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细水长流(560)

作者: 卉苗菁彩 阅读记录

“这几天你爹为满园着急上火,嗓子疼!”

谢家的买办每年都采购梨膏糖。红枣这回拿来的节礼里就有一大包梨膏糖。

而李满囤王氏日常喝蜂蜜柚子茶,并不大吃糖。

李满囤听说他爹嗓子疼,便答应道:“有的,一会儿家去,我让人送些来!”

要到了想要的梨膏糖,于氏心里却更酸了。

现谢家红枣当家,于氏嫉妒地想:一个重阳节也不知送了多少好东西家来。偏继子吝啬,她不主动提,继子竟是一点也不往家送!

俗话说的“越有钱越吝”,真是一点也不错!

李满囤并没有把家里的梨膏糖都送给老宅。这糖治病,他得给自家留些,再还有他两个外甥都在城里上学,大舅哥王石头也是常来常往,他也要给他们一些。

拿家常装点心的牛皮纸袋装了一袋梨膏糖,李满囤觉得单样不好看,便又装了一袋子酥糖打发陆猫儿一起给他爹送去。

李满园是九月十三回来的。李满园一进城家都没回,就跑来谢家找张乙跟他结书钱的账。

谢尚午后回房看到堂屋桌上堆着的四十串钱颇为诧异。

“红枣,”谢尚问道:“这钱哪来的?”

红枣笑道:“大爷,这是先前我跟你拿的那一百本书的书钱。”

“当时你跟我说一本低于四百文不卖。我便就照此价钱给了我三叔,让他代卖。”

“结果我三叔去府城一本卖五百文都卖完了!”

“都卖完了?”闻言谢尚颇为惊喜——他的书竟然有这么多人买!

“都卖完了!”红枣指着面前的钱道:“不然这钱哪里来的?”

“对了,我三叔还问这书还有没有?若是有的话,他冬节去府城的时候还想捎一百本去卖!”

虽然手里已没几本书,但还可以再印啊!谢尚当下点头道:“有!”

红枣道:“那我就让张乙告诉我三叔有了。不过话得说在前头,我三叔本钱小,这书太贵,他得卖完了才能给钱!”

谢尚摆手示意没事,他不在意。

谢尚只要书有人买,根本不在意能赚多少钱!

第316章 大风车(九月二十四)

这一回在府城,李满园跟着他舅哥赚了个盆满钵满——两千套七巧板一套七文进价,卖十五文,便赚了十六吊钱,而一百本书四百文进价,卖五百文,也卖掉了九十九本,挣了近十吊钱。

两下里加在一处,再去了路上的花销费用,李满园净得了有十一吊钱。

拿一吊钱在府城买了些雉水城所没有的新鲜物什,李满园揣了整十吊钱家来。

钱氏见李满园进门立便高兴迎道:“老爷,你可回来了!”

“对了,我哥呢?怎么没一起来?”

李满园打发走临时雇来的车夫方才道:“你哥从府城拉回来一车年画,正忙着收拾呢!”

“我约了他明天来吃午饭,你准备准备!”

“哎!”钱氏看着地上的好几个包袱高兴地应了。

“郑婆子,”钱氏唤原先的小寡妇现今的李福媳妇:“老爷家来了,你赶紧地把这些东西都拿屋里去,然后杀只鸡炖了做午饭!”

正在河边收拾菜园子的郑氏闻声立便丢了手里的活计走了过来。

“李福呢?”李满园看买的男人不在家不觉奇怪道:“家里的地还没收完?”

“收完了!”钱氏道:“然后娘来看到,便把李福叫家去帮忙了!”

钱氏一点也不想李福去给二房帮忙,但架不住于氏天天来缠——为了耳根清静,钱氏只得把李福派了过去!

“我不在家,娘也常来?”李满园颇为奇怪。

李满囤知道他娘不喜欢钱氏,实不知他娘来干啥?给自己找气吗?

钱氏嘲笑道:“这不是重阳节红枣给娘做了一套新绸面的丝棉袍子和绵裙吗?”

为了在村人前显摆新衣,现于氏得了新衣便会一改先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风范,不惜横穿整个村子来她家嘚瑟。而当别人问起,于氏总是一脸慈祥地告诉道:“我去看看满园。他媳妇年青,还不大会过日子。有我在旁边看着多少好些!”

外人听了不免要恭维一回“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李三奶奶爱子,儿子媳妇好福气”这类的话,捧得于氏得洋洋,却把钱氏气得个半死。

钱氏心说没你我日子才好!真要听你的,我一准就是第二个大嫂子!

李满园闻言也是无奈,他知他媳妇也不待见他娘。

李满园不愿夹在两个女人中间受夹板气便活稀泥道:“李福去帮两天忙也是该的,毕竟哥每天都给咱们接送贵富上放学!”

钱氏闻言便不言语了。

对于三年前分家二房得了最大的便宜,钱氏依旧耿耿于怀。

她并不觉得二房兄长李满仓一年多帮忙接送孩子该如何感激——这能抵她家的几亩地?

李金凤坐在堂屋门前的小竹椅上看到她爹来家并未站起身。

裹脚一年多,现李金凤的脚依旧还很疼,只她疼习惯了,日常也能帮着钱氏看扶妹妹李桂圆。

看到李满园进屋,李金凤腼腆地叫了一声爹后又催促她扶站在地上的妹妹道:“桂圆,叫爹!”

桂圆听话叫道:“爹!”

李满园看到两个女儿忍不住笑道:“金凤、桂圆,爹从府城给你两个捎了绒花,一会儿让你们娘拿给你们!”

钱氏一听就抱怨道:“她两个又不是没花戴,你又买什么花?府城的东西多贵?”

李满园好脾气道:“难得去一趟嘛,而且这花我在咱们雉水城还真没见人带过!”

“对了,你也有份!”

闻言钱氏说不下去了……

屋里坐下李满园把装钱的包袱推给钱氏道:“这钱你收起来!”

钱氏打开包袱看到里面的十吊整钱,不觉惊讶道:“这么多?”

十吊钱,都够她儿子贵富念一年书了!

“嗯,”李满园点头道:“只靠我和你哥的本钱原是挣不来这些。但这回托大哥的福,红枣给面子,赊了价值几十吊的书给我们去卖,然后又正好卖完了,方得了这些。不然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啧啧,”钱氏咋舌:“几十吊说赊就赊。现红枣得多有钱?”

“那不是咱们能想的!”李满园道:“我实话告诉你吧。今儿我去谢家,我想着我刚从外面回来没穿好衣裳,我就没说找红枣,只告诉门房找张乙。”

“结果门房对我那个客气啊,倒茶摆点心的招待——太太,你想,这都是看谁的面子?还不是红枣的?”

……

饭后李满园拿了府城带来的四色礼去老宅见爹娘。

于氏听李满园嘚瑟此行赚了十吊钱,先前的不快立刻烟消云散,只关心问道:“这什么七巧板这么赚钱?”

“还是府城人有钱。”李满园艳羡道:“逛庙会的人但凡孩子要,就舍得掏钱买。”

“进价七文的七巧板,贵银在城隍庙卖十文钱一个还有人还价,我和我舅兄在府城卖十五文一个,都不讲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