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细水长流(454)

作者: 卉苗菁彩 阅读记录

下意识地红枣又看老太爷前方下首椅子上的谢知遇,眼见他和刘氏的衣裳虽也是菊花纹锦缎,但菊花的花型却与她一家子的不同,红枣不觉眨了眨眼,心说:也不知这二太太是不是也曾孝敬老太爷重阳节衣裳?若是如此,那老太爷选穿她婆婆给送的衣裳就有说法了!

嘴里嚼着糕,谢子安听老太爷叫他坐,便转头向谢知遇拱手道:“二叔,重阳安康!”

谢知遇见状心里这个气啊——这谢子安,人来这么久,直等想要他的座位了,才跟他招呼?

不过谢知遇素知谢子安的疯狗脾气,不敢轻易招惹,当下稍一权衡便站起身笑道:“子安,你坐这儿,方便和老太爷说话!”

谢子安微微一笑,没一点推辞地撩袍子坐下——他爹现不在家,那么这个位置,便只能由他来坐。

刚算他二叔识相!

谢尚看他爹坐下后便倚坐在老太爷椅子的扶手上亲热叫道:“太爷爷,您今儿吃了我爷爷送的八爪鳌重阳糕了吗?您觉得好吃吗?”

“我觉得可好吃了……”

云氏看谢子安谢尚父子都有了座,便和刘氏笑道:“二婶,没道理这侄孙媳妇都进了门了,还只累您一个孝敬老太爷。”

“您且先歇会儿,这里让尚儿媳妇来!”

红枣闻言赶紧走过去,福身道:“二太太!”

站起身,红枣吩咐彩画道:“彩画姐姐,麻烦打盆水来给我净下手。”

刚没洗手就剥瓜子的刘氏……

谢知遇坐在谢子安下手,看谢尚一人霸占了老太爷的话头不算,他那个刚进门才半个月的庄户媳妇也抢走了他媳妇手里的瓜子夹,不觉心里暗恨——难得的和老太爷见面亲近的机会,竟又让谢尚这兔崽子给搅浑了!

谢老太爷目光扫过谢知遇,看到他坐立不安极力忍耐地模样,不觉心中暗叹——知遇是他身边看着长大,然后又帮着娶妻生子的儿子,即便再不成器,那感情也不是说没有就没有了的。

何况知遇对他一直都很孝顺。

当年告老,老太爷也曾在留京和回乡中两难。

彼时老太爷犹清楚记得十年前灵堂上发妻周氏挥拐棍抽贵妾阮氏时脸上的凌厉以及长子谢知道当着他这个父亲的面毒打兄弟,甚至不让他们参加出殡的阴狠,而事后他为防长子一房独大假托亡母遗言以设祭田的名号分走了发妻嫡子手里的地这件事更是让已经薄成纸片的情份雪上加霜。

老太爷儿子多,原也不是太在乎长子这一个儿子的孝顺。但老太爷没想脱孝回京前,长房长孙谢子远会突然夭折。

头两天老太爷听说谢子远吃坏肚子原也没当回事——时谢子远已经十岁,并不是三四岁的幼童,偶尔吃坏肚子,看郎中吃两贴药也就是了。

所以噩耗传来,老太爷也是怔愣——谢子远并非夭相,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鬼使神差的,老太爷当即便卜了一卦,卦象显示是犯女子小人,且方向是后宅。

老太爷不信,便又占了一回,结果铜钱滚到了地上——不成卦。

老太爷愈加不肯信,然后一气便占了十回,结果回回都是各种意外的不成卦。

由此,便由不得老太爷不信这谢子远的死是意外了。

京城官宅里的阴私手段如何是身在雉水城的周氏和谢知道所能知晓的,周氏和谢知道盘查一回一无所得,老太爷在谢子远下葬后回京复职,但从此便添了心事——他为了自己的官声和其他三个儿子以及他们子孙的前程隐含糊了重孙的命案。

而待听闻谢子远的生母,长子谢知道的元配杨氏因为忧伤过度,病逝的消息后,老太爷的心事就更重了。

第258章 大杀风景(九月初九)

时隔七年,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谢老太爷真不想回雉水城来面对反目的发妻,离心的长子以及葬了谢子远这个无辜孩子的祖祠。

但为官三十载,老太爷挣的家业大头都在雉水城,京城仅有两处宅子、四个铺子和三个千亩地的小农庄——只凭这些根本支撑不了一大家子人的优裕生活。

当然他在还好,他手里有老家祭田的出息做贴补,日子能过,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年过花甲,谁知道哪天就去了?到时他这些儿子孙子的日子要怎么过?

以他发妻周氏和长子这些年的恨性,老太爷想:到时怕是连根草都不会再送来京城。

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过去七年,老太爷的一众儿孙里除了身在老家的长子谢知道中了一个举人外,其他人在考场全军覆没,连个秀才都不能中。

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老太爷心中有愧,便觉在京儿孙们屡试不中的缘故是因为谢子远死得冤,以致祖宗不喜,祖坟不佑。

为了十一个儿子和他们儿子的未来,老太爷思前想后终还是回了雉水城——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老太爷想解了这段冤孽。

为免一个锅里吃饭,锅碰瓢,瓢碰锅的再生出事,老太爷一回来就作主分了家。

因为对谢子远的亏心,老太爷这回分家完全照《大庆律》给长子谢知道七分的田地不算,还给长孙谢子安按幺子的份折算了一份。

老太爷以为自己处事公正,结果不想他父子两个完全不领情——分家文书拿到手,父子两个一个闭门读书,一个称病不出,竟是连面都不露了。

老太爷想着他和长子谢知道之间可谓是冰冻三尺,于是便想着俗话说的“柿子捡软的捏”,他笼络好才十五岁的谢子安也是一样。

谢子安是谢子远的亲弟,是长媳杨氏留在这世间的唯一骨血。老太爷想谢子远和杨氏若是在天有灵,看见他善待谢子安,想必也能消些怨气。

老太爷第一次见到分家后的谢子安是在花园假山顶上的惜字亭。

老太爷做官时风雅惯了,平常就喜欢看个花赏个草啥的。他家来后闲则无事便就想好好修回花园。

挑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爬上花园的假山顶堪查地形,结果站到山顶,老太爷才发现整个花园的风景最佳处竟不知何时修建了个烟熏火燎的惜字亭——明明他七年前进京时还没有。

何谓杀风景?前人曰:清泉濯足;花下晒裤;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但老太爷在见了自家花园假山顶的惜字亭时便觉得相较前人的比喻,他家这个惜字亭修得可算是“大杀风景”!

叫了管家来问才知道这亭子竟是谢子安让人修的。

闻言谢知遇等人不免嘲笑一回谢子安附庸风雅附庸错了路数——自古花园假山顶都修凉亭,然后再以清风明月白云之类的闲情逸物来命名,现修个惜字亭是个什么状况?

别是谢子安道听途说山顶该修亭,便就随便修了个惜字亭吧?

老太爷听之也以为然。他正好想笼络谢子安,便让管家以重修凉亭的名目去叫谢子安来商议。

时管家还是谢福的爹谢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