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天喜帝(90)

作者: 行烟烟 阅读记录

草中有零星小花,白中泛黄,显得柔弱不已。

他伸手,摘一朵来,搁在掌中,花瓣湿滑的触感润了他的心。

定定地看着这花,良久才闭了闭眼,手一合,将花瓣握碎。

狄风伸手从怀中掏出那块木牌,手指慢慢沿着那八个字的纂痕划过,而后默然一叹。

她于御前直发至他手中的圣谕,只有一句话——

事出紧急,勿乱。

他随手捻起一根草,在指间搓动着,眉头浅皱,事出紧急……

何事能紧急到让她仓促之间便下大婚之诏?

……勿乱。

她竟想得如此周到,她竟是真的明白他的。

若非那一日拆信后看见这二字,他非疯了不可!

他沉默了十三年,掩藏了十三年,本以为一藏便可一辈子,可他是却高估了他自己!

得知她要大婚,想到从此之后她身旁之位再也不是空着的……他便心如刀绞!

狄风双手撑膝,头低垂着,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不求何事,只愿能助她守这江山,只愿能长留她之身侧!

……可却仍是错了。

他不是不求,他是不敢求。

那一日他领军赴东境前,在景欢殿中,她低声问他,十年来有没有后悔过。

他未答,假装没听见,转身便走,多一刻都不敢留。

其实他后悔。

他后悔十一年前那一夜,她在先帝寝宫中放声痛哭之时,他竟不敢上前一步。

他后悔这十一年间,他竟从不敢开口对她说,其实他后悔。

欢喜十八

邰涗帝京遂阳,天将入秋,宫内已有落叶铺地。

广阳殿外金钟鸣响,整个皇城之内处处可闻。

钟声沉沉,带着余音,自东角楼如水波一样向四方漾开,震颤于无形。

一路南去正是御街,英欢并未乘辇,步子飞快,一身朝服重重曳地,于黑漆杈子下闻得那钟声,脚下不禁一停。

英欢转身,看向跟着她的沈无尘,“未时已到?”

沈无尘点头,未做它言。

英欢脸绷着,眉毛稍挑,口中低哼一声,“窦睿此时该卸官离京了罢?”

沈无尘又是点头,嘴微动,似是欲言,却终未开口。

英欢眉头皱起,敞袖一甩,转身,继续朝前行去。

东角楼至御街,向南又二百步正是左掖门,英欢于秘书省右廊前站定,罔顾省府官员惊诧的眼神,只定定望向左掖门前的石砖道。

沈无尘面露无奈,悄悄对周遭官员们比了个手势,勿扰皇上。

众人这才散开了去,提着心回了两府八位。

英欢于身前交握的双手死死攥在一起,动也不动,良久才问沈无尘道:“便是此处?”

沈无尘小声答道:“正是此处。”

英欢长睫一垂,掩去眼中火光,低声冷笑道:“可惜朕身为天子不可亲赴此处察之,竟不能亲眼目睹那一日的场面!你倒同朕说说,当日景象可是壮观?”

沈无尘眼角略动,低低叹了口气,“陛下……”

英欢回头,面带怒容,声音高了些,“怎么,你沈无尘的胆子还不如那些太学生们的大?朕不过问你一句话而已,你却是连答也不敢答?”

沈无尘后退一步,口中道:“臣有罪。”一撩袍,便要跪下。

英欢猛地一摆手,颇不耐烦,高声道:“你没罪!”说着便背过身去,不再看他。

沈无尘默然起身,抬眼看去,就见英欢肩膀在抖,知她正在气头上,也便不再开口,顶着日头立在一旁陪着她。

入仕十一年矣,未见皇上动怒若此。

·

英欢自凉城回京六日后,朝中重臣们便联名拜表,再劝皇上成婚。

一封奏折洋洋洒洒近万字,引祖制论今过,句句有理,而平德路流寇为乱之因更是让这折子的份量重了几倍!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四位老臣领衔,三省六部其余臣工们俱署名于上,就连沈无尘也不例外。

这一封折子送至御前,英欢阅后怒而不表,将之压下,三日未批。

谁知第四日天才刚亮时,禁中便得御街外来报,说是一千二百名太学生聚众而来,于御街前跪地伏阙,意欲抗颜上书!

消息传至景欢殿中,才起身着服的英欢闻之大怒,当下罢早朝,只召二相、三执政及工部尚书沈无尘觐见相议。

太学生伏阙上书,自太祖开国至今,只有过一次。

太宗在位时蔡相专权,太学生陈西逆颜上书,论蔡相之恶十四事;时太宗皇帝笑而置之,不论其罪,反赐陈西银鱼袋以佩。

可那次是只一位太学生,上书所言亦是朝事,而这次——

却是京中所有太学生共一千二百名齐齐伏阙,所上之书竟是劝皇上大婚!

上一篇: 兰陵缭乱 下一篇: 我的皇后(出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