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阀治世(82)

作者:菜鸟如林 阅读记录

同时将第一营调往邯郸,替换第二营对邯郸的守卫工作。明年必然有大规模流贼东来,第一营到邯郸,同时也是做战前准备。

并且调二营连长王征任颍州团团长,一营连长游学锋担任邯郸团团长。二线部队每团五万人。

二线部队每个团分设五个营,每营6000余人,长枪兵3000人(100人一队,10列,3横队),火枪兵1800人(每队300,分6列),炮兵600人(200门火炮),火箭兵100人,辎重兵500人。

二线部队不设长弓兵,经过几次实战检验下来,长弓兵的作战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因为有了火炮和火箭的远程支援能力,长弓兵并不是那么必要了,而且训练上毕竟太难,所以被裁汰。

另外设两个骑兵营,各5000人。两个炮兵营各1500人,其余7000人设为辎重营。

参谋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得出了练出这十万军队,所需钱粮折合白银达到290万两。

板甲自然是花费最高的地方,3万名长枪兵需要板甲,2万骑兵需要板甲,按照每件板甲15两银子来计算,就需要75万两。

马匹需要2万匹上马(次等战马),按照每匹5两来计算就要10万两,还需要将近3万匹马骡来拉补给、大炮,也要将近10万两银子。

再加上军饷每月1两,每年就需要120万两,其他的长枪、火炮、火枪、皮甲之类的兵器防具30万两。

以及装备维护、人马吃喝,每个月每个士兵平摊1两银子,每年又要120万两。

建立之后,费用会减少一些,但两百多万也是跑不了。

“以我们目前的财政收入来看,虽然钱粮可能够,但由于我们手头的资金不多,所以极易造成资金断裂。”刘衡总结道:“所以必须分段完成二线部队的组建。”

财政问题,还是制衡着军力主要因素。

赵岩觉得很有必要搞个财政预算出来,于是召集商行高层人员,以及行政方面的高管开了次关于财政方面的大会。

今年要发展的,自然是盐业、纺织、屯垦、二线部队以及海贸这五个主要方向。

“莱州湾一带的滩涂已经改造出了四十万亩,今年之内应该能把所有滩涂改造完毕,按照每亩年产50担来算,到时将能出产3000万担海盐,今年的产量估计有1800万担,到时盐价必然会下跌,可能会跌过一两。”赵全预测道,“不过若能卖出去,估计有上千万两的收入,不过保守估计,收入可能只有400万到500万之间。”

3000万担,棉花每担50斤,食盐每担100斤,也就是30亿斤食盐,150万吨,比两淮食盐产量高出3倍。

后世山东的产盐量因开发了莱州湾一带的井盐,飙到了800万吨以上,这还不算长芦盐场之类的其他大盐场所产,13亿中国人根本吃不了那么多盐,消费主力就是工业用盐。

30亿斤的产量,供应全大明的人口食用那实在太够了,一个人一年也不可能消耗30斤盐。

“纺织业方面,我们去年花费280万两,收购了80万担棉花,每担棉花的利润平均有3两左右,利润大概在240万两。”赵全皱眉说道:“公子您虽然造出了水力纺织机、织布机,但我们目前也只有50万个纱锭,按照这个速度,今年棉花常熟的时候,我们还有将近三成的棉花积压,只能收拢360万两资金,这些资金又要投到今年的棉花采购,所以不会有资金提供。”

“嗯!过几天我再找些人研究一下纺织机械。”赵岩点了点头,看来是要对机械再进一步的进行改造,现在的纺织机械,纺织机只有100多倍的效率,织布机只有4倍的效率,实在还是太低了。

骡机的正常效率,应该能带动400多个纱锭,也就相当400个妇女。织布机经过改造,应该能上升到20倍的速度。

“屯田方面,我们出产的粮食要供应军队,以及供养流民,也不会有收益,海贸方面也还未确定。”赵全说着总结道:“所以今年若是要拉出10万二线部队,必须指望私盐方面,以及玻璃镜方面的收益。”

