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簪记(577)+番外
有一次,柴瑞又逃了朝会,与贺云鸿往御书房去,听着遥远的欢乐人声,柴瑞对贺云鸿笑着叹气:“姐姐带着孩子们踢球呢,真知道怎么玩,咱们过得好辛苦啊!”
贺云鸿脸上没有笑容,看来是非常认可柴瑞的观点——我在这里度日如年,夜里睡不好觉,吃饭如同嚼蜡……你却过得轻松快乐,可见没把我放心上!哼!……
童老将军、孙承功和梁成的军队扫平了北方,一同南归,押解战俘回京,在八月底一天到达京城。童老将军和梁成只带了勇胜军进城,一路受到百姓们的热烈欢迎,朝中文武迎接到宫外,童老将军和梁成向皇帝敬拜,献俘于午门。
皇帝难得好心情,招了文武百官上殿,对京城保卫战的将士们与北伐军兵论功行赏。
众多军将因勇敢骁勇而得到了皇帝的封赏。
年轻的太平侯孙承功已经承了爵位,皇帝只能多加了些公田。他带领的护院们已经成了他手下的军士,有些也因战功得了官位,孙校尉成了真的校尉。
赵震早就恢复了殿前都检点的官位,此时只能重赏银箔。
张杰被提拔为赵震副将,协领禁军,被赐婚宫中女官李小蔓。
马光将军重伤痊愈,赐勋位逍遥伯,荣归故里。
童老将军,功高业著,本来就有勋位,位加一等,封为上柱国,二品武官。
最突出的是梁成,原来是一介白丁,被陛下张嘴定位,一步登天,就封了四品忠武将军,好在他后面武战功高,让人挑不出毛病,反而还要说皇帝有识人之能。金殿上,梁成被命为勇胜军副将,与被擢升的皇帝旧部石副将雷参将同领勇胜军。
另外一个惹眼的也是个白衣平民,杜轩,被封了个七品武官,为梁成靡下参将。
许多云山寨参军的年轻人,也因战斗勇猛而被封赐了副尉、校尉等军衔。参加了京城保卫战的江湖人士,比如韩长庚、关山庄主等,也都被封了武散官的衔号,有御赐金匾。杜方更是被提官一等,从仁勇校尉,变成了忠显校尉。
童老将军和梁成和众军将被召入朝会殿,当殿谢恩。
一队武将身着轻甲,步伐整齐,步入殿堂。甲胄轻响,气势夺人,一众朝臣都扭头观望。
童老将军白发苍苍,可是腰身挺直;梁成年轻英武,相貌堂堂。
朝臣们发出赞叹之声,立于大殿一边的安国侯,听着各路封赏,唯独没有他的名字,脸色阴沉。
他在京城外召集义兵,想等到队伍庞大了,再与北朝一战,结果突然得到了消息:京城外大战开启。
安国侯不敢相信——根据他的军报,离京城最近的就是他这支队伍,其他的都是小股的游兵散勇,谁敢与北朝铁骑对上?他命令拔营向京城进发,等他到了京城五十里外时,接到了旨意,京城之围已解,周朝大捷,皇帝命安国侯在京城外搜寻残兵。
他手下的义兵纷纷离开了,他带着五万军队在城外进退维谷——仗打完了,皇帝也没说让他回家。过了一个月,安国侯的军队粮草耗尽,安国侯请归,朝廷发旨让安国侯入京城待命,军队由勇胜军军将代管,供应军需粮草。
勇胜军打完京城一场恶战,大获全胜,扬眉吐气,虽然留守京城的只有万人,但是将士们士气高昂,军威炽盛,安国侯未上战场的军队在他们面前一过,就短了半截。安国侯于是一直住在京城,等着皇帝发落。但新帝似乎忘了他,半年多不曾传唤他,他递入宫中的几个要求回属地的奏章,也如石沉大海般没有音信。这种不知未来的日子形同煎熬。昨天好容易接到了上殿面圣的知会,可谁知是来旁观别人加官进爵!他心中有种很不好的预感,决定无论如何,不能放了兵权,自己的父兄都是为国捐躯,自己就是救援不力,也不该有太大罪过……
听到朝上一一唱名,宣武将们上殿,其中有梁成的名字,此时安国侯已经知道,这是上了云山寨的梁氏之子,就是这个梁成领着云山寨的山匪和义兵灭掉了城外十万铁骑。安国侯一直不认梁成是自己的儿子,此时在心里一个劲儿说不后悔,只是忍不住斜眼看去,想看看梁氏的儿子长成了什么样子……
他一见梁成走入殿中,当场惊呆:梁成昂首挺胸,身披着殿外的阳光,周身像是有一层金边,脸上带着青年人的蓬勃朝气,自信磊落,走向大殿深处的皇帝。
安国侯浑身颤抖,站立不稳,眼泪突然涌了出来。
一众武将到了柴瑞座前,山呼“陛下”,同时行礼谢恩,声震殿宇。
柴瑞满意地点头,胸中大为畅快!
他笑着点头:“众爱卿免礼,众爱卿忠诚勇武,朕心甚慰……”他说话间,忽然听见朝臣队伍里有个人低声抽泣,转目看去,发现竟然是安国侯。其他臣子也察觉到安国侯的异样,纷纷侧目。谢恩后的武将们列队一边,梁成往那边一扫,认出是安国侯后,就扭头不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