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乡人家(712)+番外

因为她被隔离,双方很难对得天衣无缝。

郭守业喃喃道:“找到她的老师?对,对!”

郭大全拍腿笑道:“对呀!找到她的老师不就行了!”

沈亿三也高兴起来。

如此便有了努力的方向了。

韩希夷却心情沉重。

要找到那么一个人,谈何容易!

郭家父子又不肯开诚布公、说出实情来。

他匆匆回到住处,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他点上一炉香,强迫自己收摄心神,思索对策。

良久,焦灼纷乱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因想道:“要为郭妹妹找一位老师,证明她曾暗中得到这老师的教导,方能瞒过耳目。既然是暗中教导,又非只教了十天半月、一次两次,男子肯定不成,必须是女子。有绝佳的琴艺、精通书画,还会刺绣纺织的女子,还要……能自由在外行走……谁符合这个条件呢?”

他苦苦思索。

蓦然间,一个名字浮现在脑海中。

傍晚时分,他才打开门,命韩嶂进来,将三只小小的竹管交给他,道:“立即飞鸽传书给韩大总管。每隔半个时辰传一次。”

这是重要消息,为防止失落,所以要连续传送。

韩嶂一震,躬身接过去,道:“是!”

韩嶂离开后,韩希夷又掰着手指头计算:“我年长郭妹妹五岁。那一年居士来湖州时,妹妹……应该是三岁。太小了些!居士第二次来湖州,妹妹八岁。好像又晚了些……”

他一双剑眉拧成倒八字。

可是除了李居士,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等韩嶂转来,韩希夷又吩咐他新任务。

“从今天起,你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李居士的下落。找到后,请她务必立即来湖州府。我有要事相求。”他下了死命令。

“是!少爷。”韩嶂沉声道。

第436章 师承

李居士,本名李青霭,是韩太太的本家姑母,有名的才女。因早年未婚夫丧逝,终身未嫁。后迷恋道教,偏爱老庄,常四处游历。因喜爱年幼的韩希夷聪慧,曾留在韩家教了他三年。

韩希夷想请她来做清哑的老师。

夜黑了,今夜天色格外黑暗。

韩希夷走出书房,口中低低道:“夏流星,我决不放过你!”

用过晚饭后,他带着韩嶂出去了。

他在按察使司衙门附近找了个落脚处。

很快,一股深沉隽永的箫音就飞上了天空。

箫声急切、似在寻找:伊人在何处?

高云溪追着箫声来了,是一家客栈。她便也住了进去。将近三更,她还痴痴地坐在窗前听箫曲,听得泪流满面。

“妈妈,给哥哥传信,把郭妹妹的事告诉他。”她低声哭道。

“姑娘忘了,下午已经传过了。”奶娘叹气道。

“那就再传一次。郭家对我高家有恩情,郭妹妹遭了难,我们不能不管。”高云溪固执道。

“好,我再让人传一次。”奶娘妥协。

高云溪想,若是郭妹妹没事了,他也不会这样伤心了。她宁愿他高兴些,所以期盼郭妹妹平安。她不想听见这样的箫音!

“姑娘睡去吧。”奶娘劝。

“我不。我要在这陪他。”高云溪坚持。

她担心他:吹了这么久,他可累了?

他渴了吗?饿了吗?

他伤心吗?

伤心时谁来安慰他?

他为郭妹妹忧心吗?

谁为他出主意?

……

再说蔡家,蔡知府回去后,将蔡铭和严未央叫进书房。

他对儿子儿媳详述了按察使司堂内发生的事,说夏织造已经将此事上奏朝廷。皇上定会派人下来审查。

蔡铭道:“父亲,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蔡知府道:“高巡抚也这样说。奈何郭家根本说不清郭织女一身学问的来处,虽明知陷害也无法。”

严未央道:“谁家没点秘密呢?难道都要告诉外人?”

严知府看着她点点头。

今日她居然没有冲动,他很满意这个儿媳。

听说她在娘家张扬的很,性子爽直、快人快语,还怕她嫁为人妇后依然不知轻重,谁知到底没让他失望。严家把她教养得很好。

他道:“话虽如此。然郭织女不同,她如今在民间声望很高。听说今日她在伊人坊初次亮相,一出手便令众官眷折服。这样一个人。幼时连个教导的人都没有,郭家也不曾送她外出学习,怎不让人怀疑?你想想:以你严家豪富,你自幼是怎样被精心教导的?”

严未央道:“这事虽然奇怪。但儿媳还是信郭姑娘的。她确实很聪慧,且在弹琴和纺织方面有天赋。无论什么样的织锦。她看后潜心琢磨,必定很快就能贯通。谢大姑娘原也有此能力。但她比郭姑娘差了一层,最近更不如了。儿媳想,其中缘故应该是郭姑娘心性单纯。她若潜心钻研一件事,必能做到心无旁骛,故而比别人能事半功倍。”

上一篇: 圣僧你瞧我美么 下一篇: 良臣不可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