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细水长流(281)

作者: 卉苗菁彩 阅读记录

忙碌一天,红枣候头发为夜风吹干,便就收了竹椅回房睡觉。

结果进了堂屋看到她爹和她姑还原样不动地坐在饭边继续说白天月子房里的事。

看到红枣进屋,李满囤把桌上茶壶里的最后一点茶水倒给了他妹,然后提着空茶壶叫道:“红枣,再送壶茶来!”

红枣……

进厨房红枣打了一壶茶。把茶壶放到桌上,红枣道:“爹,嬢嬢,茶搁这儿了,我去睡了!”

“这就到睡觉时间了?”李满囤意犹未尽道:“既是这样,桃花你也去洗吧,早点睡!”

“哥,我现一点也不困。我午后睡了一觉!”

“不困?行,那咱们再接着说!我后晌睡了一觉,现也不困!”

红枣……

今儿酒席散后,把人送走,红枣一直忙着收拾残局,未曾有过一刻休息。故而即便李满囤和李桃花就在她卧房隔壁的堂屋大声聊天,但红枣上床后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

因昨日忙碌一整天,六月十一这天,红枣不可避免地就起晚了——红枣出房门时,她爹和她姑都已经吃过早饭,坐在桌边又聊上了。

红枣……

红枣实在不想听她爹和她姑就月子房里的那点事儿聊个没完,便就在厨房灶台边吃了早饭。

早饭后,红枣放鸡放鸭然后又去菜园摘了菜。回来看到她爹和她姑还在说个没完,红枣没法,只得拿了毛笔和书去了东厢房。

又讲完一遍故事,李桃花一气喝了半碗茶水。放下碗李桃花想起方才好似看到红枣进屋,然后拿了本书出去的样子就禁不住问道:“刚红枣进来,是不是拿了本书走?”

“嗯!”李满囤道:“她白天一得闲就看书写字。现字写得比我,还有她娘都好!”

李桃花……

李桃花觉得自己一定听错了,她不确定的问道:“哥,你刚说红枣和嫂子现都会写字?”

“是啊!”李满囤得意道:“她两个的字都是我教的。红枣聪明,我教到哪,就懂到哪!你嫂子也不笨,现也能读写百十来个字不带错的!”

李桃花一听心里就醋了——那王氏的命也太好了吧,李桃花禁不住地嫉妒地想:日常跟着她哥吃喝享福不算,现在竟然连字都认上了。

而且,这字还是他哥给教的!

怪不得,李桃花进而又想到昨儿自己提议进香让自己来时,王氏就说还是她自己来更合适,只让她在旁边看着于氏就行,然后还随手给了她一角银子让她去买通何稳婆。

当时她只想着下于氏的面子,就未曾在意这进香谁来的事儿——王氏咋说她就咋应了,但现在想来,当时王氏坚持一定要自己来,怕是因为将她当成和于氏一样的外人了吧!

心念转过,李桃花颇为生气:她即便嫁了人,但也还是她哥的嫡亲妹妹,是她哥天底下最亲的人。

王氏拿她当外人,这是不愿她跟她哥亲近呢。

这王氏,看着老实,但私地下的心眼儿可不少。

李桃花心中妒忌,就禁不住想与王氏添堵。

“哥,”李桃花说道:“俗话都说‘女子无才就是德’,这红枣一个女孩,还有我嫂子,家常无事合该做做针线女红才对!学啥读书写字啊?没得叫人知道了议论不守妇德!”

“哎——,桃花,”李满囤摆手道:“你要知道这城里的书店就有一架子专门给女子看的书。有《女儿经》、《女四书》。”

“《四书》知道吧?就是朝廷科举男人要考的书。”

“这《女四书》,就是女子念的和《四书》一个品级的书!”

“我听那店里的伙计说过这《女四书》里的《女论语》、《女大学》啥的都是皇后娘娘、贵妃娘娘这种全天下最尊贵的女子编著的。”

“桃花你想啊,这皇后娘娘,贵妃娘娘都能编书,还能不识字吗?”

“桃花,你要知道这皇后娘娘,贵妃娘娘是天下所有女子的表率,既然她们都识字,甚至还能编书,可见这读书写字于女子原也是极好的事儿!”

“所以,”李满囤总结道:“桃花,往后你可千万别再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不用读书识字样的话了!”

“不然别人一听就知道你没知没识,连城里书店也没进去过!”

没知没识没进过城里书店的李桃花……

第169章 两只喜鹊(六月十二)

“无知无识”四个字深深的刺伤了李桃花——自从离城十里的高庄村远嫁到离城六十里的青苇村后,李桃花对于青苇村土著村民的评价就是“无知无识”。

长这么大,李桃花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无知无识”能被人用在自己身上——而且说这句话的人还是她亲哥李满囤。

一时间李桃花只觉得心灰意冷,就想立刻回家去算了——横竖她嫂子王氏现在使奴唤婢,不需要她来照应不说,说不准还嫌她在这里吃饭碍事。

咬咬牙李桃花刚想张口告辞,便听李满囤说道:“桃花,我正要跟你说呢。你看,你家有那许多的枸杞地,现一年枸杞收入也不少。”

“你家现既然有钱,倒是把陈宝、陈玉两个孩子也送进城念两年书。”

“比如满仓,他家才几亩山地?可他把两个儿子,贵雨和贵祥都送到城里念书去了!”

“那俩孩子,特别是贵雨,你昨儿也看到了,说话做事那沉稳劲儿可是长进不少?”

“还有满园家的贵富,现也在城里念书。昨儿他来给我敬酒的时候,说的那个话,你是没看见,真的跟以前换了个人似的!”

说实话,李桃花昨儿的心思完全都在跟于氏和她爹较劲上——先前在堂屋的时候压根就没留意几个侄子到底啥样。但李满囤的话却戳中了她的心管子——她做梦都想让两个儿子走出荒僻的青苇村,到近城的地方生活。

叹一口气,李桃花变主意不走了。她改口说道:“哥,你说的在理。但有一样,我们那个村子离城足有六十里,来去一趟就要一整天,如何能进城念书呢?”

“而且我们村跟跟高庄村不一样,村里学堂连个正式的先生都没有——只能由村里的十个里甲一人轮换一个月的充先生教孩子。故而我那两个儿子陈宝陈玉虽说也在学堂念了五六年书,结果现却连本《千字文》都念不下来。”

“哥,我记得先前你在咱们村学堂不过学了三年就把《千字文》和《百家姓》都给背默下来了——这虽说是你用功的缘故,但和先生教的好坏也有关联。所以我先就琢磨着我们村那学堂不行,然后我就想着把陈玉送到城里铺子做学徒——虽说辛苦些,但到底能学点本事,将来也能糊口饭吃!”

“做学徒?”李满囤闻言一怔:“这可不容易!几年回不了家不说,要是遇到那苛刻的掌柜,真的是要挨打受骂!”

日常的进城,现李满囤确是知晓多了城里的事儿。

“就是这话了!”桃花叹息道:“所以我当家的死活不同意送陈玉去做学徒,我说不过他,然后这事就只能这么拖着,如今一拖也拖了有两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