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命运的抉择(846)

作者: 黑色柳丁 阅读记录

“混蛋!又是得手又是失手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被掉足了胃口的岛津义久大声呵斥道。

“回父亲,大师没能刺杀中华女皇,但他击毙了女皇的丈夫。”岛津恒忠尴尬地说道。事实上,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本人也不能判断这究竟算是成功了呢?还是彻底失败了。

果然岛津义久在听完儿子的报告后,也惊讶得楞了半晌。需知倒幕派之所以会想到派人暗杀中华女皇,除了为报复中华朝;同样也是为了引起中原混乱使之无暇顾及日本。由此也好让倒幕派有机可趁,推翻幕府甚至重新控制琉球等重要岛屿。依照他们原先的计划,如果刺杀成功,则中原大乱,日本可借机与朝鲜一起联手摆脱中华朝的控制。如果刺杀失败,则将全部责任推到德川幕府的头上。毕竟在公文记载中海慧和尚是由德川幕府引见的,其所献的佛像也出自京都。就算到时候德川幕府矢口否认,并将矛头转向倒幕派,至少也已经离间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显然与岛津义久等人事先的设定有着很大的出入。相比之下,皇夫的死并不会带来众人设想的中原大乱。但他的死却会带来中华帝国严厉的报复。也就是说中华帝国介入日本内战的可能性并没因这次的刺杀而削弱,反而是大大增加了。如此结果倒幕派来说无疑是个不祥的征兆。也难怪向来自信的岛津恒忠这会儿会流露出恐惧的颤音。

不过比起儿子来,经历过大风浪的岛津义久很快就缓过了神来。却见他在阵地上来回转了两圈后忽然恶狠狠的说道:“恒忠,你先别急。这事没完,我们还有机会。”

第197节 巧设计岛津放手搏 闻变故女皇稳局势

耳听父亲说他们还有机会,岛津恒忠多少显得有些狐疑。对于这次的计划岛津恒忠作为策划者之一,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其中的利弊。而今的情况可谓是羊没吃着惹了一身骚。姑且不论中华帝国的报复,就连朝鲜也极有可能就此撇清与倒幕派的关系。一想到这里岛津恒忠不由忧心忡忡地说道:“可是父亲,我们现在的情况并不妙啊。您也知道朝鲜人一向嘴硬胆小。在得知中华朝贤亲王被我们派去的刺客刺杀之后立即改变了态度。幸亏孩儿之前早做了打算,这才从朝鲜人的眼皮子底下回到了九州。如此看来朝鲜人是万万指望不上的。咱们现在又要面对幕府的反扑。如何能有转机?难道说父亲您另有计划?”

“算是将计就计吧。”灵光一闪的岛津义久仰起头神色恶毒地说道:“恒忠你说得不错,以朝鲜人胆小懦弱的个性要他们果断地做出决定确实困难了一些。所以朝鲜王现在极需我们行行好推他一把。例如让几艘‘朝鲜’战船袭击中华的商船。或是告诉中华朝朝鲜王在他平壤王宫里招待的那为前明遗民王爷。”

“父亲您的意思孩儿明白了。孩儿这就去准备几艘‘朝鲜’船前往渤海湾。”岛津恒忠会意地点头道。可他随即又迟疑着问了一句道:“不过父亲,就算我们现在把朝鲜拉下水,以朝鲜人的实力恐怕也难以拖住中国人啊。”

“恒忠,你要记住一点。中原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中华朝则是迄今为止中原最强盛的一个王朝。任何国家都难以战胜她。唯一能将她打败的只有她自己。”岛津恒忠意味深长地说道。

“父亲您指的是?”听得一头雾水的岛津恒忠不解地问道。

“内讧。”岛津义久一针见血的说道:“中原历次被异族入侵几乎都是源于其自身的内讧。因为惟有那个时候强大富庶的中原才会露出脆弱卑微的一面。”

“这个孩儿明白。所以父亲与诸位叔伯才会定下刺杀中华女皇的计划。因为一旦女皇驾崩,中华朝的将军、文官、财阀们一定会为了皇位之争打动干戈。不过现在遇刺身亡的是贤亲王,而非中华女皇。中国人这时候应该正在筹划向日本出兵为他们的亲王报仇。怎么会自己起内讧呢?”岛津恒忠连连摇头道。

“理论上确实如此。不过你别忘了,中原是孙子的故乡,汉人是十分聪慧的民族。对帝王来说统治这样一个谋略之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皇帝得要时刻提防有比他更聪明的人来篡取他的皇位。因此任何的风吹草动会引起皇帝的紧张。更何况现在死的是皇帝的丈夫。你说那女人会不对她的臣子产生怀疑吗?”岛津义久反问道。

“女皇受刺激进而怀疑自己的臣子有不轨之心确实可能发生。但中华朝的大臣们难道不会劝解女皇吗。他们可都是十分优秀的人啊。”岛津恒忠想了一下仍然坚持道。

“可如果那些个优秀的臣子存有私心呢?”岛津义久回头反问道,待见儿子欲言又止,他便接着侃侃而谈道:“正如恒忠你所言,这些大臣都是聪明而又优秀的人才。所以他们精通谋略,懂得利用各种机会打击自己的政敌。何况中原的汉人历来就热衷党争,而今的中华朝更是立场鲜明地分裂出了复兴与东林两大党派。皇夫遇刺身亡恐怕在许多人眼里找‘内患’比报仇更为重要吧。”

听完父亲这样一席分析,岛津恒忠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狭隘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倭国人极强的集体心理。他们最怕内部出现意见分裂。因此在倭国社会向来就有从众行为的压力。为此倭国的领导者往往会采取暗示与诱导的方式,被动的等待部属达成一致的共识之后,然后接纳这种共识成为正式的决策。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传统倭国在接受中原文化之后,并没有像中国、朝鲜、越南那样出现官僚阶层的党争。而这一点也正是倭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事。想到这里岛津恒忠当即接口道:“父亲说得是。那我们是不是该给中原朝堂一点暗示?”

“不用了。恒忠,你还记得‘天诛团’里一个叫田川次郎的成员吗?”岛津义久颇有深意地问道。

“田川次郎?”岛津恒忠皱着眉头想了一想。显然这个名字对他来说陌生了些。不过岛津恒忠还是很快就从脑海中翻出了相关资料。不知父亲为何会提起这个无名小卒的他不由好奇的问道:“不就是个来自佐贺的年轻浪人吗?父亲,难道说这人还有特殊之处?”

却见岛津义久神秘地一笑,缓缓道出了田川次郎的秘密:“这个叫田川次郎的年轻还有一个中国姓氏——郑。”

“郑?莫非此人与福建郑家有关!”岛津恒忠惊愕地揣测道。

“不错,田川次郎正是中华朝闽海王郑芝龙的次子。而他的哥哥郑森则是中华太平洋舰队的提督。”岛津义久得意地颔首道。

“闽海王的儿子!”岛津恒忠倒抽了一口冷气惊呼。他不曾想到自己的手下竟会有这样一个奇货可居的人物。但从父亲的语气听来似乎他早已知道此事了。果然,还未等岛津恒忠开口询问,岛津义久就已全盘托出道:“这个田川次郎虽是郑芝龙的儿子,不过自小就与郑家失散。其实我等也是在京都浴场的那次刺杀后才知晓他是郑芝龙的儿子。这个傻小子可能现在都不知道我们已经了解了他的身世呢。恒忠,你说当中国人查出他身份后会是个什么表情?”

上一篇: 石缝花开 下一篇: 美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