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550)
外头学子都能懂得这个道理,她身为少淮的胞姐,与少淮一起长大,岂能不懂这个道理。
老女医们你看我,我看你,不明白夫人这没头没尾的话是什么意思,只能赶紧进来帮手,问:“夫人要配什么药?”
裴若英安排道:“去把其他人也叫来,多配些金创药或是治跌打损伤的,越多越好……等配好了,再叫府上小厮给学子们送去。”
这夏日炎热,受了皮肉伤之后,若是不及早处置,伤口化脓可是要人性命的。
配药、送药不仅仅是因为学子们为少淮出声,还因为——比治病救人更难的是改变世人的想法。
少淮好不容易改变了一部分人的想法,不能因为一场责罚就让他们寒了心。
……
……
学子风波之余,是淮王入京的大事。
入皇城当日,整条御街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个摊子,纵是如此,浩浩荡荡人马入城时,还是有些站不下。
抬着礼箱的队伍宛如长龙。饶州是个富饶之地,淮王给父皇准备的贺礼太多了,足有九千多抬。
这样声势浩大的阵仗,允许淮王带这么多人入京,不仅彰显淮王的实力,还向官员们宣告,皇帝对淮王的宽慈。
整个京都都知晓淮王回来了,没人记得东宫还在禁足,也没人在意东宫如何,仿佛换储之事已成定局。
接来就是淮王四处给“奔波”,与老臣们“闲谈”。淮王最先给杨府送了六次拜帖,又送了六次请帖,皆没有后话,没有音讯。
杨老太爷避而不见,杨大人直接告病不上朝。
淮王若想拿下杨府,只能再想别的法子。
第243章
淮王入宫觐见了父皇母后,隔日便去了国子监,祭拜圣贤孔夫子。
又有臣子为他办了一场诗会,盛邀八方词客,甄选清词雅士。
诗会上,淮王借唐代张祜的一句诗道:“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俨然一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模样,还带有一丝书生儒雅。一时间,京都各大酒肆茶楼里,淮王慧眼识才、尊贤爱才的名声大噪。
早朝时,趁着文武百官皆在,户部右侍郎上禀,说淮王得知北地连年短收后,愿意将藩地数年积留的二十万石粮食上缴朝廷,以解北地百姓粮荒。
皇帝称赞淮王孝顺识大体。
随后,纷纷有人站出来道,能有如此亲王,是皇帝之幸,也是大庆之幸。
更有臣子明晃晃夸赞淮王,说淮王不愧为嫡出皇子,很有皇上年轻时的风范。
皇后与淮王里外配合,凭着提前做好的准备,短短数日里,就让淮王的名声立了起来。
……
不怪淮王如此急不可待,夺嫡之心昭然若揭,属实是时间太紧了。
万寿节就在半月之后,过了万寿节,淮王就要离京。他必须在离京前把事情做成,不然的话,只怕要等到母后病危,他才有由头再次入京。
机会仅此一次,人走则茶凉。
太子软禁,自己呼声高涨,淮王只要再把清流和几个老牌书香门第拿下,由臣子们上疏换储,给皇帝施压,事就成了七八成。
这个时候,即便杨府把他的帖子踩进土里,淮王亦只能忍气陪笑脸。
……
夜里,坠星拂晓空,一块天石落入京都东郊外,在农田里砸了好大一个坑。
事情上报朝廷,众官员不禁想起《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时荧惑守心,先兆正是“坠星下东郡”。
始皇死,天下分。
众人夜里偷偷察观天象,果真发现荧惑星已移至东方,正在向心宿靠近。
裴少淮下诏狱的缘由,因此也变得明晰起来,命克天子、荧惑守心就是最大的罪过。
……
五月南风疾,繁花落满庭。
四方小院里,裴少淮抬首望着屋檐出神,吴见轻以为先生在望天,思索星象的事,说道:“先生放心,小子推算许多遍了,虽然荧惑星现下正往心宿去,但到不了心宿便会折返往西走,届时辰星、岁星自南天起,即成‘五星连珠’之天象。”
方才燕缇帅来过一遭,与裴少淮说了淮王近几日的动静,吴见轻跟在旁边听了。
吴见轻道:“依燕缇帅所言,想来不必等到五星连珠的时候,皇上就会放先生出去了。”他心里想的是,既然是设局引出幕后者,如今淮王与他的党系已经浮显,裴先生自然不必再演苦肉计。
“我并未担忧星象之事。”裴少淮回过身笑笑道,“在院子里待得发闷,自个找些兴子解乏罢了。”
他指着檐上一角,道:“你看那是什么。”
吴见轻顺着先生的指向望去,只见,梁间垒香巢,雏燕齐齐立于巢边,不时歪歪头、抖抖翅羽,煞是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