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方氏这样的百年世家,更不知经过多少风浪,真要记仇,只怕整天活在仇恨中。更何况,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他们这些世家关系牵扯也复杂,很难将仇恨延续。
比如谢吟月嫁给了韩希夷,而韩家和方家是世交,两家和谢家以前也都是世交,如此一来,方家怎么也会给韩家三分薄面。
但吴氏将数年间的事集中说,对严氏的冲击效果十分强烈。
哥哥、儿子、孙子,还有儿媳……她不能镇定了!
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她的脸都青了,满眼煞气。
她道:“哼,她还想结亲?做梦!我定要和韩太太说道说道,这是害完了我儿子儿媳,要害我孙子了?”
要叫谢吟月受婆婆折磨,叫她不好过。
吴氏道:“那就是个祸害!也不知韩大爷中了什么邪,竟然娶她!”
说起这个吴氏就不忿:韩希夷当时可是恋慕清哑的,硬是被谢吟月搅和了。在吴氏心里,韩希夷娶不成清哑,也不能娶谢吟月。
严氏道:“还不是韩老爷和太太糊涂闹的!”
吴氏道:“他们这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两亲家同仇敌忾,将谢吟月狠狠踩踏了一番。
别说严氏了,连安静的清哑也被吴氏撩上了火,就像上午在锦绣堂面对谢吟月一般,要死死将她踩入尘埃。
正说着,一群女孩子唧唧呱呱从隔扇后涌出来,虽然头发有些奇怪,但都不失可爱,淘气的笑容熟悉又陌生,不由看得发愣。
愣了一瞬,大家就笑得前仰后合,一下子冲淡了刚才的气氛。
严氏见了适哥儿,嗔道:“肯定是适哥儿的主意!”
适哥儿胳膊伤未好,没参加梳头,是以一眼就被认出来。
第358章 女儿
吴氏笑得有些失态,嘎嘎的,一面道:“我外孙子怎这么聪明?这脑瓜子,将来肯定是当状元的料!”
严氏没和她争持,很大度地将孙子与她分享,自豪道:“那可不是!都说三岁看老,适哥儿一岁多就厉害的很。”
吴氏明白她指的那件事,会心一笑。
适哥儿便得意地请长辈们评判:谁梳的最好。
众人目光扫了一圈,落在郭顺和方无莫身上。
郭顺的头是莫哥儿梳的,莫哥儿出人意料的手巧,在紫竹指点下,只练习了三次,就将郭顺打扮成伶俐、俏皮的小姑娘。
郭顺却没他那份灵巧,帮莫哥儿梳的头,不过从里间跑出来,那头发就散了一绺下来,垂在耳边。奈何莫哥儿生得秀气,一张完美的椭圆小脸,除了一字眉和直鼻梁像方初,那安静的水杏眼,那小嘴儿,气质神韵都像极了清哑,垂下来的一绺头发,更增添了他的灵气。
清哑看得莫名心动,对“女儿”招招手,“来!”
小女孩慢慢走过来,小脸腾起一片红晕,长睫毛盖了下来。
清哑将小儿子搂在怀里,亲了他额头一下,心里软软的。
吴氏眼睛瞪老大,对清哑道“跟你小时候一模一样!”
当然不会真一模一样,不过是神韵太相似了而已。
莫哥儿本来还抗拒扮女孩,听外祖母说自己和母亲小时候长一样,没来由地窃喜,靠在母亲怀里,乖巧地任人评头论足。
适哥儿领头,和郭顺等人如同一阵风,呼啸而过,刮向正厅,去祖父和外祖父那边炫耀去了。
这里,严氏对吴氏道:“我年年都有些苦夏。去年吃了清哑送去的腌小黄瓜,觉得很爽口,送粥极好,不像一般咸菜那么咸,还新鲜。问了清哑,才知是她娘家送来的。亲家今天可带了?”
吴氏忙道:“有,有!带了两坛子。”
说完忙叫阮氏“叫人回去拿来。”
阮氏忙派人回去拿。
吴氏又歉意地对严氏道:“就带了两坛子,都给亲家,回头我再叫他们多送些来。往年这个时候我都要给清哑带许多的,我自己盯着她们装。这回适哥儿出了这事,我就没心思了,整天人就跟梦游似的,抓不找边。昨晚装货上船的时候,她们问我要带多少,我随口就说‘什么好东西,一样带两坛子就是了。’谁知亲家喜欢,带少了。”
严氏拍拍她手,感叹道:“这些日子亲家受苦了。”
吴氏道:“好在没事了。早上我难受,连饭都吃不下,不知见了清哑要怎么说。所以我刚刚吃了许多点心,亲家太太别笑话我。”
严氏呵呵笑道:“我一看就知道,你饿坏了。”
又笑道:“待会就开饭了,亲家留着肚子吧。”
吴氏笑容满面地点头。
清哑在旁道:“纹妹妹也喜欢吃那个黄瓜。”
严氏忙道:“怪了,那个味道怎么做的?清哑说了,我叫人做也做不出来,不够你们的脆嫩,日子一长都软了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