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活在明朝(241)

作者:某某宝 阅读记录

苏瑾笑了笑,正要说话,阮二又自前面匆匆进来。苏瑾看他行色匆匆,面无喜色,心知这批皮毛生意怕是做不成了。

果然阮二近前,气急败坏的道,“这客商实是可恶,听完小姐报的价钱,还要再去问问那家儿,您说他,他这不耍人玩么?”

这种两头问价的事儿,虽然也常见,可这人……实在叫她生气。况且这买皮子照抄她的点子的人是谁,她也有些好奇。

低头想了一会儿,问阮二,“他人走了么?”

“还没!大约是看出我们诚心要这批货,等着我回了东家,再给他加价儿呢!”

“加价儿?!”苏瑾点点头,“好,你与他说,我们买卖忙,与他耗不起这时间,他若有诚心出这批货物,叫他将别一家带来,咱们当面出价儿,谁的价儿高,谁家得!”

阮二一怔,随即劝道,“东家,虽咱想吃下这批货,可价儿太高不合算呢!加一成二的价钱已是极限了。”

“我知道,你只管去吧。”苏瑾心头正好烦着呢,这客商若敢忽悠她,她正好出出气!

“好咧。那我去了。”阮二又匆匆去了。

直到用过午饭,阮二才回来说,那发卖皮货的客商来了,另一家买货的人也跟着来了,是个三十多岁的年青人,姓张,都在店主候着。

苏瑾站起身子和叶妈妈道,“仓房院子可直接进帐房,我只在帐房里,不出去见客。”

叶妈妈笑道,“好,那老奴陪小姐一起去。”

“也好。”苏瑾点头,整整衣衫,带着人自后楼梯进了帐房。自帐房开着的门缝儿里,苏瑾看了看店中的情形,铺子中靠窗的位置坐着两人,那位三十多的年青汉子,衣衫整齐,面目精明,看架式倒是个惯常做生意的。

“二掌柜,那位姓张的可有出价儿?”

“出了,说加价一成五!”阮二面带恼色。

“好,现在你去说加价一成八!”苏瑾因视线所限看不到更多的情形,收回目光,笑道,“这是咱们的极限。若对方跟着喊价儿,你只管继续每次加三厘递增。”

“啊?!”阮二大吃一惊。

苏瑾笑笑,“没事,我在里面听着。听到我示意,就别再加了。”

阮二神色不豫,但又看她信心十足的模样,没来的竟信了她,点头出了帐房。

不多会儿店铺里便响起几人寒喧客套的声音。紧接着便听见阮二道,“我们东家说了,这批货,我们出再加三厘,便是在原来谈好的价钱上再加一成八!”

“我们加二成!”阮二话刚落音,便响一个信心十足又漫不经心的声音。

苏瑾笑了笑,但凡做生意的人,不会丁点不考虑成本利润,这人半点停顿也无,看来是有备而来。这……倒不象是看中了这批货物,而是要她做不成这笔生意了!

阮二道,“我们加价二成二!”

“二成五!”那人依旧不作思考。

“二成八!”中间停了半拍,阮二不甘示弱地叫道。

“三成!”

“三成三!”

………………

围观的客商们吸气声此起彼伏,为这喊价营造出极其紧张的氛围! 而那皮货客商已笑得没了眼睛,却仍然死死盯着对方,等待他们出价儿!

初始阮二似是还在等她的示意,到后来许是心头的气被激了起来,也跟着不加思索的喊起来,这更不象做生意,而是象在斗气。

当阮二喊价到“加价七成”时,突然一个年青的插话进来喊道,“加价一倍!”

苏瑾提着的心腾地放落了地,霍然拉开帐房的门儿,向外面笑道,“这生意我们输了,恭喜张老爷了!”一边笑着去看来人。

围观的客商正在劲儿头上,突听这话,皆愣住了。

这刚进来的人,青衫,消瘦,脸上的惊愕转瞬即逝,拱手,“苏小姐好心计。”

“盛东家过奖!”苏瑾面带笑意,淡淡地道。

“原来是盛东家!”皮货客商笑容满面的上前行礼,“鄙人姓江,您看这货物……”

盛凌风不等他说完,便竖起手臂,“……双倍买货实不划算,若按原价,我们盛记便收了。诺,铺子就在对面,考虑好了便来。张元,回了。”

那皮货商人脸上笑容唰的落下来。

苏瑾冷笑,贪心不足蛇吞象!

176章 高中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十日过去,苏瑾虽然没有得那批货,却自集市上陆续收来一些皮货,价儿虽高些,亦在她的承受范围之内。交于染房开始染制。

盛凌风的邸店已开了张,生意也不错。门面比苏记的大一倍,甚至在开张之时,忻州府的知府衙门亦有人到贺,苏瑾有些诧异,他哪里来钻营来的人脉?直到她写去归宁府的信有了回音,才算略知一点端倪。

梁富贵得了她的信儿,到常家请常夫人帮着打探。原来税监到时,大商铺都匆忙歇了业,而盛记生药铺子,大约是出不信的心理,一直开门营业,直到税监上门儿,他自然逃不过税监搜刮的一关。但常夫人又说他虽然失了不少银钱,也因此攀上的马税监,在过年那段时日,常见他陪着马税监出入那烟花柳巷之地,而税课司也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而那位接手丁氏产业的胡姓商人,是因叫税监盯上,变着法子上门讨银子,讨货物,现今不得已合家搬离了归宁府。常夫人在信中猜侧说,税监到各地收税,本是图财,虽贪些,却不致于针对哪个人要将人搞到倾家荡产的份儿上,那位胡姓商人的遭遇怕是因有人故意针对了。

苏瑾合上信,攀上个内监!这大约便是此地盛记邸店开张时,知府衙门为何有人到贺的缘故了。而他的生意之所以好,大约是有商人知道这层关系,故意卖人情。

盛记邸店开张,虽然对她有些影响,却不太大。内地税监闹得厉害,原本各地的小坐商,改做行商的大有人在,因而忻州城比往年更加热闹,有人便有生意。而且她并不打算主靠邸店发家,所以她对此并没有几个店伙计那般愤愤然。

只是叫她格外吃惊的是,盛凌风的钻营能力,那间生药铺子不过值万两银子,他竟能攀上个内监。这过程如何苏瑾虽不知,但内监这种喜怒无常的人,以区区万两银子的身家想靠近他,大约只有一条路可走了——趋炎附势。卑躬屈膝。

将信看完,忙叫张荀进来,将信中内详细的叙述一遍儿,交待他道,“咱们的生意莫与对面的人硬抢,另外,我听说孙公子已自太原回来了。你现在去一趟,把这边我探的消息与他说,叫他务必小心此人。”

张荀应声去了。

永平饭庄内,孙毓培和闵晨正在商议去哪里打茶货。两人议了一阵子,最终选定自山西的蒲州。蒲州虽不产茶,但制茶,就如潞州虽不产丝,丝绸业在北方各地亦算是翘楚。

上一篇: 沉香雪 下一篇: 将军,以身相许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