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73)

作者: 笔下求生 阅读记录

冬生点点头,小手放在自己心口的位置,“麻麻,我这里难受。我是不是又生病了?”

许问摇摇头,“你只是太想爸爸了。”

许闻长叹一声:“这路远征也是,走了连个信都没有。公社里当兵的那么多,也没见谁跟他似的一走就音信全无。别人一年到头总会写几封信回来,他倒好……”

桑小青眼见许问情绪也低落了下去,忙拍了许闻一下,“别说了你!”

四合院夏天住起来挺爽,冬天却有些难捱。

许家好歹有个土炕,用柴火烧一把炕上就温温的。

路远征这四合院里长时间不住人,连点生活气息都没有,更冷。

许问让冬生在屋里蹦跶别冻了脚,自己劈了点柴,先把卧室里的炉子点上。

好一会儿,屋子里才渐渐热起来。

许问怕冬生暖不过被窝,让他跟自己一个被窝。

冬生乐不可支,像中奖一样,穿着秋衣秋裤就在床上蹦。

等把冬生哄睡了,许问又起来添了一遍炭,捂着右眼坐在炉子旁皱眉。

从考场出来眼皮就一直跳,跳的许问心慌。

老人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对许问来说,考不上大学都不算灾。

最大的灾就是路远征。

许问轻叹一声,自言自语:“你还好吗?若是还平安报个信给我呀!”

许问烧了一大锅水,洗床单被褥,冬生在院子里玩。

隐约听见冬生在说话,扬声问了一句:“冬生,你在跟谁说话?”

“几个不认识的叔叔,他们来找你。”

许问一听站起来,两手往外套上擦了擦,一推门看见几个人站在院子里。

两队人马,一队穿着军装,一队穿着中山装,还有一个许问眼熟的公社干部。许问跟路远征订婚时看见过他。

“请问你就是许问同志吗?”

许问点点头,“请问你们是?”

那两队人互相对视一眼,穿军装的那个朝许问打了个敬礼:“许问同志,我们是市武装部的,这些同志……”他指了指身边的中山装,“是行政部的。今天我们来是受人所托托。”

说话的人从身后的人手里接过一个文件袋递给许问:“这是路远征同志的遗书以及他最后几个月的津贴。怕你们缺钱先送过来。”

许问手一抖,文件袋掉落在地,“他……他……”死了吗?

三个字却怎么都说不出口。

穿军装的人摇头,“具体情况我们也不太清楚。他的单位涉密太多,我们只接到通知让把这些转交给你。如果路远征同志确实身故,也需要时间走相关流程。”

旁边的中山装弯腰捡起文件袋重新递给许问:“许问同志……节哀。路远征同志是个英雄。”

公社那人把手里拎着的粮油米面果篮等一起放在院子里的空地上,“路远征同志的抚恤金得走流程,你们生活上有任何困难直接到公社来找我。”

许问不知道把他们送出门的,等回过神她站在门口,那些人却像凭空消失一样。

冬生扯扯她的衣角问她:“麻麻,你怎么哭了?”

许问连忙擦了下眼睛,勉强笑道:“麻麻只是想爸爸了。”

“哦!”冬生点头表示理解:“我也很想爸爸。那麻麻身故是什么意思?”

许问低头看着懵懂的冬生,眼泪再次落下,止都止不住,她张开手臂紧紧的抱住他。

第39章

路远征的字和他的人一样, 沉稳中透着张扬。

遗书就简简单单公事公办的几行字。

房子留给许问。

他这几个月的津贴给许问。

若许问要再婚嫁,冬生可交给叔伯抚养。

许问看这封遗书时坐在天井里。

天气非常好,太阳也特别高, 算是冬天难得的暖和天。

被她暂时糊弄过去的冬生, 在院子里玩躲影子,从阴影里探出头再躲回去。

时不时还喊许问一声:“麻麻,你看!我的影子变大了!”

“嗯,很厉害。”许问勉强扯起唇角勾了下,抬头望着刺眼的阳光,十分迷茫。

上次这么迷茫的时候还是刚穿过来那会儿。

许问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感觉。

她跟路远征从认识到结婚到分开真正相处的时间怕都没有一周,见面的次数也都屈指可数。

可是,为什么现在会这么难过呢?

胸口像压着一块石头, 怎么大口呼吸都憋得慌, 有点窒息。

许问抬起胳膊,用手背遮住眼睛, 小声呜咽:“我该怎么办?”

若是以前,许问咬咬牙也就把冬生给叔伯送过去, 自己继续去上大学了。

当然她也会把房子和路远征给的钱都留个冬生。

可是冬生在叔伯家住那段时间,眼看着性子越来越沉闷,从见到人落落大方, 小嘴巴巴的小可爱变得见人先低头缩着脖子不叫人。

还差点送了命。

直到她自己带,冬生才又慢慢恢复成以前的样子。

许问知道, 对路远征来说,冬生不只是战友的孩子也是他的他们的。

这个他们包括她婚礼上见过的薛珏还有她没见过的那些路远征的战友。

冬生于他们而言是种传承。

昨天路远征那个老战友临走告诉许问, 路远征那个连队全军覆没。

许问深吸一口气有了决断,她不会把冬生送给叔伯,她自己带。

其实她真不想上大学了, 就想多花些时间陪冬生。

带着孩子住在这四合院里,种种花养养草。

手里的钱能熬到个体户合法,到时候做个小买卖,跟冬生母子俩日子也能过得十分滋润。

上大学该会的她都会了,于她唯一的意义大约就是大学毕业后能分配工作吃公家粮。

话又说回来,她上辈子还拿了双文凭呢!有什么用?

现在不还是夹着尾巴做人?

她要敢说着一口流利的外语讲金融,那明天就能到何队那再报道一回了。

只是许问能想得开,许家人铁定想不开。

肯定提议许问把孩子留在家他们带或者家里再出个人陪读。

许问不喜欢麻烦人,包括自己的亲人。

可自己带的话怎么也能上大学呢?

她上课不能按时接冬生上学放学怎么办?

冬生平时感冒发烧了怎么办?

还有开支,两个人在大都市生活,还要租房子,手里这点钱能够生活吗?

想到这许问召唤魔镜:“魔镜魔镜,七十年代上大学学费贵吗?”

据她最近跟魔镜打交道的经验,她发现魔镜其实相当于部百科全书或者说是个虚拟度娘这种。

魔镜回答:“对不起,我只个为后妈服务的系统,不能解决其他问题。”

许问想了想换了个问法:“魔镜魔镜,请问后妈想带着孩子读大学手里没钱怎么办?”

这次魔镜回答了许问“1977年到1986年期间,上大学不用交学费和住宿费,家庭生活困难的还会给一部分生活费补贴。按照国家规定,每个月生活费补助不低于十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