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燕京闺杀[破案](195)

但因为死者被发现时已经腐败,皮肉模糊,一开始验尸时他们没有发现。

“虽然不知道为何要隐藏一根丝绦,但是顺着这个方向查,大概查出一点点线索,仅有一点点而已。”

这种绿丝绦在当时的燕京并不流行,因为丝绦的颜色不算好看,做出来的如意结很有些土气,夫人小姐都不是很喜欢。

邢九年道:“当时疑案司的郎中们跑遍了全城的布匹铺子才查到线索,大约在天宝二十年夏日,有一个男人买走了所有的绿丝绦,老板之所以记得这个人,是因为当时老板极力给他推销其他颜色的丝绦,他都不为所动。”

“最后嫌烦了,才说了一句,这个颜色做柄刚刚好,便走了。”

这个颜色做柄刚刚好?

如此模糊的一个线索,可想而知没办法查到人。

但是此人的大概范围也有了。

买丝绦者年约二三十,大概已经过了弱冠之年,衣着朴素,带着斗笠,一看便是农户人家。

但是这样的男人,满燕京都是。

又如何寻找呢?

邢九年没有继续说当年的疑案司如何侦察,他冲徒弟挥挥手,殷小六便拖着托盘走过来。

邢九年叹息一声:“当年在两名死者之后,没有更多死者出现,疑案司判定凶手收手或出了意外,没想到……时隔多年,他又重新出现。”

托盘之上,一条带着血的绿丝绦静静躺在那。

谢吉祥忍不住回首看向义房。

这一位死者,会是新的牡丹骨吗?

作者有话要说:①《洗冤集录》中服毒篇。

谢吉祥:不得不说,练剑时候的瑞哥哥还是很帅的。

不练剑时候的瑞哥哥:那我现在不帅吗?

谢吉祥:风太大,我听不清,你说什么?

第80章 定风波05更新:2020-10-26 16:42:25

因为这一案的死者死亡时间不久, 又很意外地从脖颈处先腐烂,所以邢九年刚一上手就发现了不对之处。

作为一名刑名中人,对于自己无法破解的案子, 总是有着一股执念。

这种执念支撑着他们,每当遇到相似线索时, 总会迅速发现, 并且仔细对比。

邢九年就是如此。

所以在初检时,他就发现了端倪。

邢九年让他们看过这个绿丝绦之后,便道:“咱们继续说以前的案子。”

“因为当时死者死去时间太久, 超过半年,无法确认更多线索,顺着买主的线索也追查不下去, 姚大人便命我们翻过去卷宗,看看是否有类似线索案件。”

姚炳兴一看便是熟手。

谢吉祥道:“当年父亲也曾说, 姚大人于他来说亦师亦友,父亲能有后来成就, 全仰仗姚大人教导。”

对于查不下去的案子, 姚炳兴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并且这个死者的死亡特征很特殊。

牡丹骨和绿丝绦加在一起, 有很明显的执念作案动机, 也就是说,对于凶手而言, 杀人不是目的,死后的形态才是他的杀人动机。

===《燕京闺杀[破案] 金推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50===

这个杀人者很可能是连环杀人者。

光有一朵孤零零的“牡丹”,对于这样的偏执狂而言显然不够。

查卷宗是很枯燥的。

“当时郎中们全部上阵,不仅把疑案司的未结之案全部寻出看了一遍,甚至还找了仪鸾司, 通过上请陛下调阅仪鸾司的卷宗。”

当时燕京办案复杂,一部分转给仪鸾司,一部分由疑案司处置,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很不好的结果。

当有连环案件出现时,两边没办法互通有无,根本不可能立案侦察。

这样一来,对于案子的侦察便难度陡生。

“我没有去翻卷宗,我的差事就是那具显露出牡丹骨的尸体,”邢九年道,“不过当年疑案司人才济济,不过五日之后就有了结果。”

“早在天宝十一年一月的时候,仪鸾司就办过一起案子,因为案子很简单,很快便匆匆破案。”

邢九年现在说起来,都很是惋惜。

当年如果仪鸾司上点心,即便是简单的案子也仔细侦察,结果会不会不同?

“仪鸾司的案件

死者实际上比疑案司的案件死者死亡时间要更早,疑案司的死者是在去岁年末十一月前死亡,而仪鸾司的死者则死于十月左右。”

所以,仪鸾司的案子更早发生,也更早“侦破”。

一般这种连环案件,每一个单一案件发生时间越早,其实留下的线索越多。

因为一开始的杀手不熟练,他的杀人手法和喜好会在一次次的杀人中完善,就如同疑案司的这个案子,几乎什么线索都没有留下来,可以说是查无可查。

假设把仪鸾司案件当成第一案,疑案司案件当成第二案,那么这个杀手的变化和进步之快,令人心惊胆战。

姚炳兴当时就把所有事关这个案子的卷宗调出,并请调当时负责该案的仪鸾司被镇抚使唐则及其手下校尉。

邢九年道:“很快,一月这个案子姚大人就分析清楚了。”

那是一个很简单的仇杀案。

当时西郊草花甸孟家庄有一户人家,男人是个猎户,他媳妇是从外面买来的,长得很漂亮,在村里颇有些“名声”。

男人姓沈,叫沈大发,他媳妇大概是姓章,大家都叫她艳娘,比沈大发小十几岁。

大约在去岁十一月左右,村人就发现章艳娘不见了,沈大发家中就只有他一个人,依旧每天上山打猎,要么就是蹲在院子里给动物剥皮去骨。

他话很少,也不怎么跟村人来往,以前他们家的骨肉皮毛,都是艳娘跟村人换粮食,所以大概约有十来日没看到艳娘,村人就很稀奇。

要知道,沈大发家里只有一块后院的菜地,没有良田种粮食,他们要吃米面,只能跟村人换。

章艳娘几日不出现,村人自然就发现了。

有好事者去沈家问,沈大发就说章艳娘回娘家去了,过几日就回来。

一开始村人稀里糊涂就信了,可是过了一两日,他们才想起来,章艳娘哪里有什么娘家?她本就是个伎子,后来伤了跳不了舞,才自卖自身,跟了沈大发。

若她有娘家,为何十来年不回去,偏偏快要过年了,她跑回家里去?

村人也并非都天真单纯,还有几个吴姓的族人同章艳娘有不清不楚的关系,越想越怀疑,便在村中说闲话。那话里话外的,大约没几句好

话。

村里的长舌妇很多,没过几日,这闲话就传到沈大发墙根底下,他便是再不爱跟人相处,也到底还是听到了。

这下可了不得。

平日里老实巴交的沈大发当场发飙,挥着自己用来劈砍猎物的砍刀直奔村里的到大榕树下,直接就说:“她跑了就跑了,一个娘们而已,我也不在乎,以后若还想要骨肉皮毛,就别跟我叽叽歪歪。若我再听你们说我沈家闲话,晚上仔细关好门哩。”

村人这才意识到,章艳娘是自己跑了。

上一篇: 全师门只有我吃软饭 下一篇: 日升青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