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细水长流(159)

作者: 卉苗菁彩 阅读记录

幸而宅子里就有井,故而淘米洗菜,于氏虽多年未做但也并未觉得吃力。

但等米下锅加好水,于氏给锅底添草烧火的时候,却突然犯了难。

虽然多年来李家都是于氏把持厨房活计。但于氏所谓的下厨其实只是动动锅铲,其他类似事前摘洗淘切等准备工作、事中烧火拿递等辅助工作以及事后锅碗瓢盆洗刷等善后工作都由儿媳妇和孙女来做——故而这些年,于氏不说煮饭了,她压根连火都没烧过。

偏大灶煮饭,讲究的就是火候。这世可没有红枣前世那种不仅自带刻度而且自动煮饭还永不焦糊的电饭锅。

这世人煮饭全凭经验——手眼控火、耳朵听锅、鼻子闻味。其中,手眼耳鼻只要有一样不在状态,这饭不是糊了,就是夹生,甚至外焦内生,双管齐下。

可再难,饭也还是要煮的。于氏硬着头皮点着了火,然后小心谨慎的看着,但结果饭还是无法避免的外焦内生了。

烧糊了的饭有股焦味,于氏怕被人给看出来,只能把一锅饭都盛到空钵头里,然后刷了锅后重新洗米下锅。

这一次为防焦锅,于氏给米锅里多加了碗水,故而最后煮成了一锅烂糊饭。

连煮两锅饭,这便就过了一般午饭的点儿。

眼见三个儿子和三个侄孙早已在堂屋坐定,于氏无法,只能和天下所有怕见公婆的丑媳妇一样硬着头皮把午饭摆了出去——烂糊饭搭蒸腊肉。

煮饭费了于氏太多心神,故而事先洗好的白菜都还没切,更遑论下锅烧煮了。

饭摆上桌的一刻,于氏突然想哭——哭她过去三十年勤俭精干的好名声,就要被这锅饭给毁了!

好好的,她咋就成这样了呢?

许是于氏当时的脸色太过难看,就连一向最直肠的李贵银在被米饭里因于氏赶时间而没挑干净的碎石子硌了牙时也没咋呼出声。但越是如此,于氏心里就越是难过——今天吃过这顿饭的人都知道她连顿最简单的糙米饭都煮不好,他们现在不说话不是因为震惊就是碍于辈分不好当面说,等他们家去没了顾忌一准会和人说道她,而她却连打个哈哈然后一笑置之的机会都没有。

第100章 嚼得菜根香 (正月二十二)

李满囤帮忙给李满园建房的时候, 王氏在家也没闲着。

现住的老北庄主院, 院子东西长六丈,南北深四丈五尺, 足有近四分地的大小,而东西两个侧院更是有大片的空地。

王氏瞧着这地空着可惜,便就决定搁主院种两棵桂花树, 而两个侧院做菜园种菜。

红枣想着如今她家不养猪不打草,她娘整天宅在家里不动,对胎儿也不好,现她娘既愿意拾掇庭院和菜园子,那便就拾掇吧。

正好, 她也移些藿香、薄荷之类的药草回来方便夏天消暑用。

挎上小竹篮,红枣告诉王氏一声, 便就去了客堂东边的荒地。

庄子里住了近十天, 王氏对于红枣脱离自己的视线,没啥不放心的。庄子不比村子, 没有外人, 所以她不用担心红枣会被花子拍了去。而且红枣打小就是个懂事孩子,从不淘气,她也不必担心红枣去河边玩而落水。

余家的四丫过了年就十二了。十二岁的孩子,在庄仆家里基本上都是当大人用了。所以,自今年正月以来,四丫每天都要做全家的饭菜。

正是青黄不接的这时候,往年这时候, 四丫家的粮食都要算计着吃。但今年,托新庄主的福,四丫家存的粮食足够支撑到秋收,所以,现今的四丫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她带着五丫出来挖野菜,只是为了给晚餐添点新绿。

看到红枣,四丫立站起来笑着问候道:“小姐,您也是来挖野菜的吗?”

对于四丫老以自己的认知来揣度自己行为的这种习性,红枣也是习惯得不想纠正了。当下正想回说不是呢,红枣因看到四丫篮子里的荠菜,便立转了口:“是啊,挖野菜!”

“这地里的野菜多吗?”

虽然这世活了七年,红枣都没见过牛肉,也没吃过美味的西湖牛肉羹。但在连吃了三个月的白菜后,有机会,红枣还是很愿意换换口的,比如荠菜猪肉馅饺子。

“多!”四丫道:“现在正是荠菜最好吃的时候。故而今儿我只挖了荠菜。”

“小姐,您要荠菜的话,我倒给你。”

不由分说,四丫把她篮子里的荠菜都倒给了红枣。

红枣推辞不及,就只得笑纳了。

回家后,红枣把荠菜给王氏瞧,王氏见状也笑:“哟,荠菜!”

“这可是鲜货!”

“行,晚饭就吃荠菜面。”

如今的王氏已不复一年前唯唯诺诺的模样。她极干脆地就决定了今天的晚饭。

红枣想吃饺子,当下不甘示弱道:“娘,我想吃荠菜馅儿饺子!”

“明天吃,”王氏不由分说一口回绝:“面,你余妈妈已经擀好了!”

红枣探头瞧到砧板上确有切好的白面面条,只能屈服道:“好吧,明天吃饺子。”

“娘,你可别忘了!”

晚饭虽然不是荠菜馅儿饺子,但因手擀面的汤底是大骨汤,然后添了李桃花给送的纯天然野生山蘑菇作料,而余曾氏的荠菜切得极细,最后再加上香油又给随便倒,故红枣对这顿肉汤荠菜蘑菇手擀面极为满意。

果然,红枣边吃边想,野菜这种东西,就是得加肉加油加蘑菇才能好吃。前两年,郭氏烧的荠菜豆腐,就因为放油少,味道不好不说,还刮嗓子,哪似今天这顿面条滑腻清香,比起前世的网红面,也是一点不差。

自从吃了这顿荠菜手擀面后,红枣便就开始寻摸野菜。没办法,日子太单调,太无聊,她得寻些事情做。

本来似红枣七岁的年纪,搁前世,就当每周五天,每日朝八晚四地进小学学习德智体美劳了。若再遇上家长鸡血,那就除了上学之外,还得一周七天,朝七晚九的奔波在各大培训机构之间,学习奥数、新概念、古诗文、游泳、击剑、舞蹈、钢琴、朗诵、表演等诸多课程。其学习日程排得比上班的成人爹娘还满。

这世七岁的女孩子虽不必去上学,但家常要学习的知识也不少,比如纺纱,比如织布。

不说庄仆家的孩子了,就说红枣的堂姐李玉凤自四岁起,就要每日摘棉籽,等到了六岁,就要学纺纱,而今年十岁,就要学织布和厨艺了。

所以一般人家,似红枣这么大的女孩子,一天都该给家里纺二两线,有那能干的,甚至能纺三两。

李满囤本来有心让红枣学纺线,但奈何红枣不愿学,李满囤想想也就算了。横竖他家现在剩钱,将来红枣出门的时候,他给挑个好人家,然后再多送陪嫁,一准地让红枣这辈子衣食无忧,也就是了。

而王氏,她自己就不会纺纱。或许曾经的王氏会因为自己不会纺纱织布而自卑,但现在的王氏,在穿过绣纺的细布绣花衣裳后,便觉得会不会纺纱,其实一点也不重要。她婆婆于氏会纺纱吧?但又如何呢?还不是穿了一辈子的粗布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