你的能力也是能胜任的,你就真没想过?”
康熙这话也问的直白。四爷虽然镇定,可还是感觉到了一丝压力。他稳了稳心神道:“一国太子,责任重大。儿臣自知还有许多不足,不能担此大任。以前儿臣就一心跟随二哥,如今,如今等皇阿玛再立新的储君,儿臣还是愿意追随!”
良久,康熙没有说话,而是盯着下面跪着的四爷不知道在打量什么。
四爷此刻内心异常平静。他知道康熙不会全信他的话,但该表明心迹的时候还是要表明。
为君者,多有疑心病。特别是在立储这样的大事上!心里有鬼的,自然是不可能像他这样理直气壮的说出来!或者说,即使心里有鬼还能说的如此理直气壮,那他的城府也足以胜任储君之位了!
所以,不管康熙怎么想他,表明心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好一会,康熙才道:“让你代笔是朕的旨意!如果有谁有异议,让他来跟朕直说!今日事已毕,你回去休息吧。”
“那儿臣就先退下了。”四爷该说的都说了,也就没有半分的犹豫。
看着四爷退出乾清宫,康熙眯着眼若有所思。
朝堂上,此时最想立太子的怕是明珠和索额图。对这二人的心思,他心里清楚的很。老大从来就不在他立储的考虑人选中。性子太直,除了军事方面的才能,在政事上太过平庸。如今战事越来越少,大清的版图已经足够大,正是休养生息,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一个只会打仗的皇帝,显然不适合此时的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