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细水长流(687)

作者: 卉苗菁彩 阅读记录

拿三本新版《中馈录》,红枣趁晚省的时候拿去天香园送给谢允芳、谢允怡的媳妇尤氏和范氏。谢允青的媳妇姜氏还在做月子,打算给谢允青的那本红枣便给了鲁氏。

四房的李氏见状便道:“尚儿媳妇,先你给的一本《中馈录》你歆儿妹子便爱的跟什么似的——说书里列出来的菜谱子比我教的清楚。她听我的话不明白,但看了书就全然都清楚了!”

“你现既新出了《中馈录》倒是再给你歆儿妹子一本吧,这样即便你歆儿妹子今后出了门,也能念着你的好!”

一本书而已,何况李氏还说了这么一大串恭维话,红枣自是答应。

谢馥儿和谢歆儿一般年岁,都是今年出门,鲁氏得李氏提醒便跟着替谢馥儿讨了一本。

五房赵氏的女儿谢沁儿年岁还小,但她不甘落后,也跟着讨了一本。

于是红枣送出去三本,又许出去三本,回院后自让小丫头把书送去不提。

“又出一本《中馈录》?”隆庆帝看着李顺拿来的新《中馈录》奇怪道:“这本跟前面一本有什么区别?看着封面都是一样!”

李顺:“陛下,这新出的一本比上一本多了两章。陛下,您看——”

说着话,李顺翻开了书,然后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通。

隆庆帝听后忍不住笑了。

“谢翰林这个儿媳妇,”隆庆帝点头道:“倒是会想。新加的两章‘孝亲饮食’和‘科场饮食’都是发前人未发之思。”

“朕早说过谢李氏是世间少有的孝女孝妇,现看她新补这章‘孝亲饮食’必是她看贫家老病之人饮食不周有感而得——难得是她并不似一般人只发批评感怀,而是能提出简易可行的法子。”

“这就出奇可贵了!”

李顺叹服:“陛下圣明!”

隆庆帝翻翻书,忽又想起一事,问道:“先《雉水谢氏中馈录》刚出来的时候,我听说咱们朝里不少诰命也打算写她们家乡的《中馈录》。现她们都还在写吗?”

李顺脑门开始出汗:“不少还在写,甚至已有好几家都写好准备刻印了,只甘回斋这新本《中馈录》出来后,是不是还接着印,臣这就去查!”

隆庆帝笑:“其实这是好事。若不是看了谢李氏这本《中馈录》,朕竟不知道一个小小的雉水县竟有这许多美食,而朕富有四海,有一千五百个县。若每县都出一本《中馈录》,便是一千五百本,这得是多少美食?”

隆庆帝被自己描绘的场景震惊住了——憧憬了好一会儿才和李顺道:“县令不是都要汇编县志吗?以后让县令把他们当地的风味都记到县志里去!”

李顺苦笑:“陛下,君子远庖厨!”

隆庆帝颇为可惜地叹了口气:“朕知道,朕不过说说而已。不然,一准地被御史抬着棺材来死谏。”

“现朕就指望诰命们能多写几本来!”

皇生艰难啊!隆庆帝叹息:可叹他富有四海,却不能尝尽天下风味。

第379章 岁月静好(十四岁的五月初四)

去年年底谢子安因为三年考核全优,官升了一级,成了从六品的修撰。

今年开春谢子安又被点为会试同考官——将比全天下的举子还早一天被关进了贡院。

会试考官外面听着威风,其实是个苦差。似考生每考完三天还能被放回家休息一晚睡一觉,且考完三场就没事儿了,而考官陪考完后还得没日没夜地阅卷、发榜——其间一律不许归家、不许传递,饭食也是每天规定的几样,然后一连吃一个多月。

细究起来,这考官们受的罪啊其实比考生还多——翰林们的清贵是真的拿清苦换来的。

和考生们一样,考官们的行李进贡院也是要经过官差搜拣的。

入口处碰到同榜探花马英,彼此拱手问过好。马英笑道:“谢老弟,往年吃了不少你家的方便面、芝麻糊,今年你也尝尝我家做的芝麻核桃粉,看看味道比你家的如何?”

谢子安忍不住笑:“一定,一定!”

……

发卷的时候,谢子安和马英一起站在考号前看官差发卷,嗅到空气中浓郁的芝麻核桃香,马英轻声笑道:“看来今年不止咱们考官吃芝麻核桃粉,举子们也都在吃芝麻核桃粉了。”

“太医们说这芝麻核桃粉有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之功效,倒是期待这次大比能多得几篇佳作!”

枯燥辛苦的阅卷时候,每晚收工前考官们都要不顾辛劳的交流一回当天看到的美文佳句——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管的考棚里出的才子为荣。

这是考官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说文人相轻的,一定没有见过翰林们为国取材的阅卷评判场面。

谢子安闻言颔首道:“但愿如此!”

马英瞥了谢子安一眼,嫌弃道:“谢老弟,咱们都这么熟了,谁还不知道谁?”

“你想笑就笑吧!难不成我还会笑话你不成?”

“我儿子若是也娶得这么能干的一个儿媳妇,我一准天天笑得合不拢嘴。”

谢子安被马英调侃得有些不好意思,尴尬道:“哪里至于。”

……

午后,谢子安和马英依例巡查考号时于空气中未散尽的芝麻核桃香中又嗅到了浓重的薄荷味。

不用说,考生中的不少人都带了薄荷膏。

“这薄荷膏实是个好东西!”马英和谢子安感叹:“我这回也带了。不过是我自己家做的。家里的花匠可算是摸出薄荷安全过冬的法子了。这不刚开春,就制出了新薄荷膏。味特冲,特提神……”

谢子安不发一言地听着,心里则不免再一次感叹自己当年的好运和当机立断——果然是时不我待。

当初的一万两聘礼算啥?想想这几年尚儿媳妇都赚多少钱了?

何况银子事小,名节事大。尚儿媳妇这本《中馈录》一出,给他谢家招了多少金不换的好名声。

他这个儿媳妇真是替尚儿娶到了!

……

三月初五傍晚,谢尚一脸倦色的从模拟考号里出来。

时老太爷、大老爷、谢奕带着郭馆主已在堂屋里等着了。看谢尚出来,老太爷嘘了嘘他的脸色,点头道:“看着气色还行!”

谢尚把卷子递给老太爷道:“太爷爷、爷爷,卷子在这儿,我尽力了!”

老太爷笑:“先诊脉!”

郭馆主替谢尚号了一回脉后笑道:“大爷打小身子骨养得好,并无大碍。但凡歇两天,去了乏就行!”

老太爷闻言方才放了心,让人送走郭馆主。

振理送上砂锅鱼片粥,谢尚狼吞虎咽,三口两块便吃完了,急得老太爷在一边说:“慢点,慢点!”

谢奕也帮腔道:“细嚼慢咽,哥哥,你要细嚼慢咽!”

谢尚于百忙之手腾出手来掐了一把谢奕的脸蛋,嘲笑道:“下回我也饿你三天,然后看你怎么个细嚼慢咽法。”

谢奕瞪着谢尚,转指着自己的脸蛋给谢知道看:“爷爷你看,哥哥掐的!哥哥吃饭不乖,还不许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