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阿婉(91)+番外

作者: 长安街的药铺 阅读记录

从行宫离开之前,他听到几个宫女说,新来的那个小宫女生了大病,怕是撑不过了。

他让肖参去打听了一下,当真是她。

于是去找了随行的太医,言下之意叫他去替那个小宫女治病。

后来怎么变成了卫贵妃带太医过去的他也不得而知。

她病未痊愈之前,他便奉旨提前回到邺都。

再见已是两个月之后。

那时他正在被阿姐天天在耳边说着这家姑娘多好,那家千金很适合,满心都是不耐。

下朝之后,懒得回许府,仗着圣上宠臣这一点,他肆无忌惮地往宫里走着,宫里的总管太监见了他也要礼笑三分。

那时刚入冬,虽无雨雪,却寒风瑟瑟,在一处拐角处,他瞥见她蹲在墙角。

穿着整齐干净的衣裳,脸上苍白,唇瓣被冻得紫青,甚至有些干裂,那双眸子也没了初见时的光彩,灰蒙蒙的,仿佛覆了一层雾气,站在她身前的是几个宫女,嘴里叨叨说着什么,不时拿手去扯她的头发。

他闭了闭眼,随后大步走了出去,只重重咳一声,那几个宫女便大惊失色,低着身子跑走了。

她抬头看他,眼底明显亮了亮,他知道,她认出了他。

他半蹲下去,告诉她,在宫里生存,要学会收敛自己的光芒,要学会忍耐,要学会冷漠无情。

她懵懂地点着头,眼眶开始泛红,却忍着不掉下泪来。

他说,哭吧,不要在别人面前哭,那样只会暴露你的弱点。

她唔地一声就哭出了声,哽咽着问他,在你面前可以吗?

他点了点头。

她又说,你是好人。

* * * * * *

后来回到府里,他反复在想,自己当初所谓的恻隐之心,或许并没有帮到她,不过是让她从一个困境落入另一个困境罢了。

只不过,一个有自由却没有饱暖,一个却是有了饱暖却没了自由,从此困在了高墙红瓦,寂寞深宫里。

再后来的后来,他开始让宫里的总管暗中帮衬着她,他告诉自己,这是愧疚与同情。

既然选择做一个好人,那就做到底罢。

他开始抗拒阿姐操心自己的婚事,每当看着阿姐送来的那些画像时,他的脑海里总会出现那一双饱含害怕和希冀的眼,又黑又亮,从此似生根发芽了一般,挥之不去。

于是,他开始做了许多在旁人眼里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比如在她十五岁生辰时,特地替她订了一个玉狐狸,在雪夜里去宫中寻她,却看到了她在哭。

仿佛每一次他们遇到,她都是在哭,哭的这般认真投入,整张脸都埋在膝盖上,就着灯光他看到雪花落在她的发丝上,颤动的肩上。

他想说,你长大了,这个给你,别哭了。

自然,他是不会说的,于是话到了嘴边就成了心情好,赏给你的。

她捧着玉狐狸,眼底微亮,脸上还挂着泪花,却笑的像一个小孩子。

他的心像被平复了一般,心跳慢下来,竟也有了一丝愉悦。

他离开时,脑海里有个声音告诉他,这个礼物,她很喜欢。

这种奇怪的感觉,在她和安王殿下愈发亲近时,尤其是安王大婚那年她躲着哭时戛然而止。

他开始冷漠,哪怕她站在自己面前,脸上仍旧面无表情。

他以为就这样了,什么同情,什么愧疚,都不再需要他去给予了。

可是为何在得知她又生病了,冬天不暖和了,在两宫娘娘暗斗中被伤害了,他会不舒坦,会让肖参暗中去帮她?在阿姐再次在他耳边唠叨时会生了不成亲的想法?

他想了许久,告诉自己,这是习惯了,习惯去关心她,习惯了看她过的好。

对一个人的同情,成了习惯,很难戒掉的。

那就继续做她口中的那个好人吧。

于是开始继续帮她,伪装着和她在护城河偶遇,却不过是想陪她放河灯,陪她看烟火,和她一起体验这人间冷暖。

这样的同情,却在赵嘉瑜回来那年,拉扯着她的手,想带她离开那一刻,瞬间崩塌,转而迅速筑起了扇门,他推开门,意识开始清醒,告诉自己,他在吃醋,不喜欢别的男人碰到她,不喜欢她身边别的男人。

可他别扭了,他是什么人,便是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也不会主动去告诉她,可是这个姑娘,却拉住他的衣袖,先踏出了那一步。

那一刻,他告诉自己,许砚行,你给她一个家,给你自己一个家。

再后来,他们几经重逢分离又重逢。

他知道,接下来的一生里,他们不会再分离,他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就算失散,他们跋山涉水也会回到彼此身边。

完整的家是什么,有妻子,有一双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