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172)
“咱们庄户人,从来都是‘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
红枣看她爹李满囤做了里甲,然后又读了几个月的《大诰》,红枣以为她爹的法律意识长进了呢,不想真遇上了事还是先前思路。
不过这世的官衙也没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红枣想:她爹不信任官差也是情有可原。横竖这次她家也没啥损失,犯不着为此争辨。
晚饭后,于氏看郭氏收拾走碗筷,方悄悄地告诉李满仓:“满仓,我今儿听说了件事。你打听打听。”
“听说,你大哥满囤又买了两个宅子。”
“准备改建成铺子。”
李满仓一听这话当即就凝了神。
卖了几天的野菜,李满仓也长了不少见识。起码,他现在知道了这做买卖,不定非得要有过了码头的货物或者几十石粮食才能做,只要东西好,这城里有人需要,就能换钱,就是买卖。
李满仓觉得等他家菜园子出了菜,他也拉些去城里卖,如卖得出去,他家今后吃不完的菜就拉进城去卖了。
先前家里这多出来的菜都是喂猪,现在家里不养猪了,白丢也是可惜,这能卖进城给人吃,不止不浪费,还能得些钱,补贴家用。
所以,如果可以,李满仓也想有个铺子。即便他卖菜用不上,也可以先出租,留给儿子们用。
二月初六一早,李满仓送好孩子后,并未立刻去南城卖菜,顺带接李满园,他只在被城门口等着。
果然,没等一刻,李满仓便见到潘安拉了一牛车石头进了城。
李满仓赶牛车远远地跟着,看潘安的牛车在李家粮店门口停下,搬下十蒌子野菜,然后前行不过几十丈,便拐进了小巷。
李满仓赶紧跟上去,正瞧到潘安赶车进宅。
李满仓瞧那宅子离北大街只一户人家,且又有三间门堂,当即恍然大悟––这宅子虽不在北大街上,但却能借到北大街的人流。
他现知道买什么样的宅子能改铺子了!
合计着家里的钱,李满囤方去南城卖菜,然后接了李满园家去。
到家后,李满仓借口搁牛车,让李满园先去宅地,他则进门和于氏说了李满囤新宅子的事儿。
于氏听完后点头道:“这就是了。”
“买巷口的宅子,就能改成铺子。”
“娘,”李满仓道:“我也想买个这样的小宅子。”
于氏点头道:“你先进城打听着,有了消息,再和你爹说。”
潘平的树昨儿没送完,今儿接着送。李满园今儿得了树,也赶着在自家还没打地基的堂屋两侧把树给种了。
种好了树,李满园怎么瞧怎么喜欢,便跟来帮忙的李满囤说:“哥,这桂花树能多送我两棵吗?我想城里宅子也种两棵。”
李满囤好人做到底,又让潘平给了李满仓和李满园城里的宅子各拉了两棵树。
第108章 清明忙种树(二月初七)
二月初七一早, 李满仓送孩子进城买完菜后就在自己宅子里等树。等树到后他和李满园一起种上, 然后又帮李满园也种了树。
如此,就到了中午。在李满园家吃过小寡妇郑氏烧的午饭, 李满仓便去北城寻了朱中人,打听三十两以下的小宅子。
李满仓留了心,没有明确宅子的位置, 故足看了五处宅子,方才在南城寻到一处近南大街的巷口宅子。
李满仓见这处宅子有三进:第一进就是三间的门堂,第二进是三间的向阳屋,第三进又是三间的向阳屋。九间房屋中后两进的六间屋是七架梁大屋,进门三间是五架梁小屋。
宅子的格局还算工整, 缺点就是每进房屋之间的天井狭仄,前后距离不过九尺, 人立在院子里真的是跟井里无差了。
这处宅子现借给了人家, 里面还住着人。屋主卖房的原因,是因为北城一样房屋的租金比南城足高了五成, 故屋主准备加点钱置换一套北城近码头的房屋。
因这所宅子临街, 且对面就是着井台,故屋主开价二十四吊钱。
李满仓也知道北城的房屋贵,租金高,但奈何能力有限,便和就朱中人说定了明早来给消息,就回了家。
潘平送好了树,来见李满囤。
“老爷, ”潘平道:“四棵桂花树小人已经给二老爷和三老爷送去了。”
“不过,小人有件事要告诉老爷。在小人赶车拉树进城的时候,有不少路人来问小人的桂花树是哪里有卖?多少钱?”
“老爷,您说这桂花树咱们庄子是不是也能卖?”
李满囤一想对啊,城里念书人多,稀罕桂花树是一定的,而桂花树,得种五六年才开花。至于想要树型好的成树,就要十年往上了。
李满囤点头:“这桂花树估计能卖。但这价钱,你去和余庄头商量,然后拟个章程出来,看看咱们这庄子的桂花树定个什么价钱合适?”
晚饭时分,李高地听李满仓说要买个能改铺子的宅子,也是颇为赞成。满仓家有三个孙子呢,将来孙子们大了,也是要分家。现儿子有远见,知道为孙子们早打算,置宅地,他心甚慰。
“满仓,”李高地问:“你的钱都买了宅子,还够改建吗?”
李高地知道李满仓的家底,统共也就四十来吊钱。正月里买砖瓦,花了有五吊,二月头,大孙子贵雨订婚,花了有十吊,现买个二十五吊的宅子,下剩就不到五吊了。而且现今家里还有两个念书的孙子,每个月,要给私塾送一吊钱的学费不算,还要书费。
李高地笑道:“爹,我想着先不忙着改建。”
“真买了这宅子,这宅子还是似现今这样继续租着。”
“这宅子租金虽然不高,一个月只两百钱,但一年下来,也有两吊四串钱。”
“现我卖野菜,只谷梁巷的宅子就够用了。”
“这宅子就继续租着,收租钱。”
“如此,过个几年,怕是连全部翻新的钱都有了。”
李高地一算账,可不是吗!这买房出租虽说收益赶不上种地,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不辛苦。他家现人手也不及先前,若真有这么个稳固的来钱路数,也是极省心的。
隔天一早,余庄头便同了潘平一起来见李满囤然后说道:“老爷,这桂花树随年限不同而价格不同。”
“所以,我和潘平按年限大小拟了个价。”
“1年苗,20文一棵。
“5年开花苗,120文一棵。”
“两寸树,180文。”
“三寸树,500钱。”
“四寸树,1吊。”
“五寸树,2吊。”
“六寸树,4吊。”
李满囤闻言一惊:“这树差一寸差这许多钱?”
余庄头笑道:“老爷有所不知,这树越大,根就越多,越难挖。”
“且树挖出来后,还要运进城去,这都要有人跟着照应。”
李满囤听了觉得有道理,然后就非常后悔——一句话就白送了几十吊钱,城里整一座宅子出去!
可惜世间没有后悔药卖,送出去的桂花树没有再要回来的道理。李满囤越想越心疼,心说:往后可不能再随便给人东西,给人东西也一定要先打听清楚了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