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高巡抚和杨按察使都在座,等同会审。
堂下,一众锦商都屏息,拭目以待。
这气氛,比刚才审问谢吟月和方初紧张多了。
韩希夷再无暇顾及方初,只顾堂上了。
一声令下,衙役传入李居士李青霭。
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面貌与韩太太有三分相似,只没有韩太太的妩媚,她比较端庄,曾经的风华随着岁月凝练成从容的气度。
拜见后,王大人首先问:“你就是李青霭?”
李居士回道:“民女正是。”
王大人又问:“你曾教过郭织女?”
李居士回道:“教过些时日。”
王大人命传郭守业上堂,问他:“你可认得这位居士?”
郭守业摇头道:“回大人,小人不认得她。”
态度很诚恳,并不串通撒谎。
王大人再问李居士:“为何连郭家人都不认得你?”
李居士回道:“民女是晚上教那孩子的,在船上。”
王大人又命传李红枣等绿湾村人上堂,一一辨认。
众人都说不曾见过李居士。
李居士坚持说,她是在晚上划船接了郭织女,带她去江上教授学问的,天明送回。
听到这,吴氏心里发憷。
因为,清哑小时候跟她睡!
别说一晚上不回来,便是晚上动一下,做娘的也要起来查看,可是踢了被子,可是被蚊子咬了,可是做噩梦了,等等。
她心中念念有词:“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我睡觉死,睡觉死!”
就听杨大人喝道:“一派胡言!据你在供词上称,先后教过郭织女几次,每次不过两月时光,如何能令她有如今才学?”
李居士抬头,目光炯炯地看着他回道:“大人难道不知这世上有种人叫‘天才’?若非如此,民女又怎会有兴趣教她!”
杨大人冷笑道:“天才?你还不如说她无师自通呢。”
李居士认真道:“大人,项橐七岁能为圣人师;甘罗十二封上卿;蔡文姬六岁能辩弦音,那时她从未学过琴,是无师自通的典范;还有聪慧过人的曹冲、七岁能诗的骆宾王……请问大人,这些人都是妖孽吗?和他们比,我这弟子十四岁方才崭露头角,且她的才学也不惊人,她的才华更多的表现在纺织上,这对于一个日日以纺纱织布织锦为生计的乡下女孩来说,很奇怪吗?”
杨大人无言以对,情急之下道:“这……这怎么能比!”
李居士追问道:“如何不能相比?”
王大人问道:“你的意思,郭织女乃天才?”
李居士坚定道:“她就是天才!对音律、对绘画领悟力奇高。然民女自有无奈,不能尽心尽力教导她,她便只能以纺织为本分。”
王大人微微点头,又问:“你既教过她,想必能记得她的长相。请当堂绘制出郭织女不同年纪画像来,本官自会找人确认。”
于是摆桌案、纸笔颜料,请李居士绘图。
李居士欣然从命,走到桌前。
郭守业父子、韩希夷等人都紧张极了。
第461章 沉默
王大人又命杨大人和高巡抚二人去后院审郭织女,让她交代学习经过,并绘制出老师的画像,若双方对上了,再来堂上听审。
杨大人便和高巡抚领命而去。
清哑被带来锦绣堂,安置在后院。
她昨晚便知今日要面临什么了。
韩希夷算计周密,不但事先和郭家人仔细商量,还费尽周折,买通了看守清哑的护卫,好容易才递进去一张纸给清哑,上面便画了李居士的图像,简要陈述了她的性格举止,还有教学经过,都设计好了。
但清哑准备三缄其口。
其一是因为她实在不善于伪装和撒谎,凭空捏造一段事,一个不慎就会露了马脚,连累别人;其二是她紧急关头激发潜力,对毛巾纺织已经有了突破,她想凭借自己的力量自救。
且说高巡抚二人将前面审讯情形说了,要清哑交代拜师经过。
清哑沉默不语。
这时候,否认也不行,承认也不妥,唯有沉默。
什么也不说,那就是她的责任了。
高巡抚问:“你为何还不说?”
清哑道:“民女不能说。”
杨大人怒道:“是不能说,还是无话可说?因为根本没人教你,是也不是?”
清哑道:“大人不用试探。民女确有苦衷。”
高巡抚皱眉道:“你老师已经来了,为何还不肯说?”
清哑心想:就是人来了,才更不能说。没有的事,没有那样一个人,凭空捏造。若是演戏演穿帮了,怎么收场?
她便摆出一副“休想套我的话”模样,死不开口。
高巡抚疑惑又生气,杨大人得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