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芙蓉称不上,够不上一眼惊艳,让门吏惊呆的是:这分明是个穿着官袍的丫头!
面皮嫩,瞧着十四五岁,哪儿来的这么个丫头片子,连官袍都敢伪造,还挺合身!
门吏深吸了半口气,张嘴要呵斥,唐荼荼把那块腰牌一伸出来,他剩下半口气又卡喉咙里了。
七品……官?
门吏颤巍巍拱了一礼,拿捏着语气:“小的……见过……大人?”
“免礼免礼,不用客气。”唐荼荼笑盈盈应了声,追了两步,学她爹板出一张严肃的脸。
背后一群侍卫见鬼似的回头瞧,一时间恍惚这是哪位高官家的姑娘跑来玩了。
唐老爷愁得两条眉毛快耷拉到眼上了,衣袖兜着手:“怎么能说‘免礼’,这话咱们用了不妥。”
唐荼荼:“那该怎么说?”
唐老爷:“略一颔首,笑一笑,走过去就是了。”
唐荼荼:“那不会显得太冷漠么?”
她一寻思:“我之后一段时日得天天来,总得跟前庭后院的人把关系打好。要不然我每天出门买上三斤桃,看见谁就给人家塞俩。”
“胡闹么这不是。”唐老爷眉头皱出几字纹来。
可再一想,越是人多事儿碎的衙门,越少不了勾心斗角。闺女不图名不图利的,也拿不出什么让别人瞧得上眼的东西,她想跟上峰、跟里里外外的同僚打好关系,只能在这些小事上多下工夫。
半晌,唐老爷才憋出一句:“买桃不行,买点别的稀罕水果罢。”
唐荼荼:“哎!”
送到外衙,再进不去了,唐老爷才停下。
工部为六部之末,和礼部同在午门东头,肩并肩挨着。唐老爷在礼部任职年代久了,还是认得几个熟面孔的。
他把荼荼托付给一位面熟的官员,不放心地看了好一会,磨蹭到上值的时辰才抬脚离开,走出两步,又咯噔噔回来,低声嘱咐。
“我儿记得,跟老先生们说话千万客气些,只做分内事,多的话一句不说,小心祸从口出!”
“知道啦。”
唐荼荼乖乖应声,眼里却带出笑来。等唐老爷一走,她就把给他引路的这位大人支走了,自己在工部外衙逛了一圈。
盛朝鼓励民间发明造物,专设鲁班奖,收揽各行各业的发明,老百姓凡是琢磨出比时下的器物更便利的,都能来工部领赏。
外衙行走的都是民间巧匠,都带着自己的发明来的。
一个中年汉子拿着块沉甸甸的青铜疙瘩,中空,后头绑着根打磨光滑的木柄,眉飞色舞道。
“大人瞧!此物名火斗,拙荆是个裁缝,常帮人改衣,洗过的衣裳抻不平,一身褶儿不好看。在此物里头放上烧红的木炭,衣裳上洒点水,只需这么一烧!”
他连比带划,验官还没鼓捣明白这东西是干嘛用的,唐荼荼已经看出来了。
“喔!熨衣服的,厉害!”
验官古怪瞧她一眼,给这汉子记了个“二等”,叫他去领赏钱了。
才刚落笔,旁边那位老伯已经拉着他过去了,这位背着一筐子羊粪蛋,讲了个粪肥快速腐熟的法子。
唐荼荼:“喔,果然妙!”
那验官恼了:“哪儿来的黄毛丫头——”
话未落,看清这丫头一身官袍,磕巴了,验官猛地想到了什么:“……唐大人?”
唐荼荼:“哎!是我。”
她不吝夸奖,眼睛贼亮,直把外衙各种发明参观了一圈,才站在路当中,仰头望了一望重檐歇山顶,停留在正中那块“神工天巧”匾上。
外衙神工,内衙天巧。
杂匠再巧再妙,这块外衙可填不满她的野心,内衙才是归宿。
唐荼荼挺起胸,手背在身后,踱着四方步跨过几个台阶,往里走。
工部,斫器造物是副业,主业掌城池土木工役,管着全国土木山泽、屯田水利、道理交通、矿冶等等工程,汇集全国地理信息情报。
那,和后世的城市规划院……
有!什!么!两!样!
唐荼荼这大半年绕着京城溜达了几十圈,一直暗戳戳地窥伺着工部衙门,这高冷的衙门一直没给她开过门。
如今,能堂堂正正迈进这扇门了。
第130章
蒙古的事儿只议了一日,底下臣子跟着内阁和都察院的话风走,议定为扣押拘|禁使节,留后再审,满朝没几道异声。
北狄各族都爱以狼为图腾,这种畜生如附骨之疽,一旦沾上,总是要结成世仇,儿孙蛰伏几十年、给爷爷辈儿报仇的事儿不少见。
唐朝和突厥一打四十年;先祖时,盛辽一战又是二十年,最后借着东胡大乱、蒙古起势的风,才得了空当休养生息。
大仗伤敌亦自伤,没万全准备的时候,率先挑起战事的一方更易生民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