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708)
“乔庄主,老夫不过是一介草民而已。相关的消息也不过是从外头打听来的。又怎能得知当今圣上的真正圣意呢。”严员外苦笑着摇头道。需知为了得到这个消息山西会馆可没有少破财。可谁知最后得到的竟会是这样一个消息。早知如此,那还不如不打听。那样的话,至少整个议员团还能保有一点士气。
“这就对了。既然吾等尚且不知陛下的圣意思。又怎能就此轻言放弃。毕竟朝廷的财政预算只有在通过国会的审核之后才可以实施。”乔承云连忙向在场的众人打气道。
“乔庄主,话是这么说。可定规矩的终归是朝廷。再之前的三届国会有哪儿一次否定过内阁提出的财政预算?”一个山西议员不已为意的说道。而事实也正如他所言,中原之前虽然已经召开过了三次国会,但几乎每一次都是全票通过内阁所提交的议案的。这其中即有当时全国上下同心共御外敌的原因,同时也是出于国会对内阁在心理上的劣势。毕竟在许多议员的眼中父母官终究是父母官。更不用说是身处朝堂的内阁大臣了。身为一介草民的自己怎能胆大妄为地驳斥朝廷命官,乃至皇帝陛下的政令。
可就在在场的众人纷纷点头附和之时,乔承云却道出了另一种看法:“在下倒不认为此次内阁的财政预算会像前三次那般轻易被通过。据说此次江浙、岭南诸省的上供份额也均已超过了三成,有些省份甚至达到了五成。因此依在下看来,在上供份额的问题上,会与内阁产生分歧的不仅只有山西一家。”
“乔庄主此言差矣。江浙、岭南诸省向来财大气粗,增加一点儿上供份额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之一毛。”
“可不是吗,东南省份向来富裕,多上供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他们每年都能从朝廷与海外的贸易中赚取巨额利润。而内陆的那些特困省份在一开始就得到了朝廷的照顾,不但能减免税赋,还能经常得到朝廷拨下的专款。岁赐也比其他省份来得多。最惨的就是像我们省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省份。交得不比富省来得少,待遇却比穷省还要差。”
眼见众人又开始抱怨起来,为首的严员外不由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其实他本人又何尝不为此烦恼过。但光是烦恼,光是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想到这些日子东南省份议员嚣张的表现,严员外在息嘘实力差距的同时,也不禁发出了一阵感叹道:“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办事。我们而今之所以会如此被动,说到底还是在朝堂上缺少了代言人啊。”
“严员外,言之有理。无论是岭南,还是江浙诸省在内阁之中都有相应的内阁大臣做后盾。反观北方诸省在这方面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乔承云叹息着附和道。就像他感叹的那样,而今中华朝的内阁之中确实找不出一个北方出身的大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官场上的南盛北衰,也直接影响到了南北各地的发展。
可就在此时,不知是谁突然叹了口气道:“咳,要是黄大人在南京就好了。”这一声叹息立刻就引起了众人的一阵共鸣。不少人都跟着点头附和道:“是啊,要是黄大人在南京的话,他一定会为我们做主的。”“对,朝廷现在就需要一个像黄大人那样的官员来为我们北方诸省讲话。”
这众人口中的黄大人,当然就是指现任河北省政使兼燕京府尹的黄宗羲了。虽然黄宗羲也是出身南方的官员,但他在燕京这五年的政绩为他在北方地区取得了无以伦比的人气。因而当山西的议员在南京受到挫折,急切希望在内阁有一个带言人时,黄宗羲便毫无异议地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一致首选。却见此时乔承云的眼中也跟着流露出了向往的光芒道:“是啊,若是黄大人能进入内阁的话。相信朝廷的在政策上也会随之开始顾及一些我们北方诸省的想法了吧。”
无独有偶,当乔承云等人在山西会馆内大谈目前国会形势之时,同在南京城内的一处院落内,另一群人也在商讨着相类似的问题。不过比起连猜带蒙的山西人来,有陈子龙等内阁大臣亲自答疑解惑的江南议员对朝堂上真实情况的掌握显然要透彻得多。然而此刻王罡等人的表情却丝毫不比乔承云等人来得轻松。
“陈大人,照这么说来下一界内阁东林就只剩下了陈大人、朱大人和沈大人三位了?”紧蹙着眉头的王罡惊讶的问道。
“恩,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下一届内阁的最终名单。”在场的陈子龙点头证实道。
“怎么会这样?!复兴与东林在内阁中的席位不是向来都是六四分的吗。”王罡不甘心的追问。虽然复兴党会继续把持下一届内阁本就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东林党在内阁中的席位由原来的五个降到三个,这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如果真如陈子龙所言下一届内阁只有三个东林党内阁大臣的话,那之前自己与东林党的努力岂不是付诸了东流。
“王副会长,东林这次在国会中虽然抢到了比以往历次国会都要多的议席,但算起来也不过只占了总议席的三成左右。因此复兴党这次便突然转口要求以各党在国会中所占议席的比例来分配内阁大臣的名额。而在这个时候,史可法和张煌言又双双自动提出要离开内阁。弄得现在东林上下颇为被动。所以以目前的情势想挽回此事颇为困难啊。”陈子龙深深地叹了口道。
“史大人和张大人双双提出要离开内阁!这又是怎么一回事?”王罡再一次惊讶道。他原本以为东林党会失去两个内阁大臣的职位是出于复兴党的原因。却不想一问下来,竟然还有如此内幕。
“王副会长有所不知。史大人早在数天之前就已经向女皇上书要求告老还乡了。同时提出告老的还有复兴一系的海军尚书陈奇策。而女皇也允了他俩的意愿,还赐予了他俩一笔丰厚的赏赐。虽说以史大人未及花甲的年纪提出告老还乡确实是早了一些。但想来史大人也算是四朝元老了,经历了不少风雨起伏,想要回乡颐养也无可厚非。”许久没有发话的朱舜水感慨万分的说道。在经过了将近两年与复兴党的明争暗夺之后,面对这样的结局,朱舜水越发感觉到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在他看来史可法在这个时候选择功成身退,也未尝不是一个明智之选。
“那陆军部的张大人呢。张大人年纪尚轻,总不成也告老还乡了吧。”王罡不肯相信的追问道。若说本就对东林目前事务存有间隙的史可法选择退出,还情有可原。但要说才三十多岁的张煌言也主动退出内阁,那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再说张煌言虽属东林一系,但身处军方的他却与东林党较少有接触。复兴党就算是要挤也轮不到他啊。
“张大人为什么会突然主动提出退出内阁,老夫等人也不清楚其中的原由。只知前天女皇特别召见了张大人一次。之后张大人便着人告知我等他将不出任下一届内阁大臣。”陈子龙如实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