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乡人家(1506)+番外

不料,郭织女凭空插手,上演了一出赈灾义演。

募捐的结果,狠狠震动朝臣们的心。

这些朝廷官员中有很多冯尚书那样迂腐不堪的,也有很多才能平庸的,还有许多精明投机的,也有王大人蒋大人等治世能臣。

现在,这些人纷纷针对募捐结果大发宏论。

他们思维敏捷起来,言谈间表示:

对此结果他早有预见,之前是静观其变,果然就如他所料,这是比较谦虚的人。还有更直接的人,直言他做了什么什么,言下之意能募捐这么多银子是他推动的。也有矜持含蓄的,就事论事分析,也显示他们超越常人的远见卓识。

清哑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朝廷还是有很多能人的。

这是她和这些人打交道少,不知他们是“事后诸葛亮”。

晚上她告诉方初,方初忍不住笑道:“都说无商不奸,但你记住:这世上最无耻的绝不是商人。”是政客!

且说眼前,也有人说到核心和关键点上。

就听王大人道:“皇上,微臣今日感触良多。微臣明白了:大靖的财富不在国库,在民间。藏富于民,这才是圣君明主治理的天下!若国富而民贫,则迟早要生内乱。”

众人愣了下,纷纷附和,赞他说的精辟,正是如此。

蒋大人精于刑律,沉声道:“皇上,微臣也有感慨:皇上以德治天下,故而天下归心,今日募捐,才会引得京城百姓纷纷出手。而以往江南每有水旱灾害,地方官府虽也号召百姓募捐,然地方官贪婪无度,强占挪用赈灾款,然后逼迫搜刮百姓,百姓被勒索怕了,自然不肯捐款。皇上,微臣恳请皇上下旨肃清吏治,整顿地方官府!”

这个也说在点子上,却没有引起响应。

因为这道旨一下,不知多少官员要落马。

当场就有人目光闪烁,心中惴惴不安。

顺昌帝威严道:“蒋爱卿所说有理。等将奉州事了,朕要好好整顿吏治,惩治一批贪官。”

接着,又有人说农工商要一并发展,重农抑商和禁止海外通商不可行云云,对冯尚书落井下石;还有人说起方初的赈灾计划,若奉州能迅速恢复经济,将来在其他州也可推行……

顺昌帝被鼓舞得激动不已,看着清哑又喜又忧。

他一点不糊涂,虽不信冯尚书的话,但清哑对百姓的影响力他是亲眼见识到了,对清哑他是放心的,就怕她被人利用。

郭织女是朝廷封的,只能为他这个皇帝所用!

因皇帝这番心思,谢吟月抢占市场的目的落空了。

接下来顺昌帝宣布:郭织女此次公开混纺布,贡献最大,所以由方家最先选择市场,谢家第二,马家第三。

谢吟月面含浅笑,毫不失态,心中却黯然:费了这么大的努力,终究还是没能改变结果——方家还是占据了汉中府。

第1017章 不一样的结局

清哑听后转脸看向方初。

方初对她轻轻点头。

清哑便道:“皇上,我们捐的少,让谢家先选。”

顺昌帝奇道:“这是为何?”

刚才为这个捐多捐少的问题,她面对冯尚书可是毫不退让,方初更认为清哑捐的比谢家只多不少,如何这会子又谦让起来?

皇帝嘴上问清哑,眼睛却望着方初。

他看出来了,是方初在背后指点清哑。

方初也不回避,起身回道:“回皇上,拙荆公开混纺布,是在这次募捐之前就决定的,甚至在奉州未受灾之前就决定了。我们认为:这选择权,只能以这次捐银多少来衡量。”

清哑组织了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若最后为自己争利,必定会被人诟病,被有心人攻击,他绝不容这样的事发生;再者,谢家将祖产捐了,正没个营生,属弱者,人心难免偏向那边;最后就是,他看中的地方无需争抢,何必落这个话柄给人。

顺昌帝劝了几句,便随他了。

谢家取得了最先选择权。

谢吟月不料峰回路转,心思复杂之极。

她瞥一眼轻声和方初说话的郭清哑,有些恍惚:郭清哑越走越高,甚至被封一品国夫人,却很肯听方初的意见;而方初也未阻止她出头,不是管不住,更像纵容呵护,而不是夫纲不振的惧内。

谢吟月想到自己以前和方初的相处,不由失神。

再想现在她和韩希夷的相处,更失神……

谢天护得了先选的机会,却迟疑起来:他对方初始终有份情义在,对清哑也没有仇恨心,如今他们让谢家先,他反不好意思抢。

前方墙壁上挂着西北地图,十几个府界限分明。

他目光来回打转,除了汉中府,选哪里好呢?

谢吟月暗自皱眉,觉得弟弟太过天真,这是谦让的时候吗?而且他谦让了方家未必承情——人家已经让你先了,是你自己不选!

上一篇: 圣僧你瞧我美么 下一篇: 良臣不可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