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的靠谱也有限,他想了想,竟然觉得挺好,“正好跟我们的指导老师袁老师的专业吻合,没毛病!”
于是,三小只就在袁老师面前一字排开。
袁老师看着他们重新呈上来的名字,嘴角抽搐:你们是怎么好意思起这个名字的?
你们跟这几个字最大的关系难道不是“没道德,不讲法律”吗?
好吧,法律可能还是讲一点,所以每次都在底线边缘疯狂试探。
社团叫这个名字,是怕别人不知道他即将晚节不保吗?
袁老师实名拒绝。
三小只眼神控诉地看着他,“老师,是你自己答应我们的!”
袁老师脑壳疼,“我是答应你们了,但你们就不能想出一个稍微正经一点的社团名字吗?”
他在同行中向来名声不错,但这个学期开学后,这接二连三的,他现在的名声已经有往奇奇怪怪方向发展的趋势了!
今天又是风评被害的一天呢。
在袁老师的极力争取下,道德与法律社没能成立,取而代之的是“勤工俭学社”。
虽然一听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的是作风简朴的小孩努力赚钱的形象,与宋一他们的形象十分不符,但至少跟宋一他们做的事情搭边,并且听起来立意站得住脚。
其实云小以前也有过这个社团,但后来没有太多人参与,活动又搞不起来,就被取缔了。
云小不是没有勤工俭学的学生,但作为社团而言,它就有点缺少吸引力了。
一个学生原则上加入的社团不能超过三个,加入太多也没用,精力顾不过来。社团和学生之间本身就是双向选择,不合适可以退出/清退,最后一个学生会长久选择的社团,肯定是他最喜欢或是可以给他带来最大价值的社团。
勤工俭学什么时候做都可以,没必要以社团的形式占用时间和精力。
这不,前面的勤工俭学社没办下去,就给宋一他们留下了用这个名字的余地。
袁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既然要做,那就好好做,不要像之前的社团一样,最后还是半途而废了。”
三人殷勤备至,端茶的端茶,倒水的倒水,好话跟不要钱的一样,“老师您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还得是您啊!咱们学校最优秀的老师,非您莫属!”
袁老师木着脸盖了章,让他们赶紧走。
全都是套路,真以为他不知道?
他自己呢,去找老杨吐苦水了,“老杨啊,不是说你收拾学生最有一手的吗?就不能多让他们老实一会儿吗……”
后面的话他说不下去了,因为回应他的是杨老师糟糕的面色与呆滞的表情。
袁老师顿时就有点慌了,还换了个称呼,“杨老师,您没事儿吧?”
老杨的情况他是知道一点的:从人境前线退下来之后,就总说自己寿元将近,没几年好活了,所以需要安享晚年。
那时候大家对这样的人还是很敬佩和照顾的,教职员工该干的活,大家都抢着干完。
当时校长就劝过他们,千万不要帮他干活,否则吃亏的就是自己。他们就想着,嗐,都是同事,吃点亏怎么了?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
结果几年又几年过去,他们这些老师清心丹吃了一瓶又一瓶,被学生们搞得无比郁卒,但老杨还在活蹦乱跳,状态比他们不知道好了多少。
——不是他们希望他寿元耗尽的意思,而是他这容光焕发的样子,着实羡煞了不少老师。
大家也渐渐明白了,可能这个“几年”是很虚的那种虚指吧,有个几十年好活也不稀奇。
还是多同情同情自己吧。
袁老师听到过校长的感慨,“几十年?以前可能是几十年,现在谁知道他突破到什么境界,又加了多少寿元……”
袁老师:难怪校长不肯放人离开!
但现在,袁老师看到他这样,突然惊疑起来:难道杨老师的寿元真的快要耗尽了?他之前的状态好,难道是因为回光返照?
袁老师突然于心不忍起来。
老杨握着他的手,“我快不行啦,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些学生,袁老师,你可以帮我代两节课吗?”
这让人怎么好意思拒绝!
袁老师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个有思想、有品德的老师。
然而,挣扎许久之后,他嘴里说出的是冷酷的话,“不可以。”
没错,被宋一他们坑多了之后,袁老师也回不了过去了。他在心中忏悔,但拒绝得毫不留情。
老杨的表情瞬间垮了下来,懒得演了,没好气地说:“你走你走,我还没说你把那么麻烦的学生丢到我这里来呢。你看我现在这样,都是被宋一他们害的!”
虽然回光返照是假的,但形容憔悴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