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18)
李满囤卸下东西,谢了租来的牛车的车把式,便即就急急地回去了,只留下媳妇和女儿慢慢收拾。
对着那块猪油,红枣盯着那块猪油问她娘:“娘,这猪油咋整?”
王氏笑道:“这是给锅刷油用的。”
“新锅灶,肥油跳。”
红枣看看他爹垒到一半的灶,问她娘:“这灶没修好,能用吗?”
“那灶不能用,但我们可以支个临时用的。”王氏拿三块石头拼到一处,将锅支了上去,然后底下放上柴,便即就是个简易灶台。
拿稻草把新锅内外细擦了一遍,然后再拿水洗净,干布擦干,接着再切一块猪油,把锅里上下擦一遍,王氏放点燃了锅底的稻草。
随着斯拉一声,猪油下锅,一股肉香,应声而起。
好香啊,红枣目不转睛地看着锅里的猪油绽出一个个油泡,然后油泡再相互碰撞破裂,汇聚成油,反过来推动猪油翻滚,绽出更多油泡。
看着锅里越来越小,越来越黄的猪油,红枣问她娘:“娘,这油渣,能吃吗?”
李家也熬猪油,熬出来的油渣,一向只给男孙,加上红枣他娘没有厨房活计,所以红枣不是一般的馋肉。
王氏闻言颇觉心酸,但想起此后自己掌厨,决不会亏了女儿,便即道:“等待会儿,凉了再吃。”
熬猪油加盐是常识,在夏天,放了盐的猪油能够保存更长的时间。红枣看他娘熬猪油竟不放盐,想起她娘为她奶和两个婶子抨击的厨艺,便即提醒道:“娘,加点盐吧。”
“吃起来不容易腻。”
王氏知她女儿经常异想天开,哪有油里加盐的。但她素疼女儿,便即想着猪油烧菜也要加盐,早搁晚搁也都是搁,就依言加了盐。
待两口锅都熬了油,王氏把熬出的油装进罐子,方把放凉了的猪油渣舀了一勺递给早等急了的红枣,嘴里还不忘嘱咐:“勺子拿好了,别掉了。”
“掉了,可就碎了。”
“今儿家去,记得拿个木碗过来,别忘了。”
“嗯,嗯”红枣含着满嘴的油渣没空搭理她娘,闻言只连连点头。
王氏看红枣吃得香,便即也拈了一个放到嘴里,品了品,觉得这加了盐的油渣确是比印象中的好吃cc王氏还是刚进门时吃过油渣,后来,十来年,再没尝过。
李满囤刚一进屋,李高地便迫不及待地发问:“满囤,这刺棘果,真是六十文一斤”
“你在哪里卖的”
“好卖吗?”
等待期间,李春山、李高地和李丰收交换了他们的问题,最终凝聚成了这三个问题。
李满囤回答说:“我先去了杂货铺,杂货铺愿意二十文一斤收这个果子。”
“我想着这果子比枣子难摘,卖二十文有些亏。便即就寻到药铺,问掌柜的收不收。”
“结果,掌柜的说,这是《本草》里的枸杞。”
“然后掌柜的说了一大串文,我记不住。”
“就只记得,什么明耳目,延寿,固精,壮阳。”
一屋男人,其中李春山、李高地、李丰收还是有了年纪的男人,他们一听这刺棘果固精壮阳,便即就放了心cc这刺棘有这功能,还真不愁卖。
“然后,掌柜的说,以后若都似今天这样的果子,他都按60文一斤收。”
“即便有成色差一等的,他瞧了,也会折价收。”
“掌柜的说这枸杞不止能入药,即便家常泡茶,煮粥,都可以。”
“不过,掌柜的也说了,这枸杞虽好,但不能多吃。”同是男人,李满囤他懂,所以他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一天不能超过三钱。”
“补过了,也不好。”
确认干刺棘果,不,干枸杞能卖钱,李春山和李丰收一刻不肯多呆,立时就回了家cc他们得敦促子孙和族人制果子。
李高地也去后院,看了满院晒着的筛子,心里算了笔账:近八百斤的果子,若按干果两百斤算,便即就是十二吊钱cc几天功夫,竟抵他家先前大半年的收入。
这林地,可真是宝啊。
可惜,这地不能多买。李高地禁不住叹息,不然,孙子们也能一人得一块,多好!
因为开心,于氏晚饭的时候,破例端出了待客的腊肉。很大的一块腊肉,连红枣都给分了三块。
果然,一天两尝肉味的红枣咬着腊肉满足的想,不管哪里,都是有钱就能吃肉。
早起,王氏见李满囤又再盖草棚子,不觉奇怪:“不是说,搭两个草棚子的吗?”
“怎么又搭”
李满囤道:“搭了住。”
“住”王氏大吃一惊。
“嗯,”李满囤边忙边说:“这卖枸杞赚钱,家里人都摘果子去了。”
“果子多了,这灶以后也要抢着用了。”
李满囤没说,一个灶两口锅,满仓,满园两个家里的正好一人一个。王氏争不过她们。
李满囤只说:“我们,分了家,再争用灶台,不合适。”
“我觉得我们还是搬出来住的好。”
王氏听着觉得有道理,但想到自家房子还没盖起来,便即开始发愁:“大家都去摘果子,我们这房子也没人盖了。”
“是啊,”满囤也叹气:“我只能先搭个草棚凑活一下。”
刺棘果能一直结果到十月初,基本上,族人在此前,都不得闲了。
不说族人,即便王氏,也不甘心不挣钱。她见丈夫一直扎草棚,便即将红枣丢在宅地,自去了山头摘果子。
红枣目送她娘挎着篮子去了山地,转头瞧见她爹汗流浃背地打桩钉草棚子,便即觉得心疼。
红枣觉得他爹是个好人,但太好了,以致所有人都有意无意的欺负他cc明明主意是她出的,销售门路是她爹找的,结果,所有人都抛开她爹,自顾赚钱去了,搞得他爹建房都没人来帮忙。
一个个,都是见钱眼开的白眼狼!
心里正膈应着,便见李贵银和李贵林结伴来了。
“满囤叔,”两人异口同声道:“我爷/爹让我过来帮忙。”
“哎,”李满囤闻言极为高兴,说:“那你们先帮我把这草棚子搭了。”
算二爷爷、族长还有点人心,红枣终满意了一点。
三个大男人,一天就把草棚子竖了起来。然后拿长凳架起新买的晒粮用的大竹匾,待回家再拿蚊帐过来挂上,这地还真能住人了。
傍晚的时候,李满仓从山头下来,路过他哥宅地的时候,瞧见他哥和两个侄子在挖围墙地基,便即使郭氏背着果子先回去,他则加了进来帮着挖。不久,又有人陆续加入。
因挖的人多,至晚,竟挖了有十来米。
至此,红枣方平了心气cc她不用住太久的草房了。
当天晚饭后,李满囤跟他爹李高地说:“爹,我上次去采石场定界石时,顺带定了些石灰和黄沙。”
“明儿就运来了。”
“爹,我宅地围墙还没打,我不放心搁地里。”
“我想明天东西到了后,就晚上住过去。”
虽然村里民风朴实,但一个村,近千口人,总有那么几个害群之马。李高地听长子说的在理,便即点头道:“成,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