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637)
谢尚做梦也没想到藕粉圆子还能跟奶茶配到一处,而且味道和口感还是如此地天造地设、开天辟地——谢尚激动得都跟红枣一样乱用成语了。
当晚,谢尚按捺不住自己发现新大陆的激动给他爹谢子安写了一封长达五页的七律长诗用于描述珍珠奶茶的做法和味道,然后打发显荣隔天一早走驿站送去京城——他等不及要与他爹分享珍珠奶茶了!
吃吃喝喝中,这天就临近端午。
看到家里的船已备好货物准备进京,红枣便让陆虎把几箱子薄荷粉和十几盆薄荷送到船上一起捎进京——张乙已经确认京城庄子没有薄荷,想做薄荷糖得从雉水城捎薄荷。
红枣觉得这薄荷粉做起来费事运起来费时,倒是京师本地化种植才好,便捎了几盆薄荷让张乙安排人试种。
打发走船后,红枣和谢尚去桂庄送节礼。
母女闲聊间王氏提到陈玉十月十六结婚的事。
“红枣,”王氏告诉道:“你桃花姑定这个日子是为了照顾你爹。不然腊月成亲,这天若跟去年年底一样天天大雪,你爹就去不了了!”
“现在定这个日子,不冷不热,我和你弟也都能去!”
生了儿子又长了见识,王氏现终于不怵大姑子李桃花了,也有胆气去陈家拜见舅舅舅妈吃席了!
红枣想想青苇村的荒僻,提醒道:“娘,你和爹去时多带几个人!”
“嗯,”王氏点头:“你爹也这么说。去时除了车夫,再带四个青壮,每人带上柴刀和扁担!”
红枣至此方才觉放心,点头道:“爹想得周到!”
柴刀和扁担是朝廷允许的农具,她爹作为庄户随身带着既能防身又不触犯国家法律。
红枣觉得她爹《大诰》没白读,擦边球打得棒棒的!
红枣掂量了一回陈玉的亲事,然后方和她娘道:“娘,我出门前大姑替我出了不少的力,现陈玉哥哥结婚论理我原该去,但有一桩,你女婿是他们家的长房长孙,且公婆现都在京师,我实不好开口让他去大姑家吃席、甚至过夜,而累家里的老太爷担忧!”
闻言王氏赶紧解释道:“我就是白告诉你一声,并不是叫你去的意思。”
“你爹也不叫你和你女婿去。你女婿是金奴银婢捧着的人,如何能去那穷山僻壤?去了,你姑也拿不出东西来招待,没得让她为难!”
“那我到时便只备一份贺礼吧!”红枣道:“娘,你替我捎去,再替我祝愿祝愿。”
王氏笑道:“这样最好了!”
“娘,”红枣又问:“陈宝哥哥都要成亲了,那陈玉哥哥的亲事定下了吗?”
“唉!”王氏摇头道:“这孩子念书念的心大了,看不上周围的姑娘,说要找个识字的媳妇,这让你姑到哪里找去?他的事就这么拖着了!”
红枣没觉得陈玉的想法有啥不对——这人有了温饱,可不就追求精神共鸣吗?
比如她,不也是宁可做谢家的童养媳,也不愿嫁个殷实庄户吗?
红枣觉得她娘那句“心大”有些刺耳,便道:“娘,这俗话都说婚姻是缘分。陈玉哥哥的亲事没定,想是缘分还没到。”
“娘,比如你和爹结亲结得也晚,但咱们村现谁有你的福气?”
王氏闻言总是欢喜,笑道:“就是这话了。你爹也说这命中有时终须有,让你姑别老念叨陈玉!”
第357章 薄荷(六月中旬)
云氏打进京后早晚和谢子安在一处自是心中欢喜。但离家日久,云氏不免挂念留在老家的大儿子谢尚。
今儿是端午,谢子安休假在家。云氏早晌去厨房安排了午饭菜后回到正房,问廊下听呼唤的小丫头道:“刚有信来没有?”
听小丫头回说没有,云氏颇为失望。
谢子安正在南窗炕上看谢奕摆七巧板,闻声不觉心叹一口气——如果可以,他也想把长子带在身边。
长子才刚十五岁,还是个半大孩子。
临近午晌的时候,谢福一早打发去驿站问信的小厮终于拿了封信跑回来告诉道:“大爷来信了!”
谢子安展开信一瞧,看到谢尚的这封信除了寥寥几句问好和报平安外,余下全是对于珍珠奶茶做法和味道的赞美,颇有些哭笑不得。
“放心吧,尚儿好的很,”谢子安把信递给云氏道:“雅儿,你看看尚儿这封信,简直是乐不思蜀。”
“我看他只要有他媳妇就够了!”
自己在这儿挂念儿子,结果儿子却过得开开心心,并不想他——看了信的谢子安不可避免的拈酸了。
云氏看了信后,倒是完全地放下心来——能为一碗珍珠奶茶作这么长一篇诗的儿子必是和先前一样无忧无虑,神采飞扬。
这真是太好了!
而尚儿媳妇也堪为尚儿良配,尚儿和她一处,她着实放心许多。
“老爷,”云氏笑道:“这什么珍珠奶茶,也不知道具体什么味能让尚儿如此夸好,可巧今儿过节倒是做些尝尝!”
对于云氏的提议谢子安没有反对,他提醒道:“庄子送牛奶来的时候,记得多捎点柳条来,尚儿在信里只说‘柳条去芯当吸管’也没说要多粗的柳条,到时粗了细了的,麻烦!”
云氏笑着答应了。
后晌奶茶做好送来,谢福亲自剥了合适藕粉圆子大小的柳条抽了木芯子插到谢子安的碗里。
谢子安看见颇为嫌弃,但急于尝味便没有言语。
勉强把嘴凑到柳条吸管上吸了一口,感受到奶茶特有的丝滑口感以及藕园的软糯弹牙,谢子安心里赞叹,嘴里却只嫌弃道:“谢福,明儿你让人拿银子打几根像样的管子来用,然后捎几根给尚儿。”
半月后谢尚收到驿站送来的银吸管后兴冲冲地拿去给红枣看。
红枣见后不觉扶额:她现知道谢尚这干啥都要雕花的毛病学谁了,她公公捎家来的十二根吸管竟然雕了十二种缠枝花藤,真是比谢尚还要过分!
谢家的大船五月底才抵京师,六月初一京城的甘回斋便上市了薄荷糖。
因为太平庄现有冰窖的缘故,张乙今夏还在甘回斋上市了赤豆冰棍。
牛奶雪糕、双皮奶张乙也做。不过庄里的牛奶实在有限,只够供应谢子安、云氏、谢奕、谢福等有限的几个人食用,连莫非都摸不着。
每天午晌来甘回斋买冰棍的孩子不少,看到铺子上新糖不免都买两块尝尝,结果孩子在吃过冰棍后再吃薄荷糖不免嫌其不够甜还辣嗓子多不肯再吃,反倒是暑日午后也不得歇,还得纳一家老少鞋底的女人们在吃了孩子丢弃的糖后让孩子再来买的不少。
薄荷糖和果糖一样,一文钱两小粒,而京城舍得花钱给孩子吃冰的人家,条件都还过得去,掏得出糖钱。
薄荷糖在雉水城庄外铺子的销路也挺好。
茶水铺在夏天原就供应藿香薄荷茶,喝惯了凉茶的商人脚夫看到有便携的薄荷糖后就很愿意买几颗路上吃。
受红枣名下梓庄、青庄外铺子的影响,这两年雉水城和大刘村夏天卖的大碗茶也都换成了几乎零成本的藿香薄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