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活在明朝(311)

作者: 某某宝 阅读记录

何氏笑微微地点头,“正是。今儿我托个大,不与你行拜礼,唤你瑾儿如何?”

据秦氏有一次闲唠话时提及,象苏瑾这样的七品官夫人,杭州当地习惯称其为孺人,平民与商户们见了,是要行拜礼地。

苏瑾对此不怎么上心,也没细问。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礼节。

何氏说不拜,正合她的意。忙笑道,“杨大嫂说的对,自该如此。”

杨君甫在一旁笑道,“我听闻你来,早就与你大嫂商议,要好生宴请你一回。你可倒好,诓着我们等了这么些时候。”

但自打羊毛毯子的生意又开始合作之后,二人中间的信件往来虽没断过,但面儿上还不算太熟,但听杨君甫说话和神态,与初见时的拘谨已大相径庭,苏瑾不觉微微一笑,“杨大哥生意做得顺,人也愈发豪爽了呢。”

杨君甫也晓得她所指,呵呵一笑,引她入院内。

杨家的宅子极大,修林茂竹,曲桥连廊,假山荷塘,十分清雅。

客厅里早早摆上了冰盆,苏瑾一进去,只觉一股清凉袭来,周身暑气顿消。

再观厅内,摆设繁简得当,以简约清雅为主,多竹器,少金银。连那待客的碗盘碟儿之类,皆是疏落得当的花草图,与室内风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翠绿长条竹编小几案上,半尺高的敞口白纹梅瓶中,三两枝小小的碧荷簇拥着一枝尖尖小荷含苞待放,看似随意地一放,细看却又觉是神来之笔。

厅外两窗前,正是两簇凝翠修竹,微风吹来,簌簌作响,声如天籁。

苏瑾不禁拍手而笑,“好雅致的居所这是谁的手笔?”

何氏抿嘴儿一笑,拉她入座,“是我闲时无事,胡乱布置地,难为瑾儿妹妹瞧得上。”

“我就知是嫂子的手笔”苏瑾含笑坐下,依旧四处打量着,自她看过丁氏给看的几处宅子之后,也对这些事物出上了心。那三处宅子处处皆好,害得她不知该选哪一处。

即爱丁氏那后花园中隐士般的宁静闲适,又爱这园中名士般地清雅书韵。

看了好一会儿,笑道,“今儿我是来对了。我正在为选宅子发愁呢。嫂子若得空儿,与我一道去看看,如何?”

“我见天是无事的。能与你一道出去逛逛当然好”何氏含笑,一口应下。

苏瑾拍手而笑,“那咱们一言为定。杨大哥,到时你可不许阻拦。”

说得一室子人笑起来。

因时辰还早,何氏陪坐了一会儿,便去张罗午宴。苏瑾则趁机与杨君甫说起生意上来的事儿。

“你是说尚家派人递了贴子么?”杨君甫听完她的话,微微一怔。

“是。”苏瑾笑着点头,“不过却没说是因生意的事儿,皆是我猜的。今儿来便是想问问杨大哥,苏杭两地,你可有什么想法?”

这一问却把杨君甫问住了,再次一怔,“什么想法?”

苏瑾笑道,“我家的羊毛毯子因去年做了贡品,今年的生意格外好些。货物有可能会紧缺。我想,我家的货物能在杭州打开局面,为人所知。这都是杨大哥的功劳。因而想给你个优先权”

顿了顿又笑道,“不但货物优先,区域也优先。江南几府,你看中哪个府城,我便留与你,不再出货给其他人。若有人过界将生意放到杨大哥的地界上,那么我们便中止向他提供货物。”

苏瑾这个想法,不过是前世最最常见的经销商区域保护政策。当然,她也有条件,比如说杨君甫若经营不善,那么她便要另外挑选合作伙伴。

对其它合作伙伴来说,这也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他们的利益。这个做法,对她来说,虽然有些早,但,她想在最开始时,便将自家的生意规范化。

……

今天起点抽啊抽。我登陆一个小时了。汗

第一卷:梁家巷子 226章 奇怪的病

226章 奇怪的病

苏瑾的话还未说完,杨君甫已明白她的用意,此事若操办得好,相当于在某些特定的府城之中,他做的便是独门生意,只此一家。

欣喜的同时,也有疑虑,因笑问,“这想法甚好,只是你如何能知道旁人拿了货物到我的地界卖呢?”

这个苏瑾来之前已有初步的想法,“其实法子也简单。我家的货物虽刚刚有些名气,但离炙手可热还差得远。因而一时下,这种过界的做法应该不会太明显。另外,我家的货物皆者有标识地,货物发给杨大哥之后,您可叫人在标识之上,做些标记,比如加印上杨记的印记,好与其它的商户做区分。第三嘛,大凡做大商号地,诚信二字,还是看得重的。即言明分区域,大多数人还是会遵守地。”

一番话说得杨君甫笑起来。连连赞许点头,“瑾儿不但头脑聪慧,眼光也愈发老辣了。把大商户地心理摸得极透。”

苏瑾笑着受了他的夸赞,吃了半杯茶,方问,“那杨大哥现今可想好了,要留哪几府给你?”

杨君甫也跟着吃了半杯茶,笑道,“没甚好想的。如今我们只苏杭二地有铺子,只要这二地便可。”说着他微微一顿,商量似地道,“今年我亦有意在松江府设分号,松江可能留给我?”

苏瑾笑着摇头,“苏杭可以,松江府可不行。我因知你在松江没铺子,已应了我家大表嫂了。”

杨君甫转瞬而过的遗憾,就笑起来,“还是怪我,没早想到这一遭儿。”

“苏杭二地富甲江南,杨大哥将这二处好好经营,日后必有数不尽地财富呢”苏瑾微笑着打趣儿,又叫小秀将她昨夜写的合约取来,交给杨君甫过目,“这是我草拟的合约,杨大哥得空瞧瞧。有哪些不合适的,咱们再商讨。”

余下那些违约条款,以及双方限制等等,苏瑾便不想用言语复述,以文字表达更清晰,更直观,也更正式。

杨君甫伸手接来,交与人收好,“好,待我细瞧了,再找你一处商议。”

苏瑾点头。她倒不急于叫杨君甫看,毕竟生意是生意,不能如此随意。在杨家盘桓半日,与杨夫人约好改日请她去帮着看宅子,苏瑾一行打道回府。

刚到府门口,守门的小厮便匆匆上前来,“刚刚有位程记茶庄的掌柜派了人送贴子来,因表小姐不在家,贴子现下由门房收着。”

苏瑾一怔,程记?随即问道,“来人可还说了什么?”

小厮垂首回道,“是说与表小姐在归宁府乃是旧识,请您得了空儿,无论如何叫人回个信儿去茶行街的程记茶庄。”

另一个小厮已将贴子自门房取来,苏瑾展开一瞧,落款正是吴掌柜。道是偶然自同行处听得茶行街那处新铺子的东家姓苏,又听闻是打归宁府来地,多问得几句,没成想竟是苏瑾。特派人送了贴子来,并言,若有他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只管言说等等。

苏瑾笑了,将贴子合上,随手交给小秀,“还真是不一般的故人呢。”

“怎么个不一般?”叶妈妈好奇的问道。

上一篇: 沉香雪 下一篇: 将军,以身相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