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方初爱听,因此对他一笑,道:“好。”
圆儿倒一愣,没想到他真听进去了。
方初打马前行,并不颓废失落。
忙忙赶回小石桥,张恒把清哑的信交给他,才知道她下午就要回绿湾村,不由着急起来,现在已经是午后了呢。
他便问张恒,郭姑娘可还说了什么。
张恒说,姑娘把信交给他没有就走,站了半天,想了半天,他问她还有什么吩咐,她才又特地加了一句,说她下午很快就要走了。
站了半天?
想了半天?
方初随着他述说,脑子里自动浮现清哑当时模样:一定是犹豫再三,生怕自己不重视这信,所以特地提醒张恒说,她“下午”就要走了,这是想在临走前见他一面呢。
他心里又甜蜜又急迫又慌张,同时几个念头在脑海闪过,便急忙回身坐下,略思忖一番,才提笔飞快写起来。
飞快写了回信,连同另一个竹哨,一齐封了,交给张恒。
张恒问:“少爷不去送郭姑娘?”
方初道:“去。你先回去,把这个交给她。我让黑风跟你一块过去,看他们走哪个码头。待会我送圆儿回清园,帮我办一样事。”
张恒道:“哦,那我走了。”
方初没理他,又在看清哑的信。
看到最后一句“我会想你的”,不自觉地微笑。
张恒一边走一边心想:什么送圆儿,分明是送郭姑娘。
因叫上黑风,一块出去。
黑风见那信封鼓鼓的,问:“这里面装的什么?”
张恒道:“一个竹哨子。”
又纳闷地问:“少爷送这个给郭姑娘,合适吗?”
黑风听后,意味深长地笑了,道:“合适,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了。你只要跟郭姑娘说,这竹哨是用穿羊肠的竹管做的,一共做了两个,大少爷一个,姑娘一个。她听了准高兴。”
张恒奇道:“这又是什么缘故?”
黑风回头看看,见没人留心,才凑近他耳边嘀咕道:“那天你去追卫昭,我们从水底下出来,大少爷和郭姑娘共用一根竹管换气。”
张恒恍然大悟地笑了。
第529章 书信
他回到郭家,被告知清哑去了西坊。
郭守业和吴氏听说城里流言成风,又惊又怕,想立即把清哑带走,远离是非之地,欧阳明玉的下场对他们可谓刻骨铭心,生怕清哑有任何闪失。
可是清哑不愿意就走,她记挂着郭家作坊。
也幸亏她坚持,才化解了另一场隐形危机。
外面流言纷纷,郭家的织工当然都听说了,而郭织女被救,到现在也没露面,更使她们心慌慌的,出去都低着头,觉得没脸。
午后,清哑忽然带着福儿、盼弟来到西坊。
所有人都停止织布,都看向她。
没有神情萎靡,没有目光躲闪,她们看见了一个清新纯真的少女,一张洋溢着喜悦的笑脸,还是那样安静,又似乎有些不同。
见大家都看自己,清哑报之一笑。
众人也不知谁开的头,一齐都笑起来,纷纷道:
“姑娘回来了!”
“织女回来了!”
“少东家回来了!”
“清哑姐姐!”
“太好了!”
“姑娘看着还好,一点没瘦。”
“听说姑娘能织出毛巾了,真的吗?”
……
面对各种问候,清哑也一一回应:
“我回来了。”
“是能织毛巾了。”
众人见她一如往常,甚至精神更佳,喜不自胜。
有人迫不及待问:“姑娘,我们什么时候织新毛巾?”
清哑道:“等些日子。这些织机都要改造。”
众人都笑道:“那可要好长时候了。”
郭翠莲反驳道:“织机改起来也快。先改好的先织,还不耽误工夫。”
清哑点头道:“等织锦大会应该差不多了。”
众人听了都欢喜,不知不觉都走下织机,来到清哑身边。将她围在中间,七嘴八舌问她平安、将来打算等。
清哑并不忌讳,也不隐瞒,告诉大家说,她只是被关押,并没有受罪,又说她下午就要回乡下去。走之前来看看大家。
“姑娘要走?”有人吃惊问。
“嗯。回家看看。还有织锦大会就要到了。我回去准备织锦。城里太乱了,吵的很,不如乡下安静。”清哑解释道。
“原来这样。”大家放心了。
“你们安心做事。等我回来。”清哑又道。
“姑娘放心去吧。我们等姑娘回来。”众人都向她保证。
清哑的精神气象一点不像狼狈逃走,而是紧张忙碌,让她们安心的同时,也给了她们许多期待。都雀跃不已。
总之,清哑这一来。为郭家稳定了人心,还鼓舞了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