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卷王(181)
齐佑故意提杂货铺,也是给他们指一条路。
像是陈金闻这般头脑灵活的,马上就领会了。齐佑不担心其他几人会不来拿盐,其实这几人就足够,估计他们还会从中拦着。
竞争的人越少,他们才越有利。
齐佑大刀阔斧改了盐税,押送着银子离开扬州,去到江宁,督促曹寅与阿山抓紧办案。
在康熙再来信之前,齐佑赶着将江南这边的官场大扫荡了一翻。
那边,李光地回到京城,将江南衙门空缺之事传了出去。
康熙看着大船的银子,户部尚书马齐的欢呼,以及等着加俸禄官员们的欣喜若狂,已经无力回天。他眼睁睁看着江南大变,捏着鼻子开始派官去填补衙门空缺,着手审理江南的贪腐案。
这边,齐佑押送着剩余的银子回了京。康熙怀着说不出的心情,召见齐佑。
齐佑请过安之后,觑着康熙黑黄泛油的脸,想了想,老实交代道:“汗阿玛,王家我拿下了。至于曹家李家加上阿山......”
他双手恭敬将布包放在康熙面前,道:“这是账本。如何处置他们,全由您做主。”
康熙几乎没背过气去,沉下脸,怒道:“不看僧面看佛面,十五十六,都是你的兄弟,你们让他们的脸面何处搁?”
齐佑沉默了片刻,说道:“汗阿玛,在内务府转一圈,全是兄弟们的亲戚。其他人我管不着,只按着您的旨意办差,将手伸向国库的抓了。”
康熙被噎住,想到这些时日,朝堂上下的变动,目光黯淡下来,盯着齐佑,说道:“老七,你究竟打着什么主意?”
齐佑认真考虑一下,平静道:“我离开时,扬州的琼花开得正盛,洁白如雪。那天,我听到私塾的学生们在读大唐卢伦的《孤松吟酬浑赞善》这首诗,‘回首望君家,翠盖满琼花‘。”
康熙一时不解,愣愣看着齐佑。他清瘦挺拔,神色沉静。站在那里,不似花,不似树,似水。
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齐佑缓缓说道:“我想到汗阿玛督促国子监在着手整理《全唐诗》。一路上,我都在深思,大唐流传下来的文明,给这片土地上百姓,带来了什么启发呢?汗阿玛,您想要的,究竟是何种模样的天下江山?”
第一百章
齐佑问, 想要什么样的天下。
康熙想要的,当是盛唐最繁华的天下。
在历朝历代中,康熙最喜欢大唐灿烂的文明。“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文人志士集聚的长安, 万国来朝的繁华。
他盼着能做一代明主圣君, 如开元盛世中唐太宗, 唐明皇那般。
成也萧何败萧何, 唐明皇治理下的后期大唐,历经“安史之乱”, 大唐至此一蹶不振, 疆土四分五裂。
思及此,康熙说不出自己是什么心情。从心底深处来说,他不敢保证自己比唐明皇还要厉害。
当年他八岁登基,各种强权势力环伺左右,费尽心机后才真正主政。
唐明皇却不比他好多少, 父母皆死于非命, 在祖母武则天手下小心翼翼求生。历经生死,幽静多年, 最后方杀出重围,登基为帝。
执政初期的唐明皇, 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赏罚分明, 大唐如中原明珠般璀璨夺目。
后来的唐明皇,宠幸纵容亲信,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心怀鬼胎的安禄山。宠妃杨贵妃的娘家鸡犬升天, 后戚干政。
同为帝王,康熙认为,当时的大唐面临何种境况,唐明皇肯定没看明白。
哪怕再愚蠢的帝王,也不愿意见到自己的江山陷入分崩离析。
先前齐佑说,在内务府走一圈,遇到的全是兄弟们的亲戚。
宜妃的娘家阿玛加上叔伯侄儿,加起来几十人,全在内务府当差。
这些人都是他一手任用,宜妃的阿玛三官保在世时,哪怕是一品大员都不放在眼里,被御史参奏,他并未理会。
从此以后,得宠的包衣在朝廷大员面前趾高气扬,无视各自的差使等级,逾越品级的风气蔓延了开来。
宜妃能与杨贵妃比吗?康熙当然不承认,对于外戚他一直打压提防。
康熙脸颊抽出了下,估计唐明皇当年亦如他这般想,只想给心爱宠妃家人些脸面与好处罢了。
九阿哥的嚣张,宜妃娘家的嚣张,与杨国忠等人又有何不同呢?
噶礼,阿山,甚至曹寅他们,会不会是另外的李林甫与安禄山?
唐明皇没能察觉的,康熙扪心自问,他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吗?
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他们都贪婪无度。
无论康熙如何找理由,有再多的身不由己,因为他的放纵,他们手伸得越来越长。
已经入夏,康熙感到手脚阵阵冰凉。
第一次有人敢问他这些话,他想了又想,却不敢再想下去。累得撑住头,试图平缓里面咚咚跳着的疼。
深呼吸一口气,康熙口干舌燥,抓起已经凉了的茶碗,猛地一口气灌下去。
凉茶沿着喉咙滑落,他觉着稍微缓过了气,抬头直视着齐佑,哑声道:“老七,你觉着天下江山,应当是何种模样?”
齐佑神色坦然,想也不想答道:“太平祥和,国富民强,百姓真正安居乐业,有尊严地活着。”
康熙浑身一震,喃喃道:“尊严......”
齐佑不紧不慢地道:“汗阿玛,人人应当有信仰。不是信奉某个教宗,而是会自我约束。道德教化,会有一定的作用,还得加上律法。律法为主,给人警示与惩戒。当律法被破坏殆尽时,就好比房屋的房梁,地基开始毁坏,崩塌。强撑着,也撑不了多久。牵一发而动全身,律法不存,礼仪道德跟着消失。人连活着都难,尊严这些休得再提。反之,若是百姓活得有尊严,则足以表明,他们生活在兼容并包的国度,官员们是真正在做事,而不是在统治他们。”
他停顿片刻,说道:“官员的俸禄,乃是百姓所缴纳。他们万万不能同意,辛辛苦苦赚的银子,养着一群欺凌他们,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们。”
康熙脸色更加难看了几分,齐佑自小就说过,是底下的奴才供养着他,故而他要回报他们一二。
这些年来,齐佑也一直没忘记他的许诺,身体力行为百姓做事。
康熙以前不同意齐佑的想法,他们是皇室,是贵得不得了的贵人。底下的百姓,本就该为他们卖命。
事实证明,齐佑为了他们,开荒,办学,推广种植番薯与洋芋等等。经过他治理的地方,无论是人口或赋税,都有大幅提高。
尤其是顺义,尽管这里达官贵人的庄子加上皇庄,几乎占据了顺义全部的土地,发展早远超宣化府,甚至比关口张家口还要繁荣。
顺义的马场被缩小,有一部分还做了百姓的耕地,上泗院退出,变成了养牛场。
原来在马场当差的人,齐佑并没有让他们离开,保留了他们的差使,让他们改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