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纳税大户(420)
然他说是这样说,屁股却稳稳的坐在凳子上,并没有走的意思。
但是这一句话也挑起了不少人心底的酸意,“西四牌楼可来了不少商家,其中还有两个是那位的亲姐姐,这一轮分过后,还有咱们的好处?”
这是京城来的商人的说法,至于两淮两浙的其它地方的商人担心得就更多了。
“若是按亲疏远近来分,那咱们也不必在这一处耽误时候了,除了玉大人的亲故,还有京城的那么多商家,咱们这些人,不知要排到哪里去。”
然话是这么说的,他人也没动。
主要是来都来了,不看一看到底是做什么,心里头总是不得劲儿,所以他们这话不过口头上抱怨一二而已。
但也有人很认真的当了真。
“要我说,咱们要做夷商的生意还不如到广州去,不过一千两银子的行费便能加入公行,一应规矩的生意都是现成的,做熟了的,不比这里好多了?”
“那工地咱们也去看过了,虽然不小,可就那么一处,哪儿比得上广州府一府的繁华热闹,还有那路,啧,小而荒且不说,颠得我的骨头都要散架了,那路边还有蛇!还有那海边,连个像样的码头都没有,停的那些个小渔船哦,离它们八丈远都能闻到腥臭气。”
“仓库,仓库也没有建好,咱们住在这城里,这还是台州最好的客栈了吧,啧,还不如我家小厮在广州住吃得好住得好,唉,反正我是后悔了,不该人云亦云的跟着跑过来。”
他说得情真意切、有理有据,旁的人呵呵笑着,反倒不怎么应话了。
是,广州只要一千两银子就能加入洋行,但是加入之后,要守别人定下的规矩,大头又都被上头的行主拿了去,他们纵然有利,可同台州比起来……
台州的商行还没有完全成型,一千两银子,不客气的说,他们能买下小半条街,而且加入得又早,这规矩可就是他们定来别人遵守的了。
无利不起早虽说是个贬义词,但、却也几乎是所有商家的行事准则,为此,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做什么,他们还是知晓的。
而先前那人还在真情实意的抱怨着后悔着,不该来这一处。
一二十来岁的华服男子笑着翘起脚道:“嘿嘿,我原本也打算走了。”
先前那人颇为投契而动容的看了过来,却见男子笑得吊儿郎当的接着道:“不过听了你的话,我又决定我一定要留下来,怎么也得等二十五日参加了商会后再说。”
先前那人的面皮一僵,原本寻到知己同好的表情尬在脸上,上不上下不下,好些商人都瞧得忍俊不禁。
男子一点儿没觉着自个儿得罪了人,还大咧咧的笑道:“你言谈之中对广州府的事儿熟都很,你是广州府洋行的人?怕台州抢了你们广州的生意所以特意来捣乱的?”
这男子的长相极是不错,浓眉星目,肤色白皙,下颌线明显,而两腮又带着些肉,很讨喜,也很有年轻人的朝气,但偏偏表情太过夸张,举止也随意,说话又透着股流里流气的调调,一副纨绔子弟的做派,生生坏了他英俊的五官和身上的贵气,不过他眼底流转着的机灵和生气,还是很招、招他没有得罪的人的喜欢。
葛老就碰了碰身旁的人小声问道:“这位公子是哪一位?”
身旁之人回道:“是江苏丰县过来的盐商,叫李卫,李又玠,听说如今还没有接手家里的生意,不过是听说这处有热闹,所以跟着过来凑热闹的。”
葛老笑着点点头,“这孩子倒是有趣。”
李卫并不知道自个儿的名字已经传开,还高翘着脚一点一点的笑道:“嘿嘿,原本爷也觉得这台州看起来实在不如何,好些百姓连官话都听不明白,不过,你们堂堂广州府的商行都这么把台州当回事儿了,那这通商口岸、这台州、这玉大人,嘿嘿,爷没有来错。”
先前说话那人的表情彻底挂不住了,尤其好些原本就不想走,不过随口抱怨两句的人,皆顺着李卫的话应和起来,又用怀疑的眼神看向他。
他们都下了台,倒独留他一人被架在高处。
先前说话那人摔袖怒道:“哼,我是北边的粮商,可不是广州府洋行的人,不过咱们行商要走南闯北,知道的消息自然不少,同你这。”
先前说话那人嘴角带上丝轻鄙,极缓慢的上下打量了李卫一眼,“老夫没有公子的好福气,只在家靠爹娘养着就能锦衣玉食。”
这是讽刺李卫游手好闲,是以见识短浅。
李卫也不生气,只笑眯眯的提醒道:“这位、叔?天色可不早了,您要不要赶赶紧去打点行装,可别耽误了您走南闯北的吆喝买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