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栖息地(49)+番外

作者: 苏尔流年 阅读记录

瞿蔺看姜湖,平静反问道:“难道她不是?”

姜湖回:“不全是这个人,以剖析性闻名。”

瞿蔺眸光一滞,这并不是一个适合展开的话题,他没接口。

姜湖却在继续:“我这沓稿子里,就有不少姿/势,她喜欢描写这些。”

可惜瞿蔺不懂法语,姜湖想。

姜湖瞧他:“这书不适合启蒙,但适合进修。”

瞿蔺脸色仍旧淡漠,没说什么。

姜湖倒没停:“唯一可惜的是,主人公最终没有结果。”

瞿蔺没问,但姜湖打算和盘托出原因。

姜湖盯着他,说:“因为男人怂。他不说,谁懂?”

瞿蔺:“……”

姜湖又给出另一半原因:“还因为女人迟钝。”

以为是场离开就会忘的艳遇,离开时甚至不知自己动的是真心。

知道再也见不到那个男人以后才发现直到八十岁,她每日醒来都希望能看到那个男人的脸。

但为时已晚,男人死后,她才看清自己的心。

姜湖话落,瞿蔺没给出听后感。

他大概需要消化,姜湖想。

姜湖也不再盯着他,转而靠着车窗闭目养神。

她和故事里的两个人都不一样。

所以她在接触这两个人物的感情时总有种隔阂感,每次译出来的东西,都显得生硬,让人不满。

这项工作进展的极不顺利的最大原因,姜湖一直很清楚,是她对故事里的人不满。

姜湖认可是个出色的作者,但在她眼里不算是个出色的女人。

如果她是故事里的男人,不会白上。

如果她是故事里的女人,不会白睡。

故事里这一出悲剧,当事者最不无辜。

第23章 栖息地

第二十三章:风雨欲来,大战在即

傍晚到达贝松。

伽米尚属平原地区,一路南行穿过荒漠,到了贝松则开始进入山区。

出现在姜湖眼中的,除了漫无边际的黄,便是此起彼伏的山峦。

裸/露的地表地貌的颜色,就像是人的*。

看起来千篇一律,寡淡无味。

贝松城建在山洼地带,很封闭,就像是个捉鳖的瓮。

四周的山峰都是困住这座城的屏障,只有头顶的天留有一丝缝隙出来,让这座小城能喘上一口气。

瞿蔺将车停在一处陡坡下,开阔的岩石场里。

姜湖下车后将那条已经被蹂/躏皱的头巾从座椅上拎出来,扎在头上。

瞿蔺看姜湖一眼。

她扎头巾时,将头巾两端系了个蝴蝶结朝上,在她头顶。

此刻的姜湖,很像是个……村花。

瞿蔺又抬头望了眼坡顶,而后告诉姜湖:“我们在这里等老傅。”

坡后是另一个天地,瞿蔺看到过。

姜湖的旅途短,目前他也还没带她见过绚丽的景。

姜湖日后回忆起来,恐怕对安提克的印象会以血和死亡为主。

瞿蔺又问姜湖:“这坡如果要你爬,有本事上去吗?”

姜湖随着他的视线也抬眼望,陡坡近垂直九十度。

姜湖回:“你看我长得像蜘蛛还是壁虎?”

这话带点儿呛人的味道。

瞿蔺没理。都不像,她像嘴不饶人的村花。

瞿蔺绕到车尾,将后备箱打开,从里面翻找东西。

没一会儿,瞿蔺从后备箱里拎了袋小包镁粉出来。

姜湖看着,见他拍了粉在掌心轻微揉搓。

瞿蔺擦好粉,也重新看姜湖:“要跟我上去,还是在下面陪车。”

姜湖扫了眼破旧的车,又看了眼陡峻的坡,没吭声。

虽然是二选一,但她觉得无论选哪一个都像是退而求其次。

这不是个她乐意参与的选择题。

不想继续耗,瞿蔺说:“你要是想陪车,也好。这里没有狼,地面倒是比坡顶安全。”

这话在姜湖听来有激将的意味。

姜湖横瞿蔺一眼,作出决定:“上去。”

****

这坡从正面看着陡,等瞿蔺将姜湖带到侧面,姜湖发现坡度略有缓和。

大块儿的岩石当前,往上攀对手脚的落点和手臂的力道都有很严格的要求。

姜湖站着,瞿蔺也站在她身前。

人有时要承认自己的缺陷,姜湖承认靠她一人之力这坡她爬不上去。

看着这坡她不怂,但不怂不等于能轻松拿下。

瞿蔺等了下,没等到姜湖开口寻求帮助。

他回首,清朗的声音近乎被吹散在风里。

瞿蔺问姜湖:“生下来就不会求人,是吗?”

姜湖蹙眉,眼神不善,盯着他。

瞿蔺哼笑了声。

他随即转了身,拍了拍他的肩后。

紧接着瞿蔺蹲下身:“上来。你付了钱,用我天经地义。”

只要不越线,仍旧维持雇佣关系,她做什么都可以。

上一篇: 小白花重生 下一篇: 听说你不曾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