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涛又举起一份,“哈,这份写得最有趣,是弹劾苏逸的哦。说苏逸是伪君子,欺骗陛下,背地里却男盗女娼,无所不用的争夺世子的位置。”
他恍然大悟的拍着脑袋,“原来读书多的人都是这么说话的,陛下,臣长见识了。”
“这位御史,你怎么忘了,苏逸他当年敢带着母亲弟弟远走,如今他又要做晋王殿下岳父了,还会在意苏家的爵位吗?”
“苏家上下都同赵王殿下很亲近,苏逸……难道帮着赵王,不帮女婿晋王?”
朱洪涛突然感到一股寒意袭来,猛然反应过来,坏了,怎么把晋王扯进去了?
人不能得意忘形啊。
他现在补救还来不来急?
晋王……我真不是故意的哇。
成王暗自吐槽,这呆萌蠢货没救了!
“父皇,儿臣以为忠心可鉴,断然不会如御史所言故意陷害苏世子。苏世子犯错就是犯错,再找再多的借口也无法掩饰其罪行。”
晋王在心里默默的叹息一声,朱洪涛一番话虽是有猪队友的嫌疑,但却彻底让明景帝放心了。
何况晋王本身就没打算置身事外,只在背后设谋,哪有当面保护岳父得苏臻真的感激?
他要让朝臣们都明白一点,晋王你们惹不起,晋王的岳父你们同样惹不起!
明景帝看着义正言辞的晋王,“你到是不避嫌。”
“正礼为重,礼法为上,儿臣只说出该说的。”
晋王在礼部观政,强调自己遵礼法到是让人挑不出明面的错来。
礼是王朝的根基,违礼,那就是大错。
礼部虽是没实权,但却是六部最最清贵的衙门。
任何想成为阁老的人都不敢得罪礼部,否则庭推就过不去。
“苏逊违礼,逆伦常,背人伦,儿臣恳请父皇严惩不贷,义正视听,以安民心。”
晋王躬身,轻声说:“儿臣最近读唐史,盛唐衰亡在于不遵人伦礼法。”
这话绝对有震撼的作用,苏逊的事情不单单是勋贵的腌臜小事,已经上升到礼上了。
明景帝想到了玄武门,想到了女主天下,更想到了唐玄宗夺了儿媳入宫……进而有了安史之乱。
他儿子不比李世民少,有野心的儿子比李世民更多。
他不能不多想啊。
第七十八章 毁劵
每一位英明的君主都曾经磨砺太子,挑选适合的继承人,然而大多数君主都失败了。
明景帝虽然自负却也明白,前面的皇帝失败,他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他自知比不过李世民等青史留名的皇帝。
明景帝的目光深邃,隐含一股让人猜不透的深沉,看了看遵礼法的晋王,又看了看一头汗水仿佛不知该怎么收拾残局的赵王,更有幸灾乐祸的皇子王爷。
算上还在闭门读书却隐隐有插手此事的太子,一个个都不让他省心。
比起赵王,太子,以及幸灾乐祸时刻准备落井下石的皇子,明景帝对晋王更有好感。
晋王遵礼!
礼就是规矩,体统!
也是为人处世的正身之本。
诚然晋王有私心维护自己未来岳父,可晋王光明正大的斥责永安侯一脉,比在背后耍手段,串联后宫,且把手伸向后宫的人强太多了。
猛然记起皇后昨夜说得话,一个个都在忙什么?安安静静的不好吗?
明景帝隐隐有几分苦涩,忙什么?不就是忙着争夺他屁股下的皇位?
他以为太后和苏家足够明白,哪里想到正是他的纵容,让他们完全忘记了他的底线!
是该敲打一下苏家了。
“永安侯,这本是你的家事,但已经闹到了朝廷上,晋王又说到了礼,朕也学学圣人,无不可明言之事。”
“臣……”
永安侯一脸的羞愧,不说别的,今日这么一闹,苏家百年清誉算是彻底的毁了。
以前因他扶正妾室,以及娶了两位夫人,已经被人诟病,再把通奸的事张扬开,他彻底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他本是极要脸面的人,便是做错了,也不愿意被别人为此议论他。
因此他恨晋王,恨朱洪涛,也恨瞒着他暗自串联御史的刘氏。
正是因为这些人,他才好像没穿衣服似的暴漏在众人面前。
“臣治家不严,臣有罪。”
永安侯不愧是跟着明景帝最久的人,今日的打击让他稍稍有几分清醒了,皇上是要扶苏逸上位了,怕是对赵王……也不像看起来的宠爱寄托厚望。
他除掉侯爷朝冠,披头散发,呜咽道:“臣没面目见陛下,恳请陛下为永安侯爵位另择人选。”
好一招以退为进!
为保住世袭侯爵,永安侯放弃了刘氏,甚至放弃赵王。
明景帝目光闪了闪,“爱卿何至于此,子孙中出几个不争气的也是难免的,总有争气的人能光耀永安侯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