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士子们都感叹: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方制仪表再美,在他们眼中也是牛粪一坨。
方制被人损,王瑛选中方制也被文人士子们暗中诟病,觉得她太没眼光,有负盛名,只不好当众谴责她,于是使劲踩踏方制。
主角不被赞颂,人们赞颂王家气度和门风。
王家瞧不上方制,这个早被证实了,只是碍于下人失误、王姑娘的选择,才不得不认下这门亲。以王家的权势,原可以随便找个借口推脱了亲事,可是王家没有仗势欺人,担当守诺,令人感佩。
津津乐道中,王家操守和声望上升一个高度。
最受这件事震动的有两个人。
一个是宫中的太皇太后,稍后细表。
另一个则是礼部吴尚书,吴青梅的父亲。
吴尚书听说王家选婿经过后,坐不住了。
王家那等簪缨豪族、书香世家,就因为一个误会,便将优秀的女儿许给商贾的庶子,这个庶子之前还劣迹斑斑,是何等的担当。
王家的担当让吴尚书觉得不安,映衬了他的不担当。
吴青梅藏了郭勤的扇子,和王瑛选中方制没有两样,但吴青梅却隐瞒了此事,当时不承认,致使郭勤受辱。
吴尚书很后悔,他应该将女儿许给郭家的。
因他位高权重,放下身段和夫人亲自登门向郭织女赔罪已经是做到极致,要他主动开口提亲,他拉不下这个脸。他想,郭家应该主动派人上吴家提亲,然等了这么久,郭家毫无动静。
吴尚书原本不在意,郭家若来提亲他就答应,若不来,他就帮女儿再找一户人家。横竖他已经上郭家赔罪了,这事对吴青梅的闺誉应该影响不大。谁知,他低估了郭织女的影响力。
郭织女和方初来京城后,开办画展、服装展、联合富商巨贾筹款赈灾,无论在朝堂还是民间,以及文人士子中间,都口碑极佳。
郭织女口碑好,郭家声望越高,吴青梅越遭殃。
第1000章 你也要自打嘴巴
前段时候,吴夫人相中了几户人家,略透了点口风试探,结果都被人家不着痕迹地回绝了。吴青梅去江南之前可不是这样,提亲的人很多。现在不单她无人问津,连她妹妹吴青荷也受了连累。
凡有些名望的世家大族都不愿和吴家结亲。
愿意娶吴青梅的不是没有,但吴夫人都看不上。
吴夫人怀疑,这样下去吴青梅还能嫁出去吗?
还有件事她不敢告诉吴尚书:吴青梅坚决不答应嫁别人,说要等郭勤高中后来提亲,吴夫人见女儿这样痴傻,又气又急。
她焦躁道:“老爷,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她愤愤抱怨郭家,她和老爷都已经上门赔罪了,为何还不肯退让?更怨怪郭勤坏了她女儿闺誉,若不是他,吴青梅不会污了名节。
吴尚书也急,可他总不能上郭家倒求吧。
王家选婿的事传出后,吴尚书动了心思。
他也顾不得老脸了,要找一个人来破了这僵局,否则,吴青梅嫁不到合适的人家还是小事,万一郭勤下次春闱高中,再考的好,那吴家被打脸可就厉害了。他通过大女婿夏流星打听到郭勤的学业情况和脾性,觉得很有这这个可能,不敢想象那情形。
他宁愿现在丢脸,把那个孽女嫁去郭家。
至少能像王家一样,落个有担当的美名。
找谁来破这个僵局呢?
他想来想去,想到了崔嵋。
吴尚书一刻也等不得,立即去找崔嵋。
寒暄间,他委婉道明来意。
崔嵋暗自思量:除玄武王府外,方家和王家又攀上了,越走越高,若郭家再和吴家结一门亲,这势力可就越发稳固了。
方家对林亦真颇为维护,崔嵋又被清哑激将说没自信,他便收起之前那微妙复杂心思,诚心和方家做亲戚起来。
抱着为郭家连一门好亲的心思,他答应为吴尚书周旋。
吴尚书这才放心,客气了一番才告辞。
然后,他又去了王府,半吐半露地王大人说明此事。
王大人听了,虽觉他女儿不堪,但也觉得郭家应该娶吴青梅。
其一,郭勤对吴青梅私相授受在先,吴青梅轻贱他,也是他言行不当招惹的,更何况吴尚书已经向郭织女道歉了,足以挽回郭家脸面。其二,此事已经闹开,影响到吴青梅闺誉,郭勤应该负责任。再者,吴青梅对郭勤不无情义,否则不会藏了他的扇子。
二人行为都欠妥,不是哪一方的错。
这事还是要双方长辈出面解决。
吴尚书听了欢喜,恳请他代为游说郭织女。
郭家人虽不在京城,但郭织女能代表娘家。
王大人似笑非笑道:“吴大人,吴家门楣高,你要是不送个梯子,郭家敢来高攀吗?否则岂不证实了当初郭勤想攀附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