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307)

作者: 笔下求生 阅读记录

“那你还想不想一家人都经常见面了?”许闻问她。

“当然想。想也不能这么糟践钱!”许望还是不同意。

有这么多钱干点什么不好?

“姐,你应该听过一句话‘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许问拿老话来劝她,“钱赚来就是花的。只要把事办成了,钱就算花的值。再说,相信我,现在花的这些钱看起来多,将来你再回头看会非常值。”

许望被劝得有点松动。

“再说,你小时候对我那么好。结婚的聘礼钱帮着二哥成了亲。结婚后,省下的零用钱都拿来补贴家里了。这些年在谢家也没少受气吧?你不说我们也都知道。现在轮到我跟二哥给你撑腰,让你在婆家抬头挺胸一回!”

虽然许问没经历,但是从记忆里以及朱美珍平时偶尔的露出的话里就知道,许望在谢家的地位不算高。

别看都是老百姓,许望这也算是高嫁。

要不是她给谢家生了个儿子,光她婆婆那张厉害的嘴就能挤兑的她天天哭。

用朱美珍的话叫“女人啊!娘家立住了,在婆家才能不受气。”

许家穷,但是并不愿盘剥许望,一直劝许望不用管家里。

她总不能真看着家里过不下去,时不时就会往家买点吃的喝的。

婆婆给她钱和票让她买衣服,她基本攒攒都给许问或者桑小青买了衣服。

原本许问只想对许望好,像去年过年一样除了给许望买衣服之外,再偷偷塞给她点钱让她自己放着。这一次,她想高调一点儿。

许闻桑小青也跟着劝许望。

虽然他们两口子也有点心疼许问这个花钱法,但,更心疼许望。

就连一向节约的朱美珍都没说反对的话,还跟着劝了一句:“问问现在手头宽裕。她有能力帮你一把,你就别推脱了!都是姐妹,互帮是应该的。”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

吃过饭许望回家时,许闻和路远征从两家带回来的东西里挑了不少给许望拿上。

自行车后座上,车把手上都堆的满满当当,元宝差点儿没地方坐。

许望是含着泪走的。

许问说话算话,年前这十来天不是在花钱就是在花钱的路上。

从魏庄公社逛到县城再从县城逛到市里,主要买些实用的但是别人还能看得见的。

这年头想买东西不光要钱还要票。路远征平时发的票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再者,有钱能使鬼推磨,票也是可以买到的。

生怕光买衣服不够招摇,许问还给朱美珍、桑小青、许望一人买一套纯金首饰。

三个人并排着走在一起,那叫一个金光灿烂,暴发户的气势十分浓郁。

路远征跟许闻当然得陪着,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拎包。

路远征问许问,“为什么你不给自己买一套?”

他问出了其余几个人的好奇。

于是许家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她。

他们都知道许问绝对不是因为舍不得钱。

因为许问买金饰的时候,许家人都不同意,都觉得太贵了,不肯要。

许问这才坦诚了自己是万元户的事实。

万元户买几百块钱金饰真不叫事。

许问:“……”

要不说,世界上怎么有直男这种生物?!

她的审美还停留在上辈子,对这种黄金类的饰品不太敢兴趣。

非要选的话,她宁愿奶铂金首饰或者玉饰。

可现在并不流行铂金,在这里只有白银首饰。

半晌,许问挑了一个半真半假且没什么说服力的理由,“我不喜欢戴首饰,还有,我对金过敏。一戴金饰,就会红肿一片。”

不喜欢戴首饰是真,过敏是假。

路远征掀了掀眼皮,指了下不远处的玉石店,“那去买个玉镯吧!玉养人。”

许问:“……”

许家人也都开口劝,许问不好推辞。

她其实不懂玉,看不出好坏。

但是路远征是懂的。

路远征转了一圈,连价格都没问拉着许问走人。

许问指着其中一个,“那个不挺好看?”

“配不上你。”

许问:“……”

你这话说得我跟什么贵族一样!

她逗路远征:“路远征,你是不是舍不得给我买?”

路远征:“……”他二话不说再返回柜台,“老板,把这个玉镯给我们包了。”

许问忙制止他,“我就是个开个玩笑。”

路远征在她极力的劝说下,才肯离开,还承诺:“等回头,我去找两块好玉给你。”

许问本来也不喜欢首饰没多少什么,拉着他离开。

一通暴发户式花钱,不只许望在谢家的地位直线上升,朱美珍跟桑小青在桃源生产队也成了风云人物。

许家在生产队的家庭经济情况不算是最差的,可绝对算不上好。

许闻是为了还债外出打工这事大部分人也都知道。

这才不过一年时间,听说许家的债还清了。也不知道许闻赚了多少钱,婆媳还都戴上了金项链金耳环。

金首饰,在生产队也没几个人有,多稀罕啊!

队员们谁见了都得问两句,何况不用人问,朱美珍也得出去显摆。

这是老百姓的通病,逢年过节一定得“攀比”儿子女儿的孝心。

谁家闺女给送了什么年礼或者中秋礼,但凡好一点儿都得四处说道说道。

倒没恶意,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们传给孝顺的好名声。

朱美珍现在走到哪都是焦点。

第155章

这回不用朱美珍开口, 大娘婶子的就主动围着她问。

“许闻这是在鹏城赚到大钱了?看你们一家一个个穿金戴银衣服鞋子也都崭新崭新的!”

生产队的人都认为是许闻买的,谁也没往许问身上想。

一来许问是个姑娘,哪有出嫁女儿这么往娘家花钱的?

二来许问是个大学生, 大学生哪有什么钱?就算随军也才十块钱一个月。

“还行吧!比种地强。”朱美珍乐呵呵道, “衣服是儿媳妇买的, 首饰是女婿买的。”

确切地说,衣服是桑小青抢着买的。

她不好意思总占许问便宜。再说, 朱美珍给她跟许闻带一年孩子,给婆婆买一身新衣裳是应该的。

结果前脚抢着付完钱,后脚许问也给她买了一套金首饰, 弄得桑小青更是不好意思。

年长的拉着朱美珍问东问西,年轻的媳妇儿们都围着桑小青七嘴八舌。

聊天内容差不多, 长辈们关心许闻在鹏城赚多少钱。

年轻的除了好奇许闻夫妻的收入还好奇南方城市和北方有哪些不一样。

桑小青就跟大家细细地讲了讲, 南北方在生活饮食上的一些区别。

“别的不说!你出去这大半年整个人变了不少!”一个之前跟桑小青玩得不错的妇女很感慨。

之前大家都是在地里讨生活的,风吹日晒, 手脸都晒得乌黑,凭白显老好几岁。

以前桑小青也是。

每到春天农忙时, 北方的干冷的风一吹, 裸露在衣服外的皮肤无一例外会发黑变干皴了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