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乡人家(1374)+番外

韩希夷又将他找到雀灵、带走雀灵母子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道:“这次我去找他们,谁知不在那地方了。问了当地人,说雀灵在洪水来时淹死了,儿子失踪。我怀疑,这事是卫昭在后弄鬼。”

方初道:“就是说,卫昭确有个儿子。”

韩希夷道:“是有个儿子,雀灵叫他真儿。”

又疑惑地问:“你真定下了那样的家规?”

方初点头道:“是。”

韩希夷不赞成道:“你这样做,对无悔未必是好事。”

关于这件事,方初不愿解释。

这是他和清哑两个人的秘密。

他便岔开话题,转而问道:“你对谢家的案子怎么看?”

韩希夷道:“说谢家资助废太子私造火器,没有直接证据是不成的。私造火器需要银钱,将银钱来路查清了,这件案子也就查清了。”

方初点头道:“这件事我有所耳闻,听说是原兵部尚书克扣挪用了军饷,用来私造火器……”

说到这,他忽然目光一凝。

韩希夷问:“怎么了?”

方初没有回答,只摇头。

半响,他才道:“谢明义你打算怎么对付?”

韩希夷道:“自然要好好‘孝敬’。”

第917章 陷阱(月票500+)

送走韩希夷,方初写了一封密函,令人悄悄送去玄武王府,亲手交给王世子;接着,又写了一封密信给方瀚海,令快马送回。

做完这些,他才重回内院。

走着走着,他放慢了脚步,想着要不要把刚才的事告诉清哑;如果告诉的话要如何措辞才不会惊着她。

进入东起居间,清哑抬眼看他。

他笑一下,主动道:“希夷走了。”

一面说,一面在她身边坐下,而不是对面。

清哑问:“什么事?”她看出来了。

方初便将谢吟月写的消息展开给她瞧。

清哑看后,满眼惊愕,还有担忧——他们怎么知道的?

世家大族嫁女,陪嫁几万都有可能;清哑出嫁时,因为有皇宫赏赐,加上各织锦世家要还她人情,都添妆丰厚,那嫁妆十分惊人。

就算这样,也比不过方无悔将来。

小方氏产业现在都值几百万了,再过十几年是多少?

小方氏纺织产业传女不传男的消息一旦传开,肯定会吸引各路别有用心的人前来,方无悔的麻烦也来了。

清哑能不担忧吗?

方初忙揽住她,将韩希夷说的原话复述一遍,最后道:“雅儿别急。咱们既知道了,就不怕。”

清哑慢慢放松了身体,平静下来。

是啊,既然知道了,就不怕。

身在商场,随时有意外发生,比如适哥儿被掳。

做父母的,任何时候都要谨慎。

方初揽住她,轻声道:“别担心,一切有我。”

他目光炯炯地望向窗外……

谢家的案子原是玉瑶长公主起头引发的旧案,一经审问,便无法遏制势头,牵连范围扩大,翻出许多旧人旧事。

首先被牵连的是新任吏部侍郎崔嵋,因为谢吟月就是通过崔嵋联系上六皇子,也就是当今皇上,揭发废太子私造火器一事。

这案子由刑部会同大理寺一起审理,分两边进行:刑部这边审理谢吟月等人口供,大理寺则追查当年私造火器的银钱来源。

先说刑部这边,两日后再次升堂。

谢吟月被指控与崔嵋有勾结,甚至怀疑他们苟且。

谢明义供称:谢吟月从流地归来,曾去宁波府找过崔嵋。

谢吟月回家后,死活不肯奉原来婚约嫁给韩希夷,宁可在谢家孤独终老,因谢氏族中长辈都不答应,她迫于无奈才嫁去韩家。

谢吟月听了这话,笑了。

笑得意味深长。

崔嵋,将来可是位极人臣,入阁拜相,她倒要瞧瞧,他们能不能将他的命运也给扭转;若也扭转了,她便认命。

她坦然招供:她确实派人找过崔嵋,那是因为她在江南时和崔嵋有过两面之缘,找崔嵋也只是请他引荐皇上,并无勾结之事。

她叩请王大人,莫要牵连无辜。

王大人命人传崔嵋上堂。

崔嵋没能来,他很“适时”地病了。

王大人无奈,只得宣布退堂。

下午,崔嵋进宫觐见了顺昌帝。

次日早朝,便有人弹劾崔嵋,说他与谢吟月勾结等事。

冯阁老趁机发言,说崔嵋心中有鬼,不配合刑部审案,奏请皇帝将崔嵋拘押,交给刑部严厉审问。

崔嵋从容出列。

他把冯阁老等人细细打量一番,才点头道:“是该审问。当年所有参与揭发废太子私造火器案的人都不能放过。”

冯阁老严正道:“正是。”

顺昌帝脸一黑。

可惜冯阁老没发现。

上一篇: 圣僧你瞧我美么 下一篇: 良臣不可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