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852)
还是谢尚感受到红枣的沉默,反过来劝慰道:“没事,我就是有些感慨。”
人活百岁也是死,谢尚文艺的想:所以这人活一辈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比如他太爷爷,早年抛妻弃子的在朝做官,官也做到从二品,但回乡之后依旧人走茶凉——不过三十年,经营了大半辈子的京师已没一个知交好友。
叶落归根,人老归乡,既然乡土才是人一辈子的归宿,那么人背井离乡目的又是什么?
考中了状元,点上了翰林,实现了自己早年的理想,站到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高处,谢尚在离开雉水城的前夕开始思索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出将入相,建功立业,真当是他今后的毕生追求?
红枣眨眨眼,抬手解谢尚的领扣,嘴里笑道:“老爷要感慨,且等换了衣裳,洗了脸,再喝了茶吧!”
“今儿赶了半天的路,现又陪长辈说了许多的话,老爷趁现在得闲倒是歇上一歇。”
面对面站得极近,谢尚嗅到红枣发间桂花油的清香,不觉心神一荡,握住了红枣的手。
不管哪里,谢尚暗想:他必是要带着红枣的。
夫妻一体。他太爷爷早年再显赫,晚年回到家乡还不是同他太奶奶终老将来也是同棺共杶。
真正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他绝不走他太爷爷的老路!
红枣被谢尚突如其来的拥抱抱了个怔愣,但转念也抬手回抱了谢尚。
毕竟谢尚才只二十一岁,红枣如此想:且没有前世记忆。一时接受不了生离死别,是要好好慰藉的。
……
红枣以为她和谢尚会水到渠成的发生点什么,结果没想箭在弦上谢尚却推开了她。
“红枣,”谢尚稳了好一会儿呼吸方才告诉道:“咱们现在外家做客,可不好失礼。”
红枣听得一头雾水:我在自己房间,怎么就失礼了。
谢尚看红枣实在不懂,方解释道:“俗话说‘宁可给人停丧,不可给人成双’。说意思就是屋子宁愿借给别人办丧事,也不能给外姓男女同房之用。”
“你看咱们现住的抱厦有五间屋,东西两个套间卧房,就是给咱们分房睡的。”
红枣……
红枣做梦也没想到她和谢尚成亲后的第一次分房竟然是这么一个理由,颇为无语。
但素知这世人迷信,红枣便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地应道:“老爷,这东卧我瞧过了,一应俱全。你且在这屋歇着。我去西边卧房。”
“别急,”谢尚反拉住红枣道:“丫头媳妇们的动作没这么快。现是白天,你陪我躺一会儿,并不要紧!”
第466章 不叫你丢了脸
舟车劳顿, 谢尚也想歇。歇前谢尚吩咐小厮:“留意着前面老爷太太的动静, 起了就来传。”
打发走小厮,谢尚方和红枣解释道:“难得来回外家, 且住不了几天。娘必有许多话和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说。”
“想必娘午休起来就要去出岫院。咱们得一起去。”
出岫院是曹氏的院子。
出门做客不比在家,不好卡着饭点露面。
红枣听着有理随口笑道:“还是老爷想得周全。”
谢尚抬手掩下一个哈欠道:“赶紧地咱们也歇一刻。”
果然歇了不过两刻钟,便有人来回云氏起了。
谢尚听到动静睁开眼看到红枣犹自熟睡。
注视了好一会媳妇睡得红扑扑的脸颊,谢尚方才出声:“红枣该起了!”
自从有了夜生活,红枣不自觉地便似她婆云氏一样有了午睡的习惯。
今儿午觉歇得晚, 到了平常该起的点,红枣一点也不想起。
红枣抓住谢尚推自己的手, 继续睡。
不自觉的撒娇请托最致命。谢尚看着懒洋洋的媳妇叹口气,抽出手自行出屋洗脸换衣。
收拾好了自己, 谢尚才又叫红枣起床。
这回红枣起了。
迷迷糊糊地洗脸梳头, 再又喝了一碗茶后,红枣总算恢复了清明。
看到谢尚反常地连衣裳都换好了, 红枣不免诧异:今儿怎么不等她给穿了?
但转念,红枣便觉感动。
谢尚这是为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
谢尚的脾性格虽说挺一言难尽, 但温柔起来也是要人老命。
因为谢尚的自立更生, 红枣多睡了一个谢子安的洗漱时间,到正院上房的时间刚刚好!
出岫院住着云氏的父母和她大哥云思一家人。二哥云意因为做官带着一家人在京, 现不在家。
云思有三儿两女。女儿早已出嫁, 膝下三个儿子云敬、云敭、云敾。
虽然没人告诉红枣说云敾是庶子,但从云敾做为幼子却从没去过雉水城,红枣咂摸出一点味道。
然后今儿吃席, 红枣看到云敬和云敭的媳妇郑氏、张氏冲锋在前,而云敾的媳妇隐在人后,心里更是有了确信。
不过这是云家的私事,红枣心里有个底就成,她来时给三个表兄弟儿女的见面礼还是一碗水端平,没有偏颇。
当着岳父岳母,谢子安还是比较谦虚的,当下没穿蟒衣。云氏谢尚红枣也是。不过饶是如此,云家人看到谢子安一家四口进屋时犹觉眼前一亮。
无他,谢子安家四个人个个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跟庙里请来的神佛画像似的,自带神光。
生平头一回,云家人觉得蓬荜生辉不只是个客套话。
世间真有人的容颜能堪比日月一般自发光华。
而且还是一家子。
不怪女婿外孙官运亨通,云深感叹:只这周身的气势光彩就不同凡响。
目光自儿孙们身上一一扫过,云深暗自摇头:居移气,养移体。女婿外孙有此气势是多年修身养性的结果。他儿孙,现在场的都差得远,只希望京师的云意、文敟、云敩这几年能有些长进——赶上是不敢想了,但求不要差了谢家父子太远。
宾主落座后,云深和谢尚道:“尚儿,你这回进京,得闲去瞧瞧你二舅和文敟、云敩两个表兄弟。别看他们现在京师,但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放了外任,今后好几年都见不着。”
……
比起女儿女婿和外孙,曹氏更在意红枣这些年的变化。
到底是教谢家给养出来了,曹氏第一千零一次地搁心底感慨:只看现在,谁能想到尚儿媳妇的出身是个庄户?
“自从敏儿出了门,”曹氏和云氏闲话:“就没再家来后。”
“敏儿一个人远嫁在外,不容易。能来往的也就几个至亲。往后你去了山东,倒是请尚儿媳妇看在至亲的份上看顾看顾敏儿才好!”
自谢尚连中六元后,曹氏算是坐实了红枣的好命,能屈能伸地在言辞里请托红枣看顾云敏起来。
跟谁争,曹氏暗想:都别跟命争不是?
云氏闻言笑道:“娘,敏儿在京多年,如今儿女双全,已是个全福人,哪里用得上尚儿媳妇看顾?”
“倒是尚儿媳妇在京城初来乍到,说不得还有劳烦敏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