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明朝(366)
那位面白体略胖的广公子淡淡拱手,似乎对他不太感兴趣。
柳秀才忙向他笑道,“表哥,这位汪兄乃是年少高才,不到十九岁就选了贡生,弱冠之年就中了举子。可惜春闱发挥失常,不幸落榜……”说着,他凑近到广公子耳边悄悄说道,“难得的是他还是位风流才子,与风月一道颇为精通……”
“哦?”方才还不甚感兴趣的广公子挑了眉,露出一丝兴致。
汪颜善连连摆手,“柳兄说笑了。”
“哪有说笑?自到了杭州,汪兄日日不离花丛,如今怕是将这青衣巷都趟平喽……”
“这么说来,汪兄是喜好打独坐地 ”那位广公子闻言兴致更浓,调侃他道。
汪颜善见说,忙笑道,“打甚独坐。不过因有一个同乡在此,与她说些故土近况罢了。”
几人边说着,一边上了食楼。
…………………………
第一卷:梁家巷子 263章 试探(一)
263章 试探(一)
今儿天气好,阳光暖融融的,没一丝风。
苏士贞用过早饭又忙忙的出去了,苏瑾在家无事可做,心中盘算的那些事儿总想找个人说说。自然就想到了丁氏。刚好小家伙早饭时困了,这会子又醒了,苏瑾便叫奶娘拿斗篷包了,准备着去丁氏那里玩儿。
自生产到月子里这段时日,丁氏也没少费心思,初开始那几天儿,倒是不隔天的叫明月和繁星送东西上门儿,过了六天后,她也常无事到陆府坐坐。
陪陆三夫人说说话儿,或与苏瑾解解闷儿。
从某些方面来说,她比朱家那二位舅母和陆三夫人想得更周全。苏瑾一路上想着,暗自感叹,她和丁氏这算是忘年交吧?即有相知相交的情份,怕是还有惺惺相惜之意,更有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晚辈对长者的依赖。这种说不清是何时竟深入至此的情份,让她份外珍惜。
“哎”她为难地叹了一声,究竟今儿去了要不要拿话儿试试丁氏的反应呢?不试,她心中是存不下事儿的,一旦认为某件事应该做,或者她想做。忍着不做,把人憋得难受。
自己又默想了一会儿,想到和丁氏说了之后,她的反应,不由地嘿嘿笑起来。
常氏坐在一旁笑叹,“小姐真是越长越回去了。小时候也不见这么淘气地,怎么当了娘,反而愈发的象小孩子了?”
苏瑾笑而不语,她方才笑,是有些恶作剧的得意成份。
说话间到了丁府。丁氏可没苏瑾这般轻松的心态,她因盛凌风的事儿,心中有愧,催着曹掌柜去查这广记的底细,自己也左思右想,该去哪家问问广记的消息。
见苏瑾突地来了,忙将这些心事抛开,笑嗔她道,“大冬天里你跑什么?虽说出了月子,到底是生产过的人,莫受了寒……”一言未完,见跟进来的奶娘怀中抱着孩儿。
急忙起身斥责她道,“如今怎成了没盘算地人,还没过百天儿呢,怎就抱出来?受了冻可是玩地?”
苏瑾吐了吐舌头,解释道,“不碍地,您没见抱得多厚实”
丁氏不理会她,走到奶娘跟前儿,将襁褓掀开一角,突然透进来的光亮让里面吃饱睡足,正无聊地小家伙,瞬间转了头,一双黑亮清澈地大眼睛,直直盯着丁氏瞧,不知是因她头上的珠钗晃动引起他的主意,还是知道有人来瞧他,小嘴冲着丁氏咧了咧,挥舞着小手,送到嘴边儿啃着。
“哎哟~”丁氏欢喜得接过他,抱在怀中逗,“还知道冲着我乐呢,不枉我替你母亲操心一场。”
苏瑾嘿嘿地笑,“那是,丁姨一月里去瞧过我那些回,他必定已记着您了。”
丁氏抱着小家伙往回坐到椅子,叫明月繁星,“快换了上好的银丝炭来,多加些炭盆儿”转头见苏瑾已脱了大衣裳,上衣只着绯红小袄,下头是羊皮绣花长裙。看着略显单薄。再看她发头高拢,露出光洁的额头,皱了眉,“大冷天儿的出门,怎连抹额也不戴,小心寒气儿上了头,落下头痛的毛病,将来有你受的罪。”
苏瑾只是陪笑,不作声,那抹额的形状看起来实是让人不喜欢,病恹恹地,难看地要命虽然冬天里,普通人也有不少人戴地,但并不符合她的审美观
丁氏听常氏说了原由,气得连连失笑,说她,“早先也没见你这般有心,如今倒在意起妆扮来了。”
苏瑾只笑不作声。衣衫破旧无所谓,只要清爽利落便好。
一时间明月繁星叫人备好炭盆,将炭火旺旺地烧起来,才过来和苏瑾见礼,苏瑾瞧见她两个,就想起一事,笑道,“这回张荀回来,随船带回二百来张小羊羔皮,共染了橘红、丁香、苏木红、姜黄和茄花紫五个色,我看这回的染色都极好,颜色柔和得很,调得颜色也正。赶明儿你们到铺子里去挑个喜欢的颜色,现就叫人替你们做了。”
说着向丁氏一笑,带着得意,“丁姨,我这回的小皮裘做出来,保管你称好。整个杭州府,必都要争相购买呢”
说得丁氏笑起来,向常氏等人道,“她这是故意来眼馋我呢。知道我如今不开铺子,故意拿这话儿来气我”
常氏也跟着笑,说苏瑾,“小姐还少说两句罢,丁夫人过地桥,比您走地路都多呢”
“这话我爱听”丁氏爽朗地笑起来。
明月繁星却不给自家夫人帮腔,都向苏瑾笑道,“苏小姐即发了话,明儿我们可不客气了。早盼着你开口呢,今儿若不肯说,我们可就张口讨要了。”
说得一屋子人都笑起来。
顺着这话丁氏问她这皮毛成衣铺子现今的状况,苏瑾对个很有信心,何况她做地本不是那种十分奢夸的大皮裘,专选前世那种偏小偏短小皮裘样式做,这衣衫好看又不碍事,便是家常穿也不觉十分夸张张扬。
笑着和丁氏说了她的想法,如今这小皮裘还只是用羊羔皮,料子不算太好,下一步她打算添些兔子皮并貂鼠皮,反正自家的坊子,处理皮毛的技巧已经十分成熟了,要做到这些并不难。
丁氏看着她感叹,“当初我见你时,你家还是那模样,一转眼,竟做成这大手笔的生意了。”
苏瑾也笑,“这还不是有丁姨提点我?若没那日和您在大佛寺的巧遇,我哪里有今日?”
说到往事,丁氏不觉又回想起初次见面的情形,那时她也是出于好奇,听了几回闲话儿,不想碰到真人,就想亲眼见识见识。这也缘份,谁那会儿一见,从此就结了不解之缘。
因此,又想起她当初被退亲地事儿,因笑道,“退了汪家倒是因祸得福了。”
“可不是”苏瑾笑得扬眉吐气。
生意上的事儿,家里的事儿,以往的事儿,二人闲坐着,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知不觉就到了晌午,苏士贞来家,不见苏瑾,就差人来问。
苏瑾笑着和来人道,“回去和老爷说,我今儿在丁姨这里用饭了。”
丁氏也说,“叫你家老爷放心,在我这里委屈不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