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343)
春生明显在姥姥家挺开心,看不出想朱美珍的样子,只是看了眼夏初,还是违心道:“响了!”
因为心虚喊的很挺大声。
朱美珍被逗的乐不可支,“你都马上三岁了,还吃小妹妹的醋羞不羞?”
许望拍了下一声不吭坐在她身边的许闻,“你什么情况?不是回丈人家?怎么饭点就回来了?怎么?礼带少了丈人没管饭?”
许闻还是不说话,只摇摇头。
桑小青开口:“不是没管饭,是我们没吃。”
她一开口,还带着哭音。
朱美珍忙问:“这是怎么了?怎没还哭了?许闻你跟小青吵架了?”
许问开口:“估计不是他俩吵架,怕是因为招工的事吧?”
桑小青点点头,“我也没想到我们队长那么过分。他跑到我们家,给我爸妈施压。非让他们劝我也带着我们生产队陈有财出去发个财。那陈有财是个老光棍,又懒又馋。这样的人出去了能干什么?”
许问看了桑小青一眼问许闻,“二哥,那你沉着个脸干什么?知道的是人家有求于你还被你拒绝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欠人家钱被追债了!”
许闻:“……”
他终于开了口,怼许问:“欠人钱还人债是天经地义!我摆个脸做什么?我沉着脸不是因为我拒绝了而是因为我答应了!”
不等许问开口,又补了一句:“你放心,不给你添麻烦。那个张有财我自己看着!就让他到我那饺子馆帮忙,放眼皮子底下。”
“也不麻烦!毕竟老话说‘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反正已经带了三个了,不差你这一个。”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姐夫生产队有一个张爱国,你这里有一个张有财,咱们生产队不还有两个差不多的货色?我打算一起带着。”
许闻:“……”
“你带着他们干什么?嫌自己日子过得太舒服,给自己找点麻烦?”
不愧是兄妹,话都说的差不多。
许问懒得一遍遍解释,翻个白眼:“我缺保镖,看他们正合适。”
“你快得了吧!张有财都快六十岁了,你俩谁保护谁还不一定呢!”
“那怎么了?放在厂门口看大门总可以吧?”
许闻:“……”
那是一把好手。
事情至此敲定,四个大队长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纷纷配合许问,把大部队的大喇叭借给她宣布名单。
原本许问是打算从报名的人里挑些手脚勤快能干的人,这下也不挑了,直接抓阄。
一个生产队十个名额,男女不限,抽到谁就是谁。
除此之外还额外带上那四个出名的混不吝。
在宣布完名单之后,许问还讲了几点打工的规则。
不能乱跑,不能中途退出,说一年就是一年。
好好工作但是赚不到钱的,比如工厂拖欠工资这种,许问会自己掏腰包补给大家。
但是因为好吃懒做赚不到钱的,对不起!即使没路费回家,也一毛不会给。
能接受的都签合同,不能接受的留在家里再换一个人。
选好人,还得给大家留几天时间准备行李,原本说好的年初六南下,改成了年初九。
四五十人一起出门,挺热闹。
为了照顾孩子,许家人还是买的卧铺票。
许闻跟许秋石没有坐卧铺,说得和队员们一起,防止他们走丢了。
大部分村民都没出过远门,对外面的世界本能的畏惧,所以比家里还听话。
许问怎么说他们怎么做。说好了给几分钟上厕所就几分钟回来,只提前不拖后。
包括那几个在生产队几乎恶名昭彰的。
事实上他们更规矩,许问说一他们不说二。
许问说给十分钟上小厕,他们五分钟就能回来,只提前不拖后。
许问一开始也纳闷这个特别反常的现象,后来才琢磨过来。
这几个人都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
也知道自己平时为人不怎么样,生怕许问把他们丢在半路,到时候连家都找不回去。
许问又好气又好笑。一个个在生产队的时候,张牙舞爪。小时候欺负小朋友大了欺负队员。分粮食的时候还爬墙偷人家的。
这出了门一个个胆小如鼠。真是作恶也只是难缠的小鬼。
真正的枭雄才不会这么没出息。
不过这也意味着,相对来说,好调教。
人多,买票麻烦,多中转了两次,以至于花了近八天才到彩虹岛。
一路亢奋,满心期待要赚大钱的队员们,一上岛心就凉了一半。
太荒凉了!
岛上除了几堆木屋之外,能看见的只有两个铁皮简易厂房,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这还不如家里呢!
至于风景?那是有钱人欣赏的,他们只想赚钱。
桃源生产队的,都往许家人这边凑。
“问问,咱们可都是街坊邻居,你们不能把我们给卖了吧?”
“就是,不是说好了来带我们赚钱的吗?怎么来这么荒凉的地方?”
“问问,我现在想回家,可以吗?”
“……”
一堆七嘴八舌的问题中,许问只挑了一个回答:“谁想回家?可以,路费自理,我送你们回去!”
人们瞬间又闭嘴了。
来的时候说好了,路费许问先出,从工钱里扣。
这要来就走,路费自理,来回也得二三百块吧?毕竟又是船又是长途车又是火车的。
许问带上岛的这些人,都是魏庄公社土生土长的百姓,政审肯定是没问题的。
就算那几个被人们定义为混混的,也没什么作奸犯科的记录,就是人品招人烦。
属于道德品行不端远达不到法律层面。
说白了就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许问来彩虹岛之前给岛上发过电报,说会带五六十个人上岛,请石磊帮忙安排好住处。
还住在之前女学生住过的那片地方。
不过木屋放不开这么多人。
最后许问提议结婚的住木屋,单身的住帐篷。
每个帐篷八个人。
当天晚上,许闻他们就搭乘许问那辆客船回了鹏城,还挑了两个本生产队知根知底的到店里跑趟打下手。
许闻跟桑小青的饺子馆,虽然还是主打卖水饺,但是店面扩了一倍,名字也换了,叫北方的味道。
本来叫家乡的味道,只是鹏城来打工的人各个地方都有,他们做不出人家家乡的味道。
比如川菜,湘菜。
鹏城速度名不虚传,在这片土地上,每天都能看见新的变化。
即使许问知道它未来的样子,也依然会为此刻的鹏城感到万分震惊。
对别人来说,他们是时代的参与者,身在其中如同当局者迷,还没有太大感受。
唯独许问,像个局外看客,看着边陲小渔村一点点往记忆中那个繁华的城市变迁,实在是很震撼。
这个城市她是没参与感,但是彩虹岛还是可以的。
送走许家人,许问就着手开工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