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543)
京城离得太远。云氏二月二十七一早送出去的信,等到京已是三月二十日——谢子安考场出来都两天了。
虽然这回考试有方便面和芝麻糊等方便热食换口,谢子安考场出来还是恹恹的没啥精神——号房太小,而他腿又太长,一连几个晚上蜷着,实在是没有睡好。
睡不好就没胃口,偏谢福看谢子安精神不振,便一味地拿冰糖燕窝粥、人参炖鸡、天麻炖猪脑、鱼头豆腐汤给谢子安吃。
谢子安知谢福是好意,且出门在外,也不好一味逞性,便只埋头吃,吃得嘴里一点味没有。
收到信后,谢子安对别的都没甚兴趣,只让谢福开了那坛子肉松尝了尝,然后微微点头,空口吃了一整碟。
谢福看这肉松蓬松绵软,料想不至于吃伤,便就没劝,只让人盛了一碗清粥来给谢子安过口,由着他吃了第二碟……
谢子安又歇了一天,直待精神好些了方才口述了自己会试时写的八篇文章、五道策问和一首五言八韵让谢福誉写了附在家信里一起送回去。
四月十五是朝廷殿试的日子。早晌谢老太爷虽跟往常一样给谢尚上课,但说话老是停顿,明显的有些心不在焉。
谢尚留意到了,但却一字不提——他自己也揪心他爹的会试结果,没心思念书。
看到谢又春送京里来信,鼓囊囊一个大牛皮纸信封,谢尚当即抛下手里的书跳了起来。
谢尚抢过谢又春手里的信等不及显荣拿刀来裁就撕了信封,掏出里面的文章塞给老太爷道:“太爷爷,您快瞧瞧我爹的文章,怎么样?”
老太爷也是迫不及待地接过文稿一目十行的速读起来。
快速翻完一遍,眼见文章、策论、五言都无明显跑题、错韵、犯忌等大错漏,谢老太爷方又慢慢细读了一遍,半晌方才笑道:“你爹文章做得不错,比先前在家做的都好,若无意外,三甲能有的!”
谢尚一直紧张地盯着老太爷的脸色,当下听说先是一喜,转又嫌弃道:“才三甲?”
老太爷心里有了底,整个人都轻松起来,不觉笑道:“尚儿,你以为就凭你爹那点临时抱佛脚来的学识还能进一甲、二甲?”
“尚儿,你也太小瞧天下读书人了?”
“可不进二甲,”谢尚忧愁道:“就选不上庶吉士。选不上庶吉士就做不了翰林,做不了翰林就入不了阁!”
看到谢尚替他爹真心忧愁的模样,老太爷好悬没笑破肚皮——他想起了自己当年以为自己没选上庶吉士时觉得天塌了蠢样……
“呵呵,尚儿,”老太爷捋着胡须眯眼笑道:“可惜你爹现在是木已成舟。咱们家若再想出庶吉士,就只能靠你了!”
谢尚闻言一愣,没想到话会绕到自己身上。
“怎么,尚儿,”老太爷故意问道:“你对自己没信心?”
谢尚不肯示弱地听起胸脯道:“太爷爷,我必是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一甲就只三个人,谢尚不好意思吹牛,但庶吉士有二十个,谢尚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能选上。
老太爷抚掌笑道:“尚儿,那太爷爷可就看你的了!”
谢尚拿了信来见云氏告诉了老太爷的话,云氏闻言自是喜不自禁,转又嘱咐谢尚道:“尚儿,老太爷的话我们自家人知道就行了。你外面且先别说。一切等有了确信才说!”
谢尚点头道:“娘,我知道了!”
想想,谢尚又忍不住笑道:“娘,爹这回若是真中了进士,咱家祖堂必是又要添一座牌坊了!”
想起清明后才刚动工“折桂坊”,云氏也是抑不住地欢喜,但她心细,立又嘱咐道:“尚儿,你今儿有闲便让人赶紧把你爹的文章和家信抄出来,你再写一封信,一起给你爷送去。”
“然后等我把给你爹夏衣收拾出来,你再写给你爹的回信!”
第307章 不挑拣(五月初四)
四月二十六是个万里无云的艳阳天。
这天一大早,便就有七八只喜鹊来明霞院的石榴树上蹦跳,跳得云氏心花怒放,心说:朝廷殿试是四月十五,发榜是四月十七。各省的新科进士名录会三百里加急送到府城,然后从府城再下到县里——算算日子,男人若是有好消息,可不就在这一两天?
屋里坐不住,云氏让人告诉陪房周旺去门房听消息。
门房到明霞院才几步路?而且门房小子知道这样的消息还不是抢着来讨赏钱?
周旺不满足于在门房干等便带了两个小厮骑了大青骡子去南城门守着——这样府城来的差役一到他就知道了!
如此等了一个时辰,周旺果看到官道上跑来四匹快马,一眼瞅见马上的人正是上回乡试来报喜的四个差役,周旺立刻去解路边拴着的骡子,嘴里又吩咐小厮道:“你两个跟着他们,看他们往咱们家去了就来告诉,我先回去给太太报信!”
周旺到家刚告诉云氏说有府城来的差役进城,五福院的谢尚和老太爷便已听到大门外报喜的锣声。
老太爷一听“蹭”地就站了起来,惊喜问道:“来了?这就来了!”
此时,门房的小厮方才连滚带爬地窜进来报喜道:“老太爷、大爷,府城衙门送捷报来了!”
老太爷立刻问道:“知道子安中了多少名?啊,多少名?”
小厮赶紧道:“府城来的差役说要等老太爷、大爷去了才升喜报!”
老太爷闻言方缓了口气,自嘲道:“倒是我心急了!”
谢尚赶紧扶着老太爷道:“太爷爷,那咱们快出去吧!”
官差一见正主到了,立刻放炮升喜报,高声贺道:“捷报贵府老爷谢讳子安,应本科殿试高中三甲第五十八名,获赐同进士出身!”
老太爷闻言喜得频频点头道:“三甲五十八名,好!好啊!”
甭管几甲,老太爷欣慰地想:能中就是一个正气的两榜进士——他可算是后继有人了!
过去几天谢尚听老太爷讲了不少翰林院的天才事迹,总算修正了他对他爹只中了三甲的轻视。
谢尚当下示意显荣给赏钱,又吩咐报信的小厮道:“你,赶紧地再跑去明霞院告诉我娘一声!”
云氏听到谢子安的名次自是欢喜——夫荣妻贵,她丈夫当官,她就是朝廷命妇了。以后就是死了墓碑刻字都将带着品阶,跟常人不同。
“尚儿媳妇,”云氏和红枣道:“老爷的喜讯来了,咱家必是要摆流水席。这事儿你让又春一个人办,你别管。”
“你现要紧的是把咱们家端午节的节礼都赶紧走了,然后再把各家送来的贺礼登记造册,请客的名单拟个大略,这样等老爷回来祭祖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出纰漏!”
云氏的月份大了,生产就在月底或者下月初,而谢子安殿试后还要授官,等他到家,云氏可能正做月子,所以这一应家务,云氏得赶着教会红枣,让她接手。
幸而老爷有远见,云氏暗想:去岁就给尚儿娶了媳妇,现家里来客都有尚儿媳妇帮忙招待,不然这回老爷高中摆酒,便绕不开请她三个妯娌来给帮忙——那样,真是要呕死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