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肃拉着云照一起坐下。
太后和宣隆帝不停地夸奖云照做得好。
云照谦虚接受。
谢明澄道:“照哥儿,那个蜂蜜小面包好好吃,我吃六个,你明日再让人做给我吃,好不好?”
不待云照说话,谢明肃道:“明日做不出来,须得——”
“是做不出来,还是不愿意做。”皇后突然插话进来。
谢明澄赶紧道:“母后,是——”
“你别说话。”皇后打断谢明澄。
云照见状解释道:“皇后娘娘,这个蜂蜜小面包作料特别,一旦用光,需要两日准备,才能做出来,并非太子殿下不愿意做给六皇子吃。”
皇后根本不听,直直地看着谢明肃,脑子里是小儿子这些日子的叛逆,肯定都是谢明肃撺掇的,是的,像先帝的谢明肃慢慢长大了,翅膀渐渐硬了,手段越来越像先帝了,可以无视她的话了。
她又一次想到先帝杀了她的哥哥和弟弟,情绪就有些收不住,道:“说什么都是借口。”
谢明肃垂眸不说话。
谢明澄看一眼,便道:“母后,我不吃了,我不吃了。”
云照心疼眼前的兄弟二人。
宣隆帝劝道:“皇后,不过是个吃食而已,明日吃不到,后日吃,便是了。”
皇后凉凉地说道:“是啊,吃食都如此吝啬,那别的……定然也不会大方,对弟弟如此,那母亲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呢。”
“当”的一声,太后将手中的茶碗放到桌上。
云照等人一起看向太后。
太后向来和蔼可亲,不笑也自带三分笑意,可是现下却是绷着脸,忽然就威严起来,带了些压迫感,她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皇后,你懂厨艺吗?”
“妾身不懂。”皇后道。
“既然不懂,你为何断言太子是不愿意给明澄做吃食?而非作料缺少?”太后质问。
皇后一噎。
“身为皇后,不教育孩子团结友爱,反而阴阳怪气夹枪带棒恶意离间,你有何用意?”太后难得说话这样直接。
皇后听的一愣,心里莫名地慌了起来。
可是太后的话还没有说完,她望着皇后后,继续道:“太子是大庆朝的太子,皇子是大庆朝的皇子,不是什么娘家舅家姨家的外孙外甥。”
这话就等于说皇后公私不分,皇后何曾听过太后说这样重的话,脸色顿时白了。
宣隆帝想着今日是中秋之夜,理应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便道:“母后。”
太后扬起手,制止宣隆帝道:“皇后你若是不满太子和明澄就不满吧,左右太子和明澄都大了,懂事了,不应该拘泥后宫之事,得多看看大庆朝的大好河山和黎民百姓,也当做些利国利民的事,从今日起,太子不必日日给皇后请安了,明澄逢年过节请一请便罢了。”
“母后!”皇后不敢相信地唤。
太后睨一眼杨嬷嬷。
杨嬷嬷赶紧伸手。
太后扶着杨嬷嬷的手站起来,居高临下地睨着皇后:“先帝说过,皇家人吃穿用度,皆来自于民,理当为民奉献自我,不然,不配活在皇家。”
作者有话要说:
先帝:我媳妇真棒!
宣隆帝:我媳妇……
先帝:主要是你不行。
宣隆帝:…………
第118章
这是把先帝都搬出来了, 是说皇后没有以民为先,也是用来压制宣隆帝。
宣隆帝从小就认同先帝的话,并且尽力去做, 是以太后说出口,他便认真听教。
皇后呆呆地看着太后。
谢明肃没什么表情,似乎并不关心皇后如何。
谢明澄抿紧小嘴, 心里又是难受又是畅快的, 他也分不清楚了。
云照低头听着。
太后扶着杨嬷嬷转身就走,一直走到慈安宫,才坐下来。
杨嬷嬷赶紧给太后倒茶。
太后喝了一口。
杨嬷嬷接过茶碗道:“太后,你可别生气。”
“哀家生什么气,哀家高兴着呢。”太后笑道。
杨嬷嬷不解:“奴婢愚钝,太后一直都不干涉皇后娘娘教养太子和六皇子,今日怎么……”
太后抬眸问:“杨嬷嬷, 你可知哀家为何不干涉?”
“奴婢不知。”杨嬷嬷虽然是众宫人中顶聪明的,但是她自知和主子比起来,她根本不算什么。
太后叹息一声:“因为哀家并不是明肃和明澄的亲奶奶。”
杨嬷嬷认真听着。
“哀家看不出来皇后苛待明肃吗?看得出来啊,可是明肃那孩子心里一直有皇后, 巴巴地等着皇后看他一眼,一年又一年……哀家若是指责皇后, 明肃心里必然是怪哀家, 不同哀家亲近了,先帝泉下有知, 该多伤心啊,所以哀家只能旁观。”
没想到是这层关系, 是了, 血缘关系本来就是很微妙的, 也不是外人用道理可以诠释的,杨嬷嬷道:“太后对太子殿下用心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