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眸中光芒大盛,隐隐透着势在必得之意,看得一旁的桃枝一阵心惊胆战,还想再劝,可方氏却已打定了主意要静观其变,静待大长公主给她带来好消息,哪还有心思听她说。
桃枝心里七上八下地被方氏摒退,放下门帘的那一刻,她望望湛蓝的天空,脑子里一片茫然。
将来,真的会如夫人所愿么?
“桃枝姐姐,母亲在屋里么?”弱弱的孩童声音在她身侧响了起来,桃枝望过去,便对上一张怯怯的小脸。
正是前世子魏隽霆的遗腹子、方氏唯一的儿子魏承骐。
七岁的魏承骐五官极肖方氏,只那双黑白分明的眸子却少了几分孩童特有的活泼灵动,身量较之于比他还要小一岁的堂妹魏盈芷亦要瘦弱许多。
此刻的他,双手紧抓着一本书,许是因为太过于紧张,那书页被他抓得皱皱巴巴的。
桃枝一见便知道他是来找方氏背书的,鼻子微微一酸,温柔地替他整了整衣裳,嗓音极柔极轻:“四公子莫要紧张,夫人方才还向奴婢夸你呢!说你上回写的字进步了许多。”
“真的么?”小家伙一听,眼睛陡然一亮。
“嗯,是真的,快进去吧!奴婢相信公子这回一定可以把书给背下来的!”
“好,桃枝姐姐,我先进去了!”小家伙乖巧地点点头。
看着小小的身影消失在门帘之后,再听着里头传出的方氏严肃的声音,桃枝若有似无地叹了口气。
***
大长公主在等,等着儿子向她替妻子求情的那一刻,可出乎她意料地,魏隽航来来回回了好几遍,百般武艺齐齐用上哄得她眉开眼笑,却仍然只字不提沈昕颜一事。
终于,还是她先忍不住了。
第24章
“你便不想替你妻子求情,求我饶恕于她?”她板着脸问。
魏隽航似是呆了呆, 摸摸鼻端, 小小声地道:“想啊!可是万事都不及母亲重要, 母亲若是因此气坏了身子,孩儿也好,沈氏也罢, 一辈子都会愧疚难安的。”
大长公主怔住了, 怎么也没想到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
魏隽航搬着绣墩挪到她跟前坐下, 迎着她复杂难辩的眼神认认真真地道:“况且,别的暂且不提, 单是顶撞了母亲, 沈氏便已做错了, 理应受罚。孩儿再不济, 只这是非对错却还是能分得清的。”
大长公主凝视着他,深深地望入他的眼中,像是平生头一回认识这个她抚养长大的儿子。
“孩儿确是也想替沈氏求情, 甚至愿意替她受罚, 毕竟她是孩儿要相伴一生的妻子。只是,在此之前孩儿得先确保母亲身子安好。”
“好了, 如今你看到了, 母亲很好,并不曾被她气坏了身子。那你呢?打算如何替她求情?”大长公主顺手端过长几上的茶盏呷了一口,缓缓地问。
魏隽航咽了咽口水,好一会儿才又道:“母亲这般问, 孩儿一时倒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只是,母亲可还记得我七岁的时候,先帝选了好些孩童进宫陪伴几位皇子一起念书么?”
不等大长公主回答,他又继续道:“那会儿可不似如今这般白日里进宫,到了下晚课时便能回府,得吃住都在宫中,一个月只能回府一回。那时候虽然有几位表兄,可孩儿却一点儿也不喜欢。”
大长公主也不由得想起了过往那些事,唇瓣含笑,嗔怪地戳了戳他的额头:“你呀!打小便不爱念书,能被你皇外祖选进宫陪伴皇子们是多大的荣幸,偏你还不乐意,孰不知有多少人家为了争这个名额险些打破头。”
魏隽航憨憨地笑了笑:“孩儿还记得,每次一回到府中便要赖在母亲这里,哪里也不肯去。”
大长公主也笑了,打趣道:“母亲还记得,一到了进宫的时候,你便抱着母亲硬是不肯撒手,凭谁又是哄又劝全然不听,最后还是你父亲出面,虎着脸亲自拎着你上的马车。”
想到儿子小时候眼泪汪汪可怜兮兮地被夫君拎着扔上马车的委屈模样,她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长子带给她的是荣耀与希望,而次子带给她的却是庭院深深里的阳光与欢笑。甚至可以说,她对次子的疼爱比起优秀的长子只多不少。
魏隽航也想到了小时候那些囧事,虽然是他刻意提起的,可如今想起来,脸皮子也不由得有些讪讪,看得大长公主更忍不住一阵乐。
母子二人沉浸着曾经的温馨岁月里,彼此间的距离再度渐渐拉近。
“宫中规矩多,你那几位表哥又不是个个都容易相处的,哪有在府里自在,如今这般一想,倒是有些理解你当初不愿意去了。”大长公主笑道。
魏隽航长长的一声感叹,拍拍胸口故意道:“老天开眼,母亲可总算是体会到孩儿那时候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