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细水长流(727)

作者: 卉苗菁彩 阅读记录

因为谢尚对院子先前一句“素净”评语,谢又春除了照吩咐在院里加种了丹桂、石榴外又摆了各色的牡丹花,把院子装饰得跟锦缎一样,花香更是薰出了八百里,引来大群的蜜蜂蝴蝶在院里飞来飞去。

对于谢尚带着红枣搬来五福院,老太爷极为高兴,为此还特地置了酒叫了十三房人来给红枣暖房。

十三房人将红枣此时搬去五福院视为宣誓主权,心里自都不甚自在,但老太爷的话不能不听,十三房人只能老实地拿了礼来吃席,倒是便宜红枣发了笔小财不提。

雉水城虽是风和日丽,花开富贵,但一个国家地方大了去了,如此隆庆帝的案头不免堆上了北方几处地县官员上报今春雨水少有旱情将影响秋粮收成的折子。

隆庆帝看其中就有大太监李顺的家乡不免问道:“李顺,朕记得你家去岁建了水窖,怎么说?有用吗?”

“有用!”李顺赶紧道:“臣家里现有水窖的高地浇水都比往年省力,现就可惜去岁水窖修得少了,没水窖的地就还得靠人力来担。”

“但这天不小雨,河里也没什么水,而井里出水有限,只够人畜饮用。现人都到远河里担水救苗……”

“现家人人担水腾不出手来修建水窖,只能等旱情缓了再多修几个!”

闻言隆庆帝眉头舒展了一点,吩咐道:“你去传了工部的人来商量!”

……

端午节前红枣回桂庄送节礼。王氏方悄悄告诉道:“红枣,你爹现不教陈玉来咱家了!”

“陈玉现就在城里开铺子,但过去两个月,还真没来咱家一回!”

这个新闻红枣还是头回听说,但转即恍然明了两月前陈玉找张乙写信的缘由——必是想找她居中说项。

“娘,”红枣奇道:“我爹怎么突然就心地变得这么明白,拎得清了?”

“哪里是你爹明白?”王氏不无得意地笑道:“是我那天很发了一场火。”

王氏把当日的事说了一遍,红枣听得目瞪口呆——红枣做梦也没想到她娘这辈子还能有这种泼辣威猛的高光时刻。

“不过当天夜里,”王氏又告诉道:“你爹老醒,醒了好几次。我知道他心里难过,所以他第二天又把你姑一家子引了庄子里来后,我就装作不知道。结果没想此后陈玉就再没来过了,只你大姑来了两回。”

“对了,你大姑前儿来的时候,还捎了一袋子干蘑菇给你,说你就喜欢吃个小鸡炖蘑菇。”

提到李桃花,红枣叹口气,和王氏道:“现这样也好。大姑和爹还有来往,爹心里不至于过不去,而表哥,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也该学着自力更生,独挡一面了。”

“娘,我私底下跟您说,就二表哥现在这性子实在不适合科举,即便侥幸中了,也会给自己招祸。反倒是守个铺子,置份产业,安心过日子的好。”

“比如我们老太爷,自身那么大的学问,为啥不给所有子孙都弄个功名?”

王氏:“为啥?”

红枣笑:“所以说我们老太爷智慧,他知道不是任何人都适合为官的。这子孙心性不到,却强坐到官位上,就是德不配位,容易招祸。反倒是做个富家翁安逸一生的好!”

听到“德不配位”四个字,王氏忆起那日男人的抱怨,禁不住感同身受地点头道:“就是这话了!”

第396章 有心人(五月初四)

“对了红枣,”王氏忽地想起一事问道:“你是怎么想起送《四书纲要》给陈宝的?”

“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

王氏隐约直觉红枣送书可能和自己多嘴有关,心里懊悔不已,但犹自想得个确证。

闻言红枣心里迅速翻了个个儿。

“娘,”红枣斟酌道:“你女婿写了这本《四书纲要》后便准备印刷售卖,直时机未到方才搁置。”

“所以我从您那儿听说大表哥苦学无门后便和你女婿提了一句,然后你女婿就说拿一套书稿给他先看着。”

“原来是这样!不是,”王氏思明白了红枣话里的意思吃惊道:“红枣,你说你女婿要拿这《四书纲要》售卖?”

“似这样的书怎么能市卖了?这不是白送现成的功名给外人吗?”

王氏实在是想不同。

“娘,”红枣笑道:“您当听过‘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

“即便印刷了《四书纲要》,又哪里是人人都能念透背熟的?比如《三百千》这都卖多少年了,现能一字不差全被默下来的又有几个?”

闻言王氏羞愧了——她至今虽能读些话本,但离一字不差地默写下《千字文》还有挺大差距。

红枣继续道:“何况科举考试内容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全有涉略,背下《四书》不过是其入门的第一步。”

“似贵林哥苦读十几年,不止自己,甚至还教会了儿子背熟了《四书》。他离县试差的原就只是临门一脚。”

“《四书纲要》于他的意义就是一个提纲挈领,帮他把脑子里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而已。”

“这就比如我们女子做刺绣。一样的丝线底布,但因为绣样和刺绣人手艺的不同,最后的成品也是千差万别。”

“娘,《四书纲要》其实就只相当于一个精巧的绣样。”

“娘,你现今也绣过许多花样了,自是知道这绣样再好,但凡这刺绣人的手艺不行”,最后也做不出像样的成品来。”

王氏听懂了,点头道:“原来这《四书纲要》就跟你写的《中馈录》是同个用途,只这《中馈录》是咱们女子念的,而《四书纲要》是给男子念的而已!”

红枣笑:“就是这个意思了!”

“娘,您看我写了本《中馈录》,现名声多好!”红枣恬不知耻地自夸道:“谁提到我不说我德才兼备?”

“你女婿看了心里羡慕,也想得个,啊,类似的声名!”

“原来是这样!”王氏恍然大悟,点头道:“这读书人可不都讲究个以文会友吗?”

王氏没好意思告诉红枣连李满囤都已私下里默写出了县试的三篇文章,准备花钱刻印了待时散人呢!

“对,就是这个意思!”闻言红枣忍不住笑问道:“娘,我爹现是不是每尝参加县里的文会?”

“收过几回帖子!”话语间王氏的脸上浮起骄傲:“不过你爹都已全心准备府试给推脱了。”

王氏的话完全出乎了红枣的预料。红枣诧异道:“我爹竟然这么用功,沉得住气?”

印象里,红枣心说她爹可是极喜欢好大喜功的。

“不沉住气不行啊!”当着女儿,王氏自觉没啥不能说的:“你爹的内里你还不知道。”

“他这县试的功名就是你和你女婿硬拉拔给他的。”

“这文会要在酒席上做诗写文,而你爹家常做篇文章要好几天不说,还要满书架的翻书查典故,看不懂的地方还得趁接你弟下学请教贵林——所以你爹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文会上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