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乡人家(1657)+番外

梅氏被严氏无形压迫,再者也要把这场面应付过去,便干笑一声,道:“巧儿才不粗笨呢,连皇上都夸赞过的。说她……”

说到这她顿住了,记不得皇上说什么了。

可见,她对巧儿有多不上心。

清哑安静道:“皇上说郭家后继有人,又出了一个织女。”

梅氏忙道:“对,对!巧儿从小跟着郭织女,是织女一手教出来的,还能差了?纺织女红、厨艺、琴艺、设计绘图,哪一样不是拔尖的!她还会武功呢。咱们这样人家,虽不是武将世家,能会个三招两式的也不错。比如上次慈善中心闯入了刺客,若不是巧儿恰好救了众姑娘,要多死多少人?那些人谁不感激她!巧儿行事也大气,听说太皇太后、靖安大长公主都当众夸过的。我一来京城,常听见人夸巧儿。就连曾经和她结仇的慧怡郡主,如今也和她成了好朋友。可见巧儿会做人。这样的好姑娘,我怎么敢挑剔看不上呢?我要是不珍惜,别人正好等在那抢呢,不知多少人家排队等着……”

她先还搜肠刮肚,后来越说越顺。

因为这都是她从别人口中听来的。

以前她对巧儿不屑,所以听了也不以为然;今儿要用到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从记忆中翻腾出来,摆果碟似的一股脑都往桌上端,不知不觉摆了满满一大桌。

她自己也数得心惊了,原来巧儿这样盛名?

严氏满意地笑了,总算把这节给应付过去了。

严暮阳也笑了,松了一口气。

清哑……没笑,她看出梅氏言不由衷。

阮氏淡淡地笑,她对梅氏之前犹豫很上心,看来这个亲家对这门亲是相当不满意,只因为无可奈何才屈服。

阮氏不满意,梅氏同样不满意。

她觉得自己的话金贵的很,字字珠玑,就这么心不甘情不愿地甩给巧儿,感觉十分肉疼;忽然看见严氏满面笑容,又欢喜起来。

第1129章 嫁妆问题

昨晚设定的七点定时发布,不知为何后台抽风,明明已经显示发布了,可是书页那里却看不到。幸好我上来看见了,马上去找编编大人解决。抱歉的很!

……………………

她想:“反正说都说了,也收不回来了,索性再大方些,姑太太也喜欢了,传到老爷耳朵里老爷也喜欢。至于将来,巧儿进门后我是婆婆,想怎么管教就怎么管教,何必争眼前一时之气。”

她想的很好,要在人前表现大气量。

然而,说话不比写诗词文章,写诗词文章可以细细推敲词句,不合适的还能删改。而人们在交往中,有些话总是不经大脑便脱口而出,常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人们都想表现挥洒自如、从容大气、应对得体,事实上很难做到,那只是人们理想中的自己。

即便平常从容大气的人,也不能在任何情形下都能保持。

睿明郡王夫妇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王妃想在纺织会展上露脸,结果反而丢脸,心里不快,加上事先就对清哑有成见,认为织女的名声是像捧红牌一样捧出来的,心里存了这个念头,也未经斟酌,下意识便说出让清哑和青楼红牌一起弹琴义演的话。这并非她平日为人行事的作风。以至于后来引出更大风波,终于闹得和方初郭织女结仇。这是他们夫妇生来太顺遂,从未经历过这种强烈翻转的挫折,骤然失了平常心的缘故。

所以,人们才常常自省,要“谨慎言行”。

梅氏想着要表现大气,说出的话却有些偏离。

她笑道:“从我们姑太太这边论起来,郭家和严家也算老亲了。方家娶了郭织女,家业兴旺、子孙繁盛,这谁不知道!可见郭家女儿是真的好。在江南,提起绿湾村牌坊郭家,那是人人夸赞。想当年,郭织女出嫁,十里红妆,羡煞多少人!到现在还有人说呢。那陪嫁怕有一百多万呢,光宫中的赏赐就不知多少……”

严氏急忙打断道:“说起来都是方家沾了光,人财两得。”

又环视众人笑道:“所有娶媳妇的都是人财两得。只有嫁女儿亏:辛辛苦苦养那么大的女儿嫁人就已经很难受了,还要搭上一笔嫁妆。要不世人都不愿养女儿呢。所以,我们做婆婆的要善待儿媳。”

清哑和王瑛都敬佩地看着严氏,还是她会说话。

阮氏笑道:“太太真会说话。以方家的家世家业,哪会在乎那些嫁妆。方家看中的是我们姑奶奶。若是我们姑奶奶不好,抬再多嫁妆去,方家也不会稀罕。一样的,我们也是看中了姑爷人品。不然的话,我们姑奶奶也不会请赐牌坊了。”

严氏赞道:“二奶奶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上一篇: 圣僧你瞧我美么 下一篇: 良臣不可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