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皇(752)

厉蕴丹平静道:“是,也不是。”在她看来,主神是个亦正亦邪的东西。

“一直留在太乙天墟的人总是有所求,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有所求,主神有所应,就要收取足够的代价,只是这代价支付的手段极高,连造化者都很难发现。”

“他们只注意到所有事物都能用奖励点兑换,无论好坏。仿佛只要熬过试炼场,多熬几次,什么都能得到一样。殊不知,命中所得的一切早已明码标价,他们得到越多,若是德不配位,到最后都会还回去。”

“你以为为什么这么多高序列造化者会被扔进这个试炼场?除了它难度极高,也是为了考教造化者在面对必死之局时的德行。最重要的一点是,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高序列得到的东西太多了,主神会做一个平衡。”

“这就是太乙天墟的‘因果天平’。”

话落,对面的应栖雍久久没有回话。厉蕴丹料想他在三观重塑,便也给他足够的时间,而后——切断联系,着手做自己的事。

她去了胥望东所说的“古石碑”所在之地,看着身前偌大的石碑和上头斑驳的文字,厉蕴丹动用了“星辰之叹”去追溯它记录的往事。

留下这块石碑的人是一位女神。

她只有三万岁,还很年轻,就因全力反抗巫舒华划分大界,而被存有私心的众神所杀。在她陨落之际,她用心血淋漓石碑,给予它大气运以避开天机,留与后人发掘真相所用。

因石碑的天机被蒙蔽,故而女神与石碑一同陨落时,众神只当那是无数碎石中的一块普通石头,哪怕沾上神血,也成不了大气候。

之后,女神天堕于此地,石碑共葬于墓前。万年过去,她的长发化作茂密山林,身躯变成山脉,灵根深入地底为灵脉,血液融成了汪洋大海。

人顺天而生,神逆天而来,但二者死去以后,又会复归自然。天生地养的女神陨落,她的躯体又回馈了天地,天道至公,为她守住了心愿、保留了石碑。

又过不知几百万年,万物生发、世事变迁、大宗林立。逍遥谷成,观星阁建,秘境林立,造化者来,变数与气运集聚之日,沉于海底的石碑终于面世,几乎是水到渠成地将信息送到了关键人物手里。

是巧合,也是人为,更是女神对大道至公的叹息。

若石碑完整,后人能窥探更多。女神告诉他们,大道之所以被称“太上”,不仅是因为它至高无上,更是因为它可大可小、亦正亦邪。

“太”字何解?

“大”字添上一小点,意为大可极大、小可极小,也是太极由来,更是大道的弹性。

所谓大道,即是一种“没头没尾”之物,盖因它连绵不断,望不到头也摸不着尾,是以,不能用常理去揣摩道,是个人都无法理解,甚至神也理解不了。

就像女神一直很不解,为何她觉得巫舒华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这人怎么还能成神?

结果她对道苦思数千年,才终于明白“道”这玩意儿取人不分正邪。或者说,正与邪在它看来是一样的东西,邪道也算道,自私自利也是“道心”,巫舒华虚伪到极致反而是“道心不改”,歪打正着地成了魔神。

正神多了,总得有个魔神;魔气多了,生机总会再生。

这也是个“天平”。

天道至公,但这公不是五五分,而是相对的“公”。它只是维系大致的因果平衡,至于各种细节——多少枉死、多少无辜、多少血泪,它是一概不负责的。

可也正是“公”的相对性,才有了诸多变数的出现,才有了逆天造化的由来。

不得不说,这又应了那句“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话,天道管事但又不管全、也不全管,方有了神话传说、至圣传奇。

女神悟了,她不怪天道如此,只怪自己不够强大。但凡她能一力破万法,诸神就奈何不得她。

回溯完毕,厉蕴丹收回了手。

作为一个擅于举一反三的人,她很快从天道联想到主神的身上。只是几经对比,她觉得比起天道,主神似乎更多一些“人性”。

这“人性”是有喜恶、有偏重的,就像主神对待她和谢此恒的态度,总会让她察觉出一些异常。

初始,主神对谢此恒是存在偏爱情绪的。同是加入新手赛,她被放在事发地点,他被放在大城之外。很明显,主神想保谢此恒更甚于她。

然而,她办事效率太高,任务完成度太绝,以至于主神渐渐将重心挪到了她身上。她能察觉到这份“看重”,从降落地点到试炼场的资源倾斜,它表现得既想摧毁她,又想成全她,矛盾且不稳,像个分裂的人。

上一篇: 迟月亮 下一篇: 金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