“玻璃镜目前稳定在每个月70万两的收入,玻璃器皿方面的收入已经上涨到了每月10万两。玻璃镜由于价格高,虽然收益看上不去不错,实则销售量并不是太多。”

“降价,扩大销量。”赵岩拍板说道,目前最便宜的玻璃镜也要几百两,这的确限制了出售的数量。

“降到什么程度?”赵全问道。

“降到年利润500万两。”赵岩说道,大明有将近1亿人口,有穷人也有富人,完全可以即做穷人的玻璃镜生意,也可以做富人的玻璃镜生意,穷人的价格低,玻璃镜规格小,镜框粗糙,富人的规格大,镜框做工精细,价格可以弄得天差地别。每人花1两银子,也有1亿两的收入,当然,这是纯乱想,就算价格再低,只要还在垄断,大部分贫民依旧不可能买得起。

第三卷 :聚敛天下 第三十章 :借钱

第三十章:借钱

支出方面就多了,军器局的工人、工匠达到两万人左右,主要在生产火枪、火炮、火药、弹药,铠甲方面。

每个月人工费支出达到8万两,每月1万两的研究经费,一年需要支出108万两。

每月养马的费用达到3万两,每年支出36万两,购买马匹的经费拨了50万两,一年需要支出的费用将达到100万。

屯田方面明年估计就能自给自足,无需再话费银两,不过也得有50万两放在那作为后备资金。

军费方面,一线部队有1.5万人,每月军费(军饷、装备维护)大概在6万两左右,每年72万两。阵亡抚恤方面,可以用不动产折算,因此不算入财政预算。

二线部队300万两军费。

海军方面的预算,赵岩给海军拨了30万两,海贸方面还得拿出50万两资金当作本金。

要想在大明混,贿赂官员是必须的,又预算了30万两出来。

粗略的算下来,一年需要支出740万两的资金,加上卢象升所需的两万套板甲,达到770万两。

“今年我们最少得赚到710万两银子,私盐今年要赚1000万两那是不可能,不过400万两的底线必须达标,可能会有些难度,不过事在人为。玻璃镜方面必须赚到500万两银子,这方面想要达标应该没什么难度。”赵岩定下了指标,“今年我们的主要精力,得围绕在私盐贩卖方面。”

“公子,预算方面得谨慎,私盐可能这东西,保不准的。”赵全说道。

“二线部队可以组建,但装备上得先慢慢来,把预算中的200万先扣着,留一个余地,这样才能保险。”刘衡想了想说道,“再则二线部队是用来对付流贼的,只要有足够的纪律,装备一般都能胜任。”

“嗯!”赵岩同意了这个建议,先扣着200万的回旋余地,也免得资金链出现断裂,“明天给那些山东大商发请帖,向他们借银子。”

“大人,我们的银子不是够用吗?为什么要问他们借?”赵勇在一边听着,不解的问道。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们现在大可不必借太大,但还得一定要准时,这样多借几次我们的信用就好了,等以后真的缺银子的时候再问他们借就容易多了。”赵岩解释道。

“哦!还是大人高明。”赵勇了然后笑道。

赵岩四月初给朱大典送去了一封信,同时还秘密送去了两万两银子,信中主要是恭贺了一番,然后请他在江淮一带多加照顾一番。

朱大典很快来了回信,同样也向赵岩祝贺荣升登莱总兵衔,并说颍州的屯地和济民商行方面他会照顾一二。

赵岩和朱大典在交情,因为银子的关系,还算不错。此番朱大典就任江淮一带四府巡抚,赵岩要用到他的地方自然也就多了。

赵岩晋升山东总兵,借此摆了次庆功宴,把山东那些商人大大小小都请了来,席间赵岩提出了借银子的要求。

那些商人脸色怪异,赵家卖了这么多玻璃镜子出去,难道还缺钱?

上一篇: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下一篇: 江山美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