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贵妾(334)
汪彤儿进了贡院大门,望着眼前木质结构的贡院的号房,心里忐忑起来。
话说,考试也会出人命,贡院也是个风险之地。
心态超好的汪彤儿,没进贡院时到是没顾忌安全问题来,这刚刚跨进贡院大门,还没顾及欣赏起古代贡院的建筑,竟然莫名其妙地杞人忧天。
也不能怪汪彤儿的杞人忧天,出现在面前一排排贡院的号房,窄仄低矮还是木质结构。
这要是着起火来,被锁在这么丁点号房里,求救无门,怎不让汪彤儿心存忐忑?
此刻没丁点心思羡慕风流倜的唐寅唐解元,那都是浮云呐!
汪彤儿的思绪顿时飘远······
等考完试,立马找宁知府荐议他把贡院的号房的木头建筑,改成砖头。
不是,是荐议皇帝,让它把全国的贡院号房都改成砖砌的房子!
历史上真实记载着某年在考试的第一天,贡院就着起了大火,被锁在贡院之内的考生基本上难以逃出。于是,当年参加会试的考生有200多个,可是光是被活活烧死的人就有90多个,伤亡极其惨重。他们被集体埋葬了的坟墓也称之为举人冢。
另有因天气居降数十位参加考试的人被活活冻死在考场上······
还有环境煎熬,乡试有三场,每场考三天两夜在这期间,参加考试的人不能出去,于是考生在这个高6尺,深4尺,宽3尺里完成吃喝拉撒,按照如今的计量标准,这个房子刚刚超过一平方米。
古代的科举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摆脱自己贫困的生活。
再是艰难的环境也没人置喙。
“师弟,你找到号房吗?”
已经找到自己号房的崔延,见汪彤儿像个傻子似的愣在那儿,忙走过问道。
崔延及时的问话,把汪彤儿从忐忑不安中回过神来,“还,还没。”
“师弟,你的号房在这儿呢!”许允之站在前面不远的号房前,指着门牌朝汪彤儿说道。
“哦,谢谢师哥,师弟这就进去了。”汪彤儿从他们手中接过行李走进号房里去。
崔延跟许允之见汪彤儿脸色很差,以为她岁数小,紧张。
便和颜悦色地安慰道:“师弟莫要紧张,安心答题。”
“嗯,二位师兄放心,师弟没事。你们也要细心答题。”汪彤儿给他们回了个安心的璀璨笑容。
进去之后紧跟着来了一个差官,过来给号房上锁。
汪彤儿拎着行李进去后,只见面前一块一米多长两尺宽的案桌,还有一张圈椅。
这张小案桌应是白日答题,晚上睡觉,一物两用的功效。
第260章 号房
房间里只有一个油灯,有一个小窗户。当然,还有缺不可少的粪桶了。
这一平方米的地儿,就是自己往后吃喝拉撒全在里面,一共待三天的屋子。
这就是‘方寸之地’最好的诠译吧。
汪彤儿看着那只离自己很近的角落里的粪桶,想到以后三天跟粪桶共存的日子,瞬间有了颗玻璃心······
一口老血顶到咽喉,我能退却不考吗?
崩溃哦!
不知道那洁癖非常的谢玉珩,当初是怎么能忍耐9天6夜跟粪桶同呼吸共生存?
远在京城的谢玉珩此时打了个喷嚏,以掌扶额,今儿是乡试开考的日子,不知道小姑娘进了号房看见那粪桶是何模样?
想她当初生病都不愿在屋里上尿桶有着洁癖的小姑娘,估计是皱着眉头捏着鼻子······
某人在心中不地道:哈哈一笑!
那模样可爱得很啊!
同在政事堂办公的大臣们手捧折子来找谢玉珩议事,刚到他的门口,见到坐在那儿一会儿抿唇,一会儿扶额的谢玉珩,都惊诧然:这还是那个严肃清冷的谢总督吗?今儿莫不是个假的总督大人坐在那儿?
汪彤儿看着这窄仄的号房,真跟自己当初去江南贡院见到的摆置差不多。
只是,江南贡院是砖头结构,比这木头号房要来得明亮些。
况且,参观跟亲身经历能有可比性吗?
汪彤儿亲身经历考场方感叹一声:呜呼······古代书生不易啊!
正如苏轼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哪像现代高考?
坐在窗明几净宽敞的考场考试,上午考完还能回家吃饭,下午考结束回去舒服的睡一觉,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第二天的考试!
乡试考试的内容:第一场考八股文七篇,第二场考策论一篇,第三场经史时务五道。
······
一场持续9天6夜的乡试终于完美落下帷幕。
没有汪彤儿担心的火灾,也没突降寒流,所以没烧死人也没冻死人的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