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914)
而你婆婆即便再喜欢你,但知晓你拖累谢状元被弹劾,想必也不能容你!
我是治不了你,但世上有的是能挟制你的人
只要你闹了这个大没脸,眼下这群墙头草的乡下太太势必会重寻方向!
那便是她的机会!
是啊!“吕氏会意地感慨道:“谢太太真是豪富。我瞧项圈上的那块玉,花色古朴,没准是块古玉。价值怕是不在项圈之下。
首饰头面是女人的永恒话题,间言同桌的女孩们纷纷插言道:“我看谢太太手上的戒指,也似红
还有蓝宝!"
你一言我一语中,红枣的一身穿戴从头发尖到裙子角被八个女人从头到脚扒了个遍!
提到裙子,吕氏陡然想起一事,不觉叹道:"可惜咱们跟谢太太不相熟,不然很可以跟她讨几鞋样子。她的鞋想必也是镶金贴玉,花团锦簇:好看得紧
脚是女人的第二张脸,谢李氏既然如此重视头面首饰,吕氏暗想:于脚的打理也必是匠心独具。只脚是私密,她见不到。不然蛮好借鉴了来给自己做鞋。
男人见了一准喜欢
脚?"一直都在暗地里观察红枣的颜氏得到提醒,沉吟道:“你们留意到谢太太走路的姿态没有
那步态可不似三寸金莲走路样子?
若真是如她所想,颜氏兴奋地捏紧了筷子;那便就有文章可做了!
吕氏一愣,不认同道:“怎么会?
谢李氏虽说是童养媳,早年便给谢家作媳妇:但谢家官宦,没道理儿媳妇不裹脚!不一定!"颜氏却摇头道:“咱们裹过脚的都知道,这脚疼得厉害的时侯,想死的心都有。而咱们这位谢太太早年便离了父母,婆婆又常年在京,难保不背着人私放!
她有这么大胆?“众人闻言不大相信。
她胆不大,“颜氏反问:“能叫谢状元在《四书文理纲要》上署自己名字?”
我不觉得这会是谢状元自己的主意!
颜氏讲得有凭有据,由不得众人不信。
面面相觑中,有人提议:"俗话说眼见为实。咱们寻个机会能亲眼瞧一回就好了!颜氏闻言鍬红枣一眼,心说事在人为,一定会有机会的!
第511章 和气不来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诗出自宋赵恒, 而赵恒是个皇帝, 一个一口唾沫一个钉的金口玉言的皇帝。
由皇帝亲自下场为劝学吆喝, 从此升官发财、三妻四妾成为天下绝大多数人读书科举的源动力,即便后来天下更迭、改朝换代也纹丝不改。
所以似新进士纳贵妾这件事于新进士自身而言是实现个人理想;于朝廷是兑现承诺且同时还能为天下学子再树典型;于妾是得了个锦绣前程的丈夫;而唯一利益受损, 可能对此不满的原配, 她的不满则会为社会道德所限制——女德的第一条便是不妒, 而不妒的表现就是同意甚至主动为丈夫纳妾。
失德的后果如同失贞,都是被休弃。依存丈夫而活的原配不敢失德便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强颜欢笑地接受丈夫纳妾。
总之利益四方和气一团,看上去很美, 于是这新进士纳妾便成了公私兼顾, 为人称道的佳话。
基本上一个进士,但凡他能在纳妾后平衡好妻妾关系, 不把家庭矛盾上升到社会矛盾,引发吃瓜群众对朝廷的非议——比如戏文里陈世美抛妻弃子那样的天怒人怨,就不至于因为私生活而影响仕途升迁。
毕竟御史台的言官也都是两榜出身,早年念书的出发点也是升官发财三妻四妾。
宁氏在京多年, 自是知晓京里的这一套——当年她初来京, 也曾为和妾室同席而膈应了很久。
所以现今的宁氏对于能推的宴请都一概不去。
这也是京里绝大多数大房对于宴请的态度——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艾正现是元维的直系下属,还兼着师徒名分。这世人重师徒, 艾正请客,宁氏作为师娘必是得来。
宁氏今儿来前原已作好看新庶吉士们的贵妾作妖的准备,结果没想这一科庶吉士的贵妾都特别安分——见礼时老实地站在人后, 吃席时老实地坐在末席,并不争强好胜地往人跟前挤,也不指手画脚,高谈阔论。
宁氏心里讶异:这是日头打西边出来了?
不过妾室们不蹦跶是好事,宁氏心说:若以后都是这样,她便可以把儿媳妇带出来走走,认认人。
看一眼身边给席上众人娓娓讲述自家挖泉故事的红枣,宁氏补充:再学学大尚媳妇说话行事时身上这股子的稳当劲儿……
散席回家,红枣主动给谢尚看她的新发簪:“看,这是元师母给我的见面礼。”
“艾太太和文太太也有,但她们只有耳环,独我是这对金嵌珠宝玉花蝶簪!”
谢尚拿着发簪迎着烛火瞧了瞧,笑道:“今儿晚了,看不出宝石的成色,不过这簪子上镶的芙蓉石翡翠花蝶颜色鲜亮,雕工精巧,正适合你戴!”
“会不会太贵重了?”看着发簪上的红蓝宝石红枣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这一对簪目测近百两了,比常规的礼来往都大。
“没事!”谢尚抬手把一对发簪插到媳妇鬓角:“既是给你的你就留着,我心里有数!”
这该是元师傅对他重阳节所送字帖的回礼。
“你有数就好!”
红枣莞尔一笑,亲端了丫头送来的茶给谢尚道:“老爷,天色不早了,喝了这盏茶就洗漱吧。明儿一早你还要上衙呢!”
……
红枣同谢尚喝茶说话,绝口不提今儿吃席来了几个妾的事——一整天就眼下这一点子睡前时间,红枣可不想浪费在不相干的人身上。
同一时间,吴氏给送客回来的男人看她新得的金累丝灯笼耳环。艾正见状吃惊道:“这么大一只耳环?怕不是得有五钱?这戴耳朵上吃得消吗?耳洞眼不会扯豁?”
明明是眼下京城最时兴的耳环——她都没舍得自己买!
吴氏为男人气得不想说话……
艾正想想问道:“这既是师母给你的,那是单给你一人,还是其他人也有?”
吴氏当然不会真跟男人不说话,她还等着敲打他呢!
吴氏告诉道:“我和文太太是一样的,独谢太太是一对金嵌珠宝的发簪!”
“这个没法比!”艾正倒是没有不平:“元师傅和大尚的爹原是同年,且又在翰林院一起共事。他两家的交情在那儿摆着,元夫人对谢太太不同些也是正常!”
“那元师傅平常待你和大尚可有不同?”吴氏关心问道。
三年后考核,元师傅若是偏心谢尚,把升官的机会只给谢尚不给她男人可如何是好?
“那倒不至于。”艾正实事求是地道:“元师傅为人是极公正的,而大尚手脚快也是真的!”
共事近一个月,艾正渐渐发现谢尚能以弱冠之年连中六元还是有些道理的,比如他做事特有条理。
事情到手谢尚总是跟《四书文理纲要》一样先画一张图把思路捋清楚了方才动手,做事少有弯路,便显得特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