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咸鱼董端嫔(355)

作者: 舜月 阅读记录

平时他还老是让她看多些四书,诗经这些正经书,不要看这些杂书。

但每次出现事故却都是她从杂书里知道的知识派上了用场。

他一听是戈雅让找的,心里也没有任何犹豫:“那就让太医煎药给皇阿玛服用吧。”

胤禛摇头:“这是西洋那边的人治理疟疾的,也不知道对我们中国人有没有什么害处,还是等儿子为皇阿玛试过药,如果儿子服用后身子没有什么异样,再让您安心服用。”

康熙闻言热泪盈眶,他这儿子没有白养。

胤禛试药的时候胤褆与胤祉也表明自己也要试,胤禛看自己带得药也挺多的,也同意了。

三兄弟服了药,半天过去没有感觉到什么不适,这才康熙服用了。

康熙用了几剂药下去后,果然在几日后就康复了。

快痊愈的康熙坐在床上读着戈雅让胤禛带来的信,戈雅的文笔简单明了,他却能从文字中感受到对他深深的担忧之情,还有胤祜的童言童语立也充满了对他的担心。

读完戈雅的信后,他又好好地收好,然后将他放在枕头边上,方便随时阅读,

有戈雅的支持,他就拥有更多力量继续实现他御驾亲征的梦想。

收好戈雅的信,康熙再拆来太子的信,虽然也是对他表达担忧之情,太子的书信就官方许多,甚至少了几丝真诚。

康熙叹息一声。

这次自己病危,几个孩子们表现他都看在了眼里,只是当前他还需要好好养病,才能继续带军讨伐噶尔丹。

康熙病好以后,他带领的主力军就重振旗鼓就继续北方了,而胤禛也被留了下来一起随康熙御驾亲征。

沙俄原本是打算派遣援军助噶尔丹的,但康熙写信一封送去了在爱辉的乌那希,让她在外大兴安岭骚扰沙俄边境,拖延沙俄的援军。

乌那希接下圣旨以后,便就立马率军出发,顺便带着戴梓新研究的大炮玩具去试试水,结果这一打,就让沙俄自顾不暇,别说去派出援军,就连自己的边境都快保不住了。

康熙这边没了沙俄的强力支援,势如破竹将噶尔丹打得落荒而逃。

而这次准噶尔战役中,康熙派遣了胤褆做了左先锋,同时还派那拉明珠与其他一名将军跟随保护。

胤褆虽说是带兵去前线打仗,但胤禛与胤祉一看就明白,是康熙给他镀金的。

因为那一队对付的并不是噶尔丹的主力军,所以胤褆的小队必赢了的。

胤禛与胤祉也不明自己皇阿玛其意,为此,胤祉还为胤禛打抱不平:“这等功勋皇阿玛怎么不安排在你身上?反而让胤褆那莽夫得了便宜。”

这胤褆老是阴阳怪气承瑞的身子,是以,胤祉最讨厌的就是这二哥。

哼,怪大哥抢了皇长子的身份,有本事就早些从惠娘娘肚子里出来啊。

胤禛心中虽然有些郁闷,却道:“皇阿玛这么做,自有皇阿玛的道理。”

但其实是康熙已经知道京中的所作所为了,一想到自己命在旦夕,太子连一次出发准噶尔的举动都没有,打仗半年以后来,他只是写了几封信来关心一下。

这让康熙寒心不已。

哪怕太子找自己门客来演一场阻拦他前来准噶尔的戏码,他心里也会受一点。

在京中的亲信报告,太子甚至在他病危的时候,抓紧加大对京城的掌控,一副做好随时登基的准备。

虽说都是索额图的主意,但太子要是没这种心思,他会同意吗?

但终究是自己养大的孩子,他只能将错怪在索额图教坏了太子。

随着太子的长大,他也是不可能阻止得了太子与他的母族赫舍里接触的。

反正他已经把太子保护到立冠之年,孩子也已长大了,接下来他是什么心性,他也无力干预了。

现在太子的心变得越来越大,也是因为他让太子的地位地位太稳固了,虽说他是真的想将江山交于太子,那也是得他百年以后,现在太子势力已经影响到他当下的朝政了。

是以,他必须要抬起一个领头羊来权衡太子在朝中的势力。

所有皇子中,其实胤禛是最适合的人选,但胤禛也一样是他的心头宝,放眼望去也唯有胤褆一人合适。

反正有他这个皇阿玛在上面看着,就算兄弟相残,也不会出现斗得你死我活地步。

康熙以为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却不知道他此举,让每位阿哥都认为自己是有可能取缔太子的地位,皇子们对权利的野心,在心中滋长,从而场面也越来越不可控。

将在他晚年会引起今后一场腥风血雨的九龙夺嫡。

康熙打了胜战,带着胤褆、胤祉、胤祉凯旋回京,太子早已在城门恭候着了。

太子再次见到康熙,心情很是复杂,这是他离皇位最近的一次,他这套时间一直分不清的心是希望皇阿玛这次患病中死去还是康复。

太子平日很少在康熙面前掩饰情绪,故而这次他对康熙心态的变化,在康熙面前无所遁形。

康熙对太子大失所望,太子与胤禛,同样都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

“儿子听闻五弟找到了疟疾的药物,就速速让五弟前去了准噶尔给皇阿玛送药,万幸皇阿玛此次如此快就康复,率军大胜准噶尔。”

的确,胤禛作为康熙点名留在京中辅佐太子的皇子,若要离京前往准噶尔,是要向太子获得批准。

康熙拍了拍太子肩膀嘉奖道:“你这次监国做得很好,有你在,皇阿玛出外征战的时候,便也安心了。”

太子见康熙还是一如既往对待自己,原本担忧心情一下子就转晴了。

父子俩似乎又恢复了父慈子孝的氛围。

皇宫内。

戈雅得知今儿是康熙班师回京的日子,早早就带领着嫔妃们在乾清宫前台上等待着康熙回宫。

当她看到康熙与孩子们的那一刻,险些没落下泪来,康熙和孩子们都瘦了不少,但其中最瘦的就是康熙,要不是他领头,戈雅都险些认不出他来。

康熙抱着头盔到走戈雅面前,高兴道:“朕回来了。”

而且是打了一个大胜战回来。

当着那么多人面,戈雅也做不出扑进康熙怀里的举动,她望着康熙消瘦的脸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皇上,您瘦了。”

康熙却是朗声笑道:“在外头打仗这是在所难免的。”然后伸出手道:“走吧,朕的胡须也有半年又未刮了,咱们先带孩子们去给太后请安,再回乾清宫帮朕剃须。”

这些年康熙还是未有留着胡须的习惯,只是为了站在戈雅身边,两人还是同龄人。

谁叫戈雅现在模样还跟个刚嫁不久的小妇人一样,就连向来抗老的康熙,也不得不用一些小手段显得自己年轻些。

戈雅点头笑着将手搭了上去。

两人从慈宁宫回到乾清宫后,戈雅接过宫人递过来的剃须刀,熟练地帮康熙剃须,当康熙脸上的胡须没有后,看起来更瘦了。