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活在明朝(115)

作者: 某某宝 阅读记录

第二日一早便差张荀送了过去。

苏士贞自正房出来,手中拎着青布包,正要出门儿,苏瑾一眼瞧见,奇怪的问,“爹爹,那是什么?”

苏士贞笑着将手中的青布小包扬了扬,“是鞋子。这是昨儿王瑞自板闸那里新开了一间鞋铺子里买的,说是仿着咱们的做的。昨日我已验看过来,鞋码大小都与咱们家的一模一样,但是样式却比咱们的多。男女鞋的样式均有,听他说是个四间开门的店面。问了左右邻,道是个徽州商人开的。我今日无事正好去瞧瞧。”

“啊?”苏瑾轻啊一声,“还真个儿有人仿制呀爹爹拿来叫我瞧瞧。”

两人来东厢房,将那青布包打开,里面是冬秋鞋各两双,鞋面皆是缎面绣花地,颜色分别是苏木红,真紫,翠蓝,丁香色,样子却是男式的。冬鞋是靴子,筒高约五寸。筒围鞋面以及鞋底皆是夹棉地。

苏瑾拿起那鞋子看了看,鞋底子纳的也密实,是千层底的,只是没她们家的鞋底子厚实,最多二十几层的布料。但针线做工与他们家的却不相上下,再看鞋口处,也有一个徽记,上有一个“钱”字。

看了半晌,向苏士贞道,“做工与咱们家的差不多,鞋面布却比咱们的好,颜色也丰富些,他们售什么价?”

苏士贞指着那双缎面绣花单秋鞋,道,“单鞋一百文,冬鞋是三钱五分银子。”

一百文?价格倒不是不高苏瑾疑惑地又将鞋子拿在手中,左右看过,看不出哪里不妥当。虽然这鞋号是她“创造”出来的,但这等事体,还真没办法上门说不要人家用。况且她早先便有被人拿去用的心理准备。

想了想道,“虽说鞋布是缎子再加上绣花,看起来华丽了些,一双鞋的本钱也不过多二十文。但鞋底的成本却降下来一些。他们若没特别的手段,这一百文的鞋子利头应该当在二十五文左右。利头也不算少了。”

苏士贞点头,“嗯,昨日我和邱掌柜已在铺子里合计过此事,他也如是说。至于咱们的冬鞋,原来定地价是加了皮底地三钱五分的银子,没加皮底的是三钱银子。那家虽也要三钱五分银子,但是咱们的鞋面不如人家的好。即还没开始发卖,这价钱咱们再落一些罢。,”

苏瑾无奈笑了笑,“也只能如此了。这家鞋店一开张,逼着我们把利头降下来了。”

苏士贞也是无奈一笑,正说着,坊子里的伙计过来请他,说是定的黄麻鞋底布到了,叫他去过目点数。原本这些是张荀的活计,他叫苏瑾派出去办差,苏士贞只好起身道,“你今日无事,先去瞧瞧也可。只是莫与人家起争执才好。”

苏瑾点头,“爹爹放心罢。我只是去瞧瞧而已。再者天下没有独门地生意,这鞋码子迟早要被人学了去的。”

苏士贞放心的去了。苏瑾对着桌上的鞋子摇了摇头,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乍然出现竞争者还是让她略有些不快。连忙换了衣衫,叫梁小青一道儿出去。

路上苏瑾又理了理思路,若只对方只开鞋铺还好,毕竟一间鞋铺子的辐射范围是有限地,而且自苏士贞拿来的鞋子来看,这家鞋店的鞋子明显比她们家的高一个等级。也就是说两家所面对的客层不一样。但苏瑾可以想象若他们也做自家这种给普通百姓穿地鞋子,价格应该比自家的低。又或者会将自家在全城各铺子铺货的主意也学了去……

想到这儿,苏瑾微微摇了摇头,最好不要出现这种直接竞争的局面。不然最被动则是自己家。

一路想着,到了板闸处,苏瑾和梁小青下了车。运河内依旧船只如织,白帆如林,因为是秋季丰收之后,季节又适合,似是其它季节更为热闹。

那家铺子就在板闸桥头,一溜四间开的门面,匾额和门脸皆是崭新地,门前的鞭炮红屑还未扫干净,此时才刚刚过辰时。已有三三两两的客人进出,透过大开的货窗,能看到里面人影晃动,生意极红火的模样。

苏瑾带着梁小青刚到门前,迎客地小伙计便热情往里让,“这位小姐是给自己买鞋,还是买给家人地?买男鞋还是女鞋?”

苏瑾笑了笑,“是给家人买。男鞋”

那小伙计连忙引到靠左的一排溜货架上,热情介绍,“我们家地鞋子是鞋码地,您初次来买鞋,若不晓得鞋码,可与我家掌柜地说说您家人地身量有多高,掌柜地能推算出大概咧。”

苏瑾一愣,“只这样便能算出来么?”

在货柜内侧点货地掌柜抬起头来,和蔼笑道,“能地。小姐不知有‘立七坐五盘三半,一肩三头怀两脸’这句话么?”

小伙计也一旁也甚为得意,笑眯眯地看着苏瑾。苏瑾诚实笑笑,摇头,“不知呢。不知这句话何解?”

掌柜的笑道,“这句话是说人地脚长是身量高的七一之数。我们小号虽是新开地,却不敢在这上面糊弄客人。”

苏瑾大概明白这句话了,是说人的脚长是身高的七分之一。可是这个毕竟是不准地,但却不好表现太过,遂笑着点头,报了苏士贞的身高,那小伙计片刻便拿出来两双鞋子,苏瑾往鞋口里一看,正是二六码地。也不说破,便付了银子。复又在鞋店中逛了起来。

正这时,梁小青在一旁惊讶地道,“是陆公子”

苏瑾转身,正见那陆仲晗刚踏进鞋店,似是听到了梁小青地话,也转过来身来。

两人目光相遇,苏瑾微微一笑。

………………………………………………………………………………………………

古代铺子开业舞狮子,请参看《***》中西门庆大官人绸缎铺子开张的那一段儿。

关于商人赢利如何:

1、文学作品中的记录:

我大约记得西门庆大官人绸缎铺子开张,书上写得的开张第一日卖了五百两银了。还有一个绒线铺了,一日发卖几十两。

《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卖油三两银子的本钱,一年净利十六两(是除了吃穿住行哦)。

2、史料记录:松江府妇人二名,每年织绢一百二十匹。每绢一两,平价一钱,计得价一百二十两。除应用经丝七百两,该价五十两,纬丝五百两,该价二十七两,【】丝线、家伙、丝蜡五两;妇人口食十两,共九十两数。实有三十两息。(1405页)”)

大宝注:只截了这段文字,找不到出处了。汗但自这段这话中,大约可以得出,一个妇人,一年织绢,能净赚十五两银子。一年的口食是五两银子(生活标准不详哈)。

后面还有官差的利钱,找了史料,陆续添上。

086章 偶遇

苏瑾不妨在这里会碰上他,想了想,走近,含笑问道,“陆公子也是来买鞋么?”

陆仲晗眼睛扫过苏瑾手中的鞋子,摇头,“并非买鞋,只是来望望。”

苏瑾看了眼不远处的小伙计,含笑道,“苏瑾听闻此处新开了鞋店,价钱甚是公道,便也来望望。陆公子请自便。我再看看旁的”

上一篇: 沉香雪 下一篇: 将军,以身相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