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211)

作者: 笔下求生 阅读记录

许问:“……”

应该是又跟她家李茂吵架了。

蒋依依这姑娘特别有意思,敢爱敢恨。

就是有点黏人。

李茂呢最缺的就是时间,经常陪不上她。

两个人三天一大打,两天一小打。

开始许问还曾试着去劝劝,现在权当没听见。

反正两个人用不了多久就会和好。

她觉得这是蒋依依跟李茂独特的相处方式。

路远征不这么认为,他说李茂跟蒋依依走不到结婚。

许问问他原因。

路远征说:“我们这职业业压力已经够大了。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做不了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爸爸。本来闲暇时间就不多,只想安安静静待一会儿。像蒋依依这样天天闹腾的,哄得心累。哪天李茂爆发了不愿意哄了,他们也就走到头了。”

许问对此持怀疑态度,并且在讨论过程中,上升到了男女在感情中的不同态度,激烈到各自代表男女方展开激烈的辩论,并且火药味极浓。

路远征稍微清醒点,见许问态度不对过于上头,立马举白旗认输不肯跟她再讨论这事。

以吻封了她的嘴,手脚并用扰乱她的心智,为那一场跟他们俩没任何实际关系的辩论画上了句号。

许问犹豫了下,到底想装不知道还是问一句呢?

还没等她想好要不要开口,前面又看见几个嫂子,其中一个是王玲玲。

岛上也是一个小型社会。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和王玲玲走在一起的嫂子们也都是那种看起来一脸质朴的农村嫂子。

可能相对来说,她们之间更有共同语言。

王玲玲看见许问主动打招呼,“嫂子好。”

“你们好!”许问朝她们摆摆手,“你们也是去送老兵吗?大家结伴一起走吧?”

几个人嫂子互相打了个招呼。

应该说是别人对许问做了个自我介绍。

嫂子们都认识许问,只有她不认识别人。

许问在中间,一边是蒋依依,一边是王玲玲。

她想起来王玲玲上岛的原因,下意识道看向王玲玲的腰腹。

王玲玲红了脸,小声道:“还没有。”

“抱歉。”许问纯属好奇。

王玲玲害羞地摇摇头,“我跟我们家王班长商量过了。就算真怀孕我也先不回老家。我想留在岛上。”

“那好呀!”许问挺开心的,“岛上热闹些。不过,你之前不是不太喜欢岛上?”

王玲玲刚来那阵,可能有点水土不服,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也吃不惯这里的食物。

总喊着没有老家自在,想回家。

“我跟着你和王老师学了不少东西。我现在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我觉得留在岛上比回家长见识。”

“那太好了!欢迎你留下跟我们作伴!”许问点点头,“只要有用那我们就没白教。”

她倒是有些意外,王英还真坚持讲课讲到现在。

并且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听说,她跟赵刚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

许问听见还挺为她开心的。

王英不算好人,这要放到社会上,早早晚晚会被社会毒打的那种。

可是她在大院。

尤其是孤岛上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

以至于人们对她的容忍性高了不少。

更因为她能及时改正。

七十年代的人淳朴,没有未来那些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键盘侠吆五喝六。

多数人相对良善,愿意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

毕竟这个年代,扶十个老太太过马路也不会被讹。

许问他们到营部的时候,正热闹着。

虽然不是周一,还是列队,奏国歌升国旗,请党旗和军旗。

营里的仪仗队难得这么大阵仗,特别隆重。

连长们一一给自家连队要退伍的老兵们系上大红绸花。

这意味着他们这一生,服役的日子结束了。

再次列队,领着退伍老兵,沿着他们熟悉的道路到营部广场,最后一次列方队。

路远征跟石磊都等在那里。

所有的非退伍战士按照连,站得整整齐齐。

见老兵列队来,都集体鼓掌。

接下来就是路远征跟石磊讲话,老兵代表讲话,战士代表讲话。

最后是例行检查。

就是检查老兵们离岛的行李,确定他们没有带走不该带的。

然后就是欢送仪式。

敲锣打鼓的在老兵前面,所有不退伍的战士沿着通往海岸的路站成长长的一排。

老兵们流着泪,敬礼,挨个跟认识的战友寒暄拥抱告别。

从营部到海岸,大约两三公里,送行的队伍一字排开,一路跟着往前,一直送老兵到岸边。

接新兵入伍时,红花戴身上,专车接送离开时也一样。

一步步把他们送到船上,再从中心岛统一离开。

他们归乡的火车票也都统一买好,等到了陆上再按点出发。

岸边停着几艘船,每一艘上面都系着大红花。

孩子们和嫂子们,远远地缀在后面,目送他们离开。

说起来几句话,真都上船已经过了中午。

许问发现,大家都带回之后,路远征一个人站在岸边留了很久。

想了想她走过去,轻声叫他:“路远征。”

路远征侧头看她,眼睛通红。

“舍不得他们?”

路远征摇头,“这什么舍不得的。活着送走是开心的事,不难过。”

说是这么说,他表情不是这么回事。

别说路远征,就她一个局外人,看着那种离别的场面都有些难受。

他只是嘴硬而已。

许问转过身,抱了抱他,小声道:“我还在。”

路远征反手抱着许问的腰身,头埋在她的肩膀上。

不多时,脖子处一片温热。

许问抬手在他背上轻拍。

老兵走了以后,紧接着就得安排换防。

为这事,路远征跟石磊到中心岛上开了两天会。

具体的方案就是以自愿为主。

先自愿,后强制。

自愿留岛的人,如果多余半数,一部分人得强制离岛。如果不够半数,那就有一部分人强制留岛。如果够半数,那正好。

自愿报名时间限时三天。

负责做思想工作的石磊,忙到脚不沾地,都没什么时间回家。

这一次宋宝英没有抱怨,因为她也忙。

开办学校可不是闹着玩的事,需要准备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路远征跟石磊都抽不出空管她们,现在全营忙,一个人也指望不上,只能靠自己。

许问带着宋宝英到中心岛上去参观地方的小学。

可惜没什么用,岛上的小学配置太低,教学资源也不行。

不管宋宝英这个县城优秀教师还是许问这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都无法接受敷衍了事的小学。

许问一咬牙,领着宋宝英到陆上去买书找学校学习。

路远征跟石磊都太忙,她俩还得带上孩子。

路远征不放心,派了两个兵跟着